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县原创文学】我的童年 —— 闫国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乾陵文苑》总第173期 




 

我的童年

    

       文|闫国栋




           





       家在广袤的关中平原,那里四季分明,气候干燥,黄土深厚,民风淳朴,是我童年的乐园和天堂。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在乾县农村。那时家家孩子多,缺吃少穿。奶水不足,就用面糊糊补充。待到能吞咽固体食物了,大人咬口馍,嚼碎,像老燕喂雏燕似的,口对口吐到嘴里。衣服是手织的土布,老大穿不上了,老二穿,老二穿小了,老三穿,一茬一茬,浆洗得发白,补丁摞补丁,线缝里钻满了虮虱。夏季一般光屁股。四五岁以前穿开裆裤。尿尿了,手抓面面土和泥巴,往往抹得一身一脸。屙下了,还未起身,三两只狗就来抢食,吓得哇哇大哭。大人闻声赶来,拣块胡基蛋,在屁股上擦拭几下,狠狠地朝狗丢去,然后用食指在脸蛋上上下划动,扮出害羞的样子,念到:

羞羞羞,把脸抠,

抠了渠渠种豌豆,

人家豌豆打一担,

我家豌豆没见面。


        突然就破涕为笑了。大冬天,屁股蛋子裸露外边,冻得红彤彤的,也不觉得冷。鼻涕长长挂在嘴边,用力一吸,滋溜上去了;或左右开弓,袖子一抹,嘴唇上现出两道红红的印子。久而久之,衣服袖口结了层厚厚的黑痂,明亮明亮的,能擦火柴。最高兴的是小伙伴们一起玩“溜嘟嘟”,坐着、躺着、相拥着从高高的土坡上溜下去,爬起来,再溜,个个滚一身土,像个土猪娃。或者,爬在地上看蚂蚁搬家,用樟脑画个圈,蚂蚁就在圈内团团打转。看见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在土墙上慢慢地爬,就扯开嗓子唱:

刮刮牛,揭地来,

给人揭了两三亩,

给咱揭了一犁沟,

人家吃面咱喝汤,

害气坐在台台上,

眼泪滴到缭缭上。


       七八岁,开始上学。斜跨碎布缝制的书包,由家长领着,到村头的小学去报名。农村人见老师叫“先生”。家长把娃交给老师,忘不了叮咛一句:“先生,就当你的娃,不听话就打”!老师打学生天经地义。印象深刻的是本村一个外号叫“黑八”的老师,时常叼着黄铜大烟斗,一次上课开小差,他边讲课边慢慢度步到我跟前,冷不丁用滚烫的烟斗在我头上敲了一下,火辣辣的疼,顿时就起了包,眼泪刷刷流个不停。挨了打,回家也不敢告诉家长,否则又是一顿打。 学校没有灶,老师吃百家饭。轮到谁家管饭了,再紧巴的日子,也要借几个鸡蛋,炒一两个菜,或炸油饼,摊煎饼,擀长面,由男性长者作陪。老师吃完饭,放下筷子,说声吃好了。全家就感到满足和荣光。


       那时,小学五年制,一天两晌课。早上,鸡叫三遍,天不亮就起床,头顶星星去学校。先是早读,由语文老师或一名同学领一句,大家拉长嗓子,依依呀呀读一句。然后上两节课。九点放学,饥肠辘辘回家吃饭。下午再上三节课。学的课程主要是语文、算数。本子是自裁的黄表纸、毛边纸。一支铅笔,用得直到捏不住才肯丢弃。三年级起学写大字,大字空隙密密麻麻练满生字。没有课外作业,放学就帮大人干活。男女同学不说话,桌子中间画道“三八线”,说话就是“流氓”。同学吵架,最狠的是叫对方父母名字。挨了老师批评,报复的方式是背地里给每个老师起外号。学校有一把手风琴,操场上有两张水泥板做的乒乓球案子。教具匮乏,设施简陋,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就地取材。女同学用碎布片装上玉米粒,玩踢毽子;在地上画一个大大的“田”字,一脚翘起,一脚蹦跳着将瓦片从一个格踢到另一格中去,玩跳房;将一大把石子撒在地上,拣一颗高高抛起,迅速在地上抓一把,接住,玩抓拿拿;将一圈毛线套在手指上,两人手指上下翻飞,交替着变幻出万千花样,玩翻绞绞......男同学将右腿高高盘起,一手提脚腕,一手扶大腿,左腿金鸡独立,跳将着相互用膝盖撞击,曰斗鸡;一人低头猫腰站立,其他人排队轮番跑步从其身上跨过去,曰跨鞍马;在地上画两道间隔五六米的线,立块砖头在线上,站在另一线外用砖头丢砸,砸倒为胜,曰招八;滚铁环、弹杏核、打弹弓......躲在厕所里用树叶卷烟抽,看“盘盘牛”滚粪球。踢开小粪堆,一起朝屎壳郎的洞里撒尿,随着洞口尿液涌动,一只浑身乌亮、,捉回家用泥包裹,埋在锅灰里烤熟吃。


       乡谚:七岁八岁,猪狗都见不得。七八岁的孩子搭伙成群,调皮捣蛋,欺狗虐羊,吆天喝地,呼风唤雨,整个乡村仿佛就是我们的世界里了。


        雨天。妇女织布纺线拉鞋底,男人们穿着高高的泥几串门,绣成一堆吃旱烟,谝闲传。房檐扯下一根一根的线,一鼓一鼓的,掉到水盆里、庭院里,水泡明灭,渗井眼起了漩涡,远处的屋瓦上白茫茫一片水雾。不去上学,从箱底翻出用过的旧课本,坐在门槛上叠纸船,看纸船颤巍巍在雨水里飘荡开来,想象着它漂洋过海,驶向遥远的地方去了。或三两个伙伴躲在屋檐下,揉泥放炮,将泥巴捏成空心,口朝下猛地摔在地上,啪一声,底部炸裂开来。


       天放晴,天边一道彩虹。村子活跃起来。大人用铁锨抹平街面。村子的涝池胀满了混黄的雨水。妇女蹲在边上浆洗衣服,棒槌打在皂角上,“梆当梆当”有节奏的响。有人牵着牛马饮水。孩子们脱光衣服,撒一泡热尿抹在肚脐眼,跳入水中游泳戏水。从水中出来,晒干,手一划,身上一条白道。戏完水,在大人的催促下,呼朋唤伴,挎上篮子,踩着松软的地面,到渠岸、塬坡的草丛中拣拾地软。蒸地软包子,是当年难得的美味了。


       学校一年放四次假:暑假、寒假,夏收、秋收两个“忙假”。夏忙龙口夺食。大人们挥汗如雨,小娃们烧水做饭,提着瓦罐到地头送馍送水。水里放了糖精,甘冽可口。高年级同学跟着大人碾场、吆碌碡,见骡马尾巴扬起,大人一声“接粪”,连忙抄起竹滤接在牲口屁股底下。收完麦子,学校组织大家冒着烈日,捡拾麦穗,按斤论价,交给生产队,颗粒归仓。二年级时,用拾麦挣来的六毛钱买了身背心短裤,穿了整整两个夏天。最神圣的是“站岗”,两人一组,戴着红领巾,抬张课桌,守在村口,警惕地注视着每一个进村子的人,遇到挎篮子、背袋子的可疑分子,上前拦住检查,连亲爹亲奶都不放过,严防阶级敌人偷盗集体麦子。


       最漫长最快乐的是暑假。乡村穷,家家养猪养鸡,以补贴家用。大人按时按点去生产队干活,打猪草的任务就落在孩子们身上。每年暑假,妈妈就下达任务量,必须在院子里堆起一个土墙高的草垛。每天吃罢早饭,喂完猪,就挎着篮子,推着自制的手推车,去村外的野地里抜茅草、割抓地草。间隙,三五人聚在一起,在地上挖个坑,每人抓一把草进去,轮流着站在七八米的地方投铲子,谁投中了,草归谁。输了草,必须再打满一笼草才敢回家。烈日当空,土地广阔,远处的蓝天下,链滚拖拉机头冒黑烟,突突喊叫着翻起一波波泥浪。打猪草的我们一起朝远处喊:

拖拉机,揭地来,

揭了一地大胡基,

快把你妈的皮开回去。


       翻开大胡基,蟋蟀乱蹦。逮住,盛在罐头瓶里,喂鸡,斗蛐蛐。将空心的麦秆潮湿,编成形状各异的笼子,在乱坟岗的草丛中逮只蚂蚱放进去,挂在窗前床头,听早晚鸣唱。最兴奋的是灌黄鼠,几桶水下去,洞口咕咚咕咚冒水泡,整个手臂伸下去,有时抓出一条蛇,吓得大家一哄而散。黄鼠养在瓦罐里,用绳子牵着,一有空就拉出来训练,养久了,竟通了人性,能听懂口令,站立、作揖,人走那跟着跑那。晚上,铺张席子,躺在院门外乘凉,听大人讲故事,大狗卧在身边,草丛中蟋蟀嘶鸣,涝池中蛙声一片。看繁星点点,听大人讲一个星星代表一个逝去的人,猜想:哪个是隔壁六婆呢,哪个是对门四婆呢?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间或呼朋引伴,到生产队饲养室的檐缝里掏雀窝,吃雀蛋;到城壕的林子里逮知了,捡蜕皮;打着手电,扒开废弃的老土墙,在墙缝里逮蝎子,卖给镇上的药铺。邻村有电影,就成群结队,跑几里路去看。电影是看了多遍的《小兵张嘎》、《闪闪红星》、《地道战》、《铁道游击队》,但每次都兴致勃勃。看着电影,往往就惹是生非,与邻村孩子开起火来,用砖头瓦块胡基蛋做武器,相互投打,呼啦啦进攻,又呼啦啦撤退。败退时,点燃对方的麦秸垛,远远地回望,火光冲天,人声鼎沸,乱作一团,才带着得胜的满足打道回府。乱战中,有时挂了彩,一边口中念念有词“面面土,贴膏药,大夫来了就好了”,一 边抓把细土撒在伤口上,止血。头上起了包,用瓦片反复按压,慢慢包就下去了。


       有月亮的夜晚。伙伴们手挽手排成两行,相对而立。齐声喊:

燕子灵,开马城。

马城开,叫哪个?

叫你某某某上城来。


       被叫到的,甩开膀子,朝对方冲去,将对方挽的手撞开了,就拉一个人加入自己的阵营;撞不开,就加入对方阵营。如此反复,不亦乐乎,银铃般的喊唱响彻村庄的夜空。直到月亮西斜,才在大人的呼儿唤女声中依依不舍地回家,拥着大花猫,在其呼噜噜的“念经”声中,带着甜甜的梦入睡。


       冬天,天寒地冻,脸、手起了冻疮,手肿得像面包,握不住铅笔。每晚睡觉前,炕灰里埋颗红苕,炕洞里放块瓦片,上面搁只馒头,第二天红苕外脆里熟,馒头烤得焦黄,揣在怀里去上学。最盼望下雪天,树枝上压了层厚厚的雪,屋檐挂着长长的冰坠子,原野、道路一片白茫茫。伙伴们堆雪人,打雪仗,跑起来岔开两腿玩滑冰,将有坡度的路面溜得光滑,见大人路过,站在一旁看其摔倒、出洋相,然后在追打和骂声中四散而逃。最诱人的是捕麻雀。在院子扫块空地,用短棍支起竹筛子,里面撒上玉米粒,拿根长长的细绳子,一头系在短棍上,一头牵在手中,静静地躲在门背后,待成群的麻雀落地觅食,猛拉绳子,麻雀就被扣在竹筛里了。大雪天,那香喷喷的麻雀肉,竟是我记忆中最美最难忘的佳肴了。


      哦,我的贫穷而快乐的童年。



                                2017.3.31草就

 




 

【作者简介】闫国栋,乾县大杨镇闫家庙村人,毕业于咸阳师院,曾在乾县县志办、政府办、,现供职西安市某单位。




乾陵文苑》编辑室编委:

   袁富民      崔岳       王荣君      李夏   



 

陕西省散文学会乾县创作基地微信专业文学平台《乾陵文苑》新征稿启事:

   《乾陵文苑》即日起,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征稿,凡来稿须为作者原创,文责自负,随稿请附百字内简介,近照一张。基于平台现投稿件数较多,编发稿件均以投稿时间为顺序投稿件最长时间以30日为限,30日后未刊发,敬请投别处;《乾陵文苑》微信公众平台会在作者文章发表后,以赞赏金的一部分作为稿费,25日内以微信红包的形式发放给作者。 在别的公众平台已刊发的作品,请勿再投,谢谢合作!

散文投稿邮箱(1)、书法绘画投稿邮箱:1071934351@qq.com

散文投稿邮箱(2):554641912@qq.com 

古诗词投稿邮箱:1016649724@qq.com

现代诗歌投稿邮箱:1504640383@qq.com 

 

 :为联系方便,为及时发放稿费,望各位投稿作者加微信:1504640383,稿费逾期30日,将不再发放。投稿作者加微信请注投稿名。谢谢合作!

 欢迎大家投稿支持!欢迎大家关注分享!

     《乾陵文苑》微信平台编辑室

                       2017.1.14.



特别公告:

   各位朋友:大家好!自《乾陵文苑》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以来,阅读量、订阅量日日攀升,订阅用户已达1900多人。每年还会评选出优秀创作者3名,评选标准是点击率和赞赏次数,评选名单公布后20日内以微信红包形式发放。现将平台运作营来,所发作品点击率和赞赏次数的排名公布如下:


点击率排名:


1.作品:《 阳洪三中的记忆》

作者: 郑海鹏   点击:4407 次

2.作品:《乾县方言中的“咧”》

作者:袁富民  点击:3114次

3.作品:《家乡的神秘古树____皂角树》

作者:张永锋    点击:2875次


赞赏次数排名:


1.作品:《苦乐年华 》  

作者: 杨燕     赞赏:70次

2.作品:《 日子》      

作者:  卞朝伟      赞赏:60次

3.作品:《白银玉 》    

作者: 李木子   赞赏:56次



每月1日更新排名,在平台运营一周年日公布最终结果。


      《乾陵文苑》微信平台编辑室

                   2017.3.1.




改变自己   从阅读开始

诗意生活   从关注我们开始

  

 长按或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免费订阅           欢迎原创




本平台文章图片未声明均来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本平台文章为平台作者观点,不代表 《乾陵文苑》平台立场。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