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宜多食|原来留学生在中传吃.?!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1-03 22:58:01



泰国小姐姐

△Tina在南苑餐厅二楼

Tina来自泰国美丽的海滨小镇华欣,来中传攻读新媒体硕士学位。


泰国料理以其丰富的食材和多层次的味道而闻名,冬阴功、油炸罗勒猪肉、泰式炒面…... 新鲜的海鲜、肉类和蔬果,在酸辣甜咸苦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Tom Yum Goong,酸辣口味汤品。主要食材有柠檬叶、香茅、虾等


△PAD THAI,泰国炒粉,热辣酸甜


家乡口味的影响延续到了Tina在中传的食物选择上。在星光,她喜欢一楼香喷喷的黑椒鸡排饭和口味丰富的酸辣粉,加上鸡蛋培根的手抓饼对赶着上课的她来说也是首选。在饮料方面,Tina喜欢星光的果汁和水果酸奶,不会太甜,很健康。


食在中传,Tina觉得挺满意的,“GOOD ENOUGH TO EAT”。两国所食虽有不同,但都是亚洲菜,总会有家乡熟悉的味道。



虽然 Tina 现在适应的不错,但刚到北京的时候,饮食对她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泰国有不少混血儿,Tina的妈妈就是华人。当地经常可以看到南方口味的中餐馆,因此来中国前她的预设相当乐观。然而这里菜的咸和油的程度都远超出了她的想象。



为啥中国人吃这么油,还能那么健康??



在中传的食堂里让Tina觉得很有趣的事情也不少,最吃惊的事情就是去星光吃饭的时候,看到中国姑娘穿着睡衣提着桶上楼去洗澡,非常不可思议。


语言的不同也闹出过好玩的误会,第一次听到地三鲜的时候,Tina以为是非常豪华的菜,有肉有海鲜——可是当她兴冲冲地点完,才发现只是蔬菜和土豆




莱索托小姐姐



Mantletse Agnes Maile来自南非高原上的山地之国莱索托。


在那里,早饭以高粱粥开始,加糖和牛奶,配上面包和鸡蛋。午晚餐常见的是pap,将磨细的玉米煮到硬,配上蔬菜和肉类,风味简单,以盐、糖和醋做调味。美味的玉米粒和土豆片,再来一杯热柠檬水、果汁或茶,是他们最大的享受。



来中国之前,Mantletse 以为中国人什么都吃 ,到北京之后才觉得其实都挺正常。但有一次上课,老师播放了在北京城寻找美食的纪录片,其中有油炸蝎子


“感觉要昏倒了”



在学校,她最经常去的是南苑和星光,喜欢面、手抓饼和炒菜。


在买饭时,语言是最大的麻烦,作为素食者的她常要努力分辨在浓稠的酱料之下,究竟是土豆还是肉;但除此之外,她很喜欢中传的食物:“新鲜健康,各种各样,无时无刻,总能找到美食。”


“四季豆真的超好吃!“

Mantletse在南苑餐厅一楼



巴西小哥哥

△陈亦之在食堂


来自巴西的陈亦之来中传三年多了。他认为中传的菜还算便宜,也吃得惯

小哥哥喜欢去离宿舍近又自带超市的星光,也偏爱北苑的朝鲜风味、星光二楼的芒果奶昔和超市的山楂片。


巴西饮食的口味偏咸甜,辣的和海鲜都比较少。除了黑豆饭之外,巴西的饮食风格与欧洲整体相似,日常饮食包括意面、土豆、鸡肉、牛肉等。

小哥哥在巴西吃的中餐是美式中餐,中餐馆有炒面、有点咸的糖醋里脊,也经常在中餐馆里吃寿司。


他说第一次吃正宗的中餐是在纽约。吃东坡肉的时候,“不知道上面的肥肉是什么,觉得味道很怪。”那次是别人请他吃的饭,他也不好意思吐。吃鸡肉的时候里面有骨头,而他们家乡一般吃牛排、鸡排,不带骨头,或者只有特别大的骨头,更不习惯往外吐,所以他那次把骨头全咽下去了。



说到巴西美食,小哥哥提到巴西国菜黑豆饭。别看它黑乎乎的其貌不扬,可味道一点也不低调,口感和味道都特别丰富。


原始的黑豆饭是葡属殖民地时期,农场主给黑奴煮来吃的大杂烩。但后来经过改良,越做越精细,将原本使用的猪下水换成了有味的熏肉、火腿、香肠,但黑豆仍被保留。



小哥哥还为我们推荐了一个优秀的巴西餐厅——Latina巴西烧烤音乐餐厅。愿意吃下这发安利的朋友们可以自行体验一下。



巴基斯坦&阿富汗小哥哥


Ajmal Khan(左)来自巴基斯坦;好友Khyber Khan(右)来自阿富汗


巴基斯坦饮食的最大特点就是油和辣,鸡肉配上米饭或是面包都是很常见的菜肴。他们喜欢喝冻饮,因此Ajmal起初对于只能在宿舍找到开水这件事很不习惯;但经过两个月,他已经开始爱上了热水。


而在Khyber的故乡阿富汗,土豆、米饭、面包都是重要的主食,一般配上鸡肉羊肉和蔬菜进行料理,口味偏油偏辣。


对于他们而言,面包是很重要的食物,一天会吃两三次,因此他们起初很难适应面包缺席正餐的日子,但现在已慢慢找到了平衡。



来到中国后Khyber觉得很有趣,明明是一样的食材,中国人却能用不重样的方式料理出完全不同的味道。Ajmal也相当喜欢中国的饮食,“少油新鲜健康”。



他们最常去的食堂是星光、南苑和清真餐厅。鸡蛋蔬菜饺,蛋炒饭,咖喱鸡,手抓饼,都是他们喜欢的菜。


此外,他们也常自己动手做饭。Ajmal说,有厨房真的是“A BLESSING”,能感受到学校对留学生的关怀。


不过麻烦也是有的,除了语言不通的困难,Khyber感觉自己至今还没有掌握滑滑的塑料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Ajmal给大家推荐了三里屯的Khan baba

有传统的巴基斯坦美食唷!



纳米比亚小姐姐


△小姐姐在南苑


Monika Shifotoka是来自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的研究生,她在9月初来到中传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已经有两个多月了。


纳米比亚人的日常饮食包括米制主食(pap)、肉类(主要是牛肉)、风干的鱼和蔬菜、动物内脏(如牛肚)、可乐豆木毛虫(mopane worms);饮料方面常喝酸牛奶(sour milk)。

① pap,米做的糊状食物,比米饭黏稠,比粥含水少

② mopane worm,可乐豆木蠕虫,非洲南部重要蛋白质来源


来到中国前,Monika对于中国的食物甚至心怀几分恐惧,因为纳米比亚只有少部分人喜欢中国菜的健康,多数人对其都有负面评价。一些人认为中国菜里会加入“不为人知的食材”(secret recipe),而Monika又对海鲜过敏,她有点担心中国菜会让她生病。


△不为人知的食材…像这样?


起初,她只敢吃固定的几种菜配米饭,后来才逐渐开始尝试其他种类,也发现中国菜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可怕——现在她喜欢尝试食堂里不同的食物,并且乐在其中。


不过,Monika对很多菜仍抱有困惑,因为许多菜里有她不认识的东西。她说有的菜“看起来像草或者蛇”,让她联想到“secret recipe”。


△她一度怀疑这里面的菜是蛇


Monika很喜欢中传的食堂,尤其是炒菜多的南苑食堂。这里的菜品比家乡的大学更丰富,能满足不同口味学生的需求,价格上迎合了不同学生的消费水平。


在中传,她有两点感触最深:一是中国学生吃饭都很快,三下五除二吃完起身离开;另一点是“筷子太难用了”,在食堂吃饭时她不好意思自带叉子,只好用自己觉得顺手的方法夹菜,然后在宿舍练习用筷子。


另外,Monika说她很“爱吃”,食量比较大,但在中传的餐厅吃饭不会感到尴尬——她发现身边的学生也都吃的很多


Monika在南苑食堂点餐,书包里是她最喜欢的怡宝矿泉水



埃塞俄比亚小哥哥



Alsen Assefa来自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目前学习国际传播。他一般自己做饭解决一日三餐:早餐吃面包;午晚餐做埃塞俄比亚当地菜。


记者去采访时,他正准备做Shiro wat。Shiro wat是埃塞俄比亚最广泛食用的菜肴之一。它是一种糊状食物,由shiro(鹰嘴豆粉)和大蒜、洋葱等混合而成。


Alsen Assefa正在宿舍准备晚餐

用面包蘸SHIRO WAT

先把洋葱、西红柿切成小丁,再和鹰嘴豆粉、黄油、红胡椒粉加少量水煮在一起。

1:搅拌洋葱西红柿红胡椒粉的混合物

2:加入“主角”鹰嘴豆粉,继续搅拌



北京很少见到埃塞俄比亚餐厅,但是当地美食种类不少,

比如——

① Injera,英杰拉薄饼,海绵质感的发酵后面饼,埃塞俄比亚国菜


② Caccabsa,酥皮点心,奥罗莫民族传统食物。埃塞俄比亚南部及附近

① Marqaa稠粥+berbere红椒酱,niter kibbeh含香料的黄油


② Doro Wat,鸡肉煲,洋葱,多种辣味香料腌制+慢火炖煮


马来西亚小哥哥



黄瀚辉是吉隆坡的马来西亚华裔,在艺术研究院攻读电影学博士研究生。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在食物上也是如此,有传统马来菜、也有印度菜中国菜等,以酸辣口味,颜色鲜丽见长



在中传,瀚辉经常选择会去星光二楼、北苑二楼吃吃粤式烧腊。


“北苑二楼的叉烧就蛮好吃的,虽然不蜜汁,但是够焦,有BBQ的味道~”他也会去南苑吃饭,但还是常常被麻辣烫的咸度震慑。“总的来说我觉得蛮好的,不过我觉得如果能吃到更多类型的菜就更好了,比如印度飞饼啊咖喱鸡啊什么的,那真的就perfect啦!”


如果想在北京尝到好吃的马来菜,

瀚辉推荐了国贸的娘惹厨房

“比较地道,和马来当地吃到的大概能达到80%的相似度”


现在,你有没有对世界各地的奇异饮食

多了一点了解呢?

又或者,你有什么私藏的好菜好食堂,

  想要推荐给他们呢?

 欢迎留下你的评论~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指导老师   |  曹琬晨

记者   |  宁雪琪 · 陈可缨

编辑   |  陈可缨 · 胡振超

美编   |  张晓君

责编   |  刘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