侉饼好吃,这些你晓得不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家·太湖一个有格调的本土公众号 



◆  ◆  ◆  ◆  


小时候早点的种类不像现在这样花样多,侉饼乃是太湖街头一种常见的早点小吃。也是备受万千宠爱的!侉饼厚实能管饱,有嚼劲能磨牙!


对于“侉饼包油条”,太湖人再熟悉不过了。刚出炉的“侉饼”,金黄撩人,香味扑鼻;油锅里翻滚的油条,渐渐丰满,等到颜色变成金灿灿时,就出锅了。多数太湖人对“侉饼油条”都有感情,歇上十天八天就要买回一套,美滋滋地啃起来,如果再在“侉饼”上抹上一些本地图胡椒做的胡辣酱,就着一豆浆,那滋味简直抵得上世间的美味。




我在网上看帖子发现:从合肥到南昌,从武汉沿江到安庆,这一片地区的“侉饼”做法如出一辙,都用发面、小葱,这与北方用死面做的“烧饼”不同。早年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也提及到“侉饼”:“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在《且介亭杂文》中一篇文章中还写道:“至于车夫,那自然只好退到马路边沿饿肚子,或者幸而还能够咬侉饼。”看来,喜欢“侉饼”的人还有我们心中这位大文豪。




做“侉饼”非常简单,用发面揉好擀好,两长条一叠,切成长方形,当中撒点葱、盐;切好后用一个刷子蘸上点糖、油、盐、胡椒等调好的水,在饼面上一刷,洒点芝麻,再贴在火炉壁上烤。几分钟后,等到“侉饼”发黄时,就用一把铁火钳夹出来就可以了。




说是简单,做起来还是有讲究。首先是火候,火大了,“侉饼”表面好了,但里面的面粉没熟,发粘不能吃;火小了,烤的时间长,“侉饼”就干,少了面子香脆、里面酥软的感觉。另外,饼子的厚度也有讲究,薄了,里外都脆,包油条不好吃;厚了,里面白面多,没了味道。



往炉膛里贴“侉饼”更难,那温度,没有一双抗烧的“铁手”是不行的,冬天还好,夏天别说做“侉饼”了,就是站在炉前,那温度就让你不堪忍受了。



要说太湖人为啥叫它为“侉饼”,还要从新疆的“馕”说起。馕是一种圆形面饼,金黄色,香脆可口,是新疆特色小吃,以麦面或玉米面发酵,揉成面坯,再在特制的火坑中烤熟。“馕”源于波斯语,《语词典》称馕为“埃特买克”和“尤哈”。中原人称馕为“胡饼”。




据载,胡饼自汉代传入中原后,就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东汉时,甚至在宫廷里都曾兴起过胡饼热。由于胡饼易于制作,便于携带,久存不坏等特点,成为商旅行人的最佳选择。张骞凿通西域后,频繁的商业贸易活动使胡饼在内地一些地方普及,而“胡饼”这一名称从汉到五代、宋一直在中原流行,说明它对中原的饮食文化有着较大的影响。



这种由北方人学习古波斯人传到太湖的胡饼,也受到太湖人的喜爱。太湖方言习惯叫北方人为“北侉子”,而侉子做的大饼,侉子传过来的大饼,自然叫“侉饼”。偷笑一下,北方朋友不许生气哟!



“侉饼”传到太湖后,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味,在“侉饼”中加入了小葱、香油、胡椒粉,吃起来更加可口。太湖人对侉饼情有独钟的哟!小编就问: 明早吃去,你约不约!



— THE END —


申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往期精选推荐:

离开了家,我也想尝尝家的味道

我在等一个人,陪我去太湖!

重磅推出以招商引资为主题的《安徽太湖》宣传片

游走在五千年文博园的精灵们



我在养一座城

疼一个名字的回声

我知道,你也和我一样

我知道,我能等到你

因为

太湖,是我们共同的家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