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信任学堂的重要性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9-17 22:16:45

程云枫:在这个时代,我们谈信任真的是不容易的。

   特别是现在的教育产业化,大多数人还是根据体制内的教育“钱我交给你了,你给我提供什么服务”来评判教育,他不是考虑到这是做人性的教育,是人心的教育,他就认为“我钱交给你了,你是客服”。其实这样的家长不明白:你为什么要把自己孩子的慧命当作商品,做一种买卖呢?孩子的慧命本来就是无价之宝。所以不要谈这个,如果存了这样的心,那大家之间是没有信任感的。因为我付钱嘛,是客户嘛,这之间是一种利益的计算,不是相互之间的信任,一旦存了这样的心,这个孩子基本上是很难进步的。

   但凡较容易进步的孩子的家长怎么做呢?他相信学堂,他知道做老师不容易,老师有时候偶尔犯点错误也没关系,也不能要求老师太过完美,“我把孩子交给你了,我就一定要听你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嘛。这样孩子就很稳定,因为孩子很容易受家长观念的引导。为什么我们说古代很少存在家长不尊重老师、去投诉老师,基本上没有,古时候的人真的懂得尊师重道。这种尊师重道并不是说为了老师、为了学堂,它真的就是双方的诚意的一种结合。这样子确定下来,孩子就会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很容易听老师的话。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永远是高高在上的,老师的话都是很权威的,他就很容易受到老师的指引,进入一种很好的状态。一旦家长不信任的话,这个孩子就会很难教。所以说信任在这个时代是很难,但是即便难,尤其是教育需要双方要有足够的信任。如果说你对一个学堂有很多疑惑、怀疑在里面,将来这种怀疑一定会引发出来,而且会制造很多乱象。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这种信任感没有,他一定会关注得很细微,心里面还会从负方面去想学堂,存这样的心会很麻烦。为什么要信任学堂,并不是一定要你对学堂怎么样。是因为你信任学堂,孩子才会心定,进步才会比较快。

   教育本来就是“心性”的教育,那心性的教育就是靠诚意来感通的,家长和学堂诚意相感相通,孩子在中间就很容易受到我们的左右。所以,教授有一个比喻非常好,他说“教育像倒水泥柱一样,我们两边夹板夹得很紧,大家有足够的诚意,足够的信心,孩子像水泥柱一样,倒下去就是直的。如果有一边出了问题,这个水泥柱就不可能是直的”。

程云枫又说:晚上和老师们聊天,谈到孩子们的情况,大家都认同一个现象:凡是父母很放心的,孩子进步非常明显。甚至有些父母几乎不闻不问的,好像把孩子丢给学堂的,进步更大。相反,一些很多想法的父母,孩子也很难进入状态。读经教育真的很简单,很容易。但是,奈其父母何?

学堂是一视同仁,但如果父母不信任我们,孩子也不会听老师的,我们也不敢放开手脚来教孩子。难就难在这里。

我几乎一直这样认定,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当然大一点的就不敢这样说了)尤其是大量读经,效果更加显著,难就难在家长的观念,这些问题可能一些学堂没有及时处理,到后来又被说学堂不行。

不过也难怪,文化断层100年,要恢复不容易啊!只能叹一声:尽义而后知命,缺憾还诸天地!

空山(千人行堂主吴小东):我认为家长正确的态度是:你如果觉得自己能教孩子,又有条件,你就自己教;如果你对自己还不够自信,或没条件,就找一个信任的私塾,完全放手让老师来教最不好的状态就是既已送孩子到私塾,又放不下,总想指挥老师,对老师的具体教学多方干涉,弄得老师左右为难。此即孟子所谓“教玉人雕琢玉”也。

我在教学中,只遇到过少数几个高度信任学堂的家长,他们很少跟我谈教学,只是说“你该怎么教就怎么教”,而确实他们的孩子状态都比较好。我想家长让孩子上私塾,也应该抱着“疑者不送,既送不疑”的态度,一旦作出选择,就完全交给私塾,乐观其成。

选择一个私塾,主要看它的教育理念和主办人的人品,如果教育理念符合你的想法,主办人人品你认为也靠得住,你就可以放手。因为如果有问题的话,私塾自己一定会调整。教学方法不对,老师会改善;老师不合格,主办人会让他下课。你既然相信私塾,就要相信它一定可以自行运转。干涉过多,反而让它步子缓慢甚至动弹不了。所以王教授才告诫办私塾者:只能家长听私塾的,不能私塾听家长的。

在古代,家长送孩子上私塾,哪个不是必恭必敬,又有哪个敢“指教”先生呢?并不是古人文化水平低,而是他们懂得尊师重道。

郭逸辰:部分家长一般受西方教育理念影响深重,对读经虽有相当认同,但因对人性洞见不够,对经典体悟不深。纵然送孩子到学堂,内心深处还是惴惴不安,不能完全相信学堂,密切关注孩子在学堂的一举一动。稍有风吹草动,便忧心忡忡,于是孩子便在他这种百般关注下,一天天变成他所纠结的样子。他不明白,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被他关注出来的,孩子就像他的一面镜子,家长身上的负能量,会如数的反射到孩子身上,所以与其说老实大量读经的孩子会有问题,不如说是家长的问题,吾称之为“问题家长”。他们总是着眼外求,或百般安抚,或妥协退让,或教玉人雕琢玉等等。结果使孩子心神更加动荡,情绪日趋不稳,于是进步迟缓,最终不得不放弃。所以吾言此谓人病,非法病。他不清楚生而为人的表象就是一个动物式的存在,贪嗔痴慢疑几乎是与生俱来,包本三十万的最高意义便是要化解此类驳杂染污,使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而伴随着最高度的智慧和高强度的读书方式,一定会有不可避免的碰撞和阵痛,恰似“破茧成蝶”,更似凤凰浴火之后的重生。也只有这样的经历,真正的人性之美方能如海底涌红轮般喷薄而出,从而培养起孩子的浩然之气,长养其由内向外的免疫力。如此方能保障一个人从根本上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面对人生外部的种种苦难、挫折和打击;超越来自内心深处的消沉、怠惰和抑郁。不断攀登而上,直至达到生命的最高峰,养成独立不依,卓尔不群的人格,成为社会人心的中流砥柱!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