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34年的葱油饼店,轰动BBC之后却面临被关的境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0-06 23:48:46


61岁的阿大佝偻着身子,把摆在巷子口的招牌搬进了门。


旁边站着的,直看到阿大收了招牌收了炉子,才肯走开。


二十分钟前,最后10个葱油饼才出炉,最后一个客人等这几个饼,早上8点就赶过来,足足排了7个小时的队。


可现在,这个在上海人人都爱,上过BBC的小铺子,因为无证经营,就要关门了。


这是一家开在小巷里的葱油饼铺,

一只葱油饼只卖5块钱。


每天排队的人几十个上百个,

浙江卫视、香港凤凰、台湾三立……

电视台的记者前前后后争着跑来采访,

最后还惊动英国BBC,拍了纪录片。




这家店,就是“阿大葱油饼”,开店的人叫吴根城,因为在家里排行老大,所以才有了“阿大”这个外号。


高中毕业之后,阿大被分配到了电厂做电工,一个月的工资有36块。


80年代初的上海,身边的人都在搞生意,阿大也心痒痒了,从电厂出来,跑去拜师学了艺,卖起了葱油饼。


没想到,这葱油饼一做,就是34年。


阿大一开始卖葱油饼,生意就很好


每天凌晨三点,阿大就得起床,

准备做葱油饼的材料,

阿大的独门秘方是用油来和面,

油吃进去,面粉才会酥。


面团揉好,炉子热好,

时间六点还没到,

阿大就已经把招牌摆了出去,


坐下来休息一根烟的时间,

外面居然就有人开始排队了,

站起身就拿油刷炉子,


等油热的时间,

把面团大小均匀地掐下来,

面粉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

这些阿大拿手掐掐就有数。



涂上一层酥油,

撒上一点细盐,


再放上一把早就切好的葱花,

不能用大葱,最好是小米葱,

还得切得够细,

一个饼一把葱,

一天下来,葱都得用掉50斤。


最后还要塞上一块五花肉和猪油,

这些东西,是一个葱油饼不能少的东西。



刚放上炉子的饼是包子形状的,

需要阿大一个个压成扁的,


香气出来,

外面的人已经等不住了。


可阿大不着急,

继续再往饼上刷最后一层油,


再继续煎上几分钟,

直到整个饼的颜色变成金黄,


煎好还不算完,

需要把饼一个个

放到旁边烧着火的桶沿烘烤收干。


这样一道道工序走下来,一炉葱油饼大概要花上20多分钟,而一炉,只有10个。


里面阿大的饼一个个慢慢做,外面的人流着口水排队痴痴等。


好不容易等到了,来不及要去接阿大刚夹上来的饼,又得惹来阿大一顿“呵斥”:“不许拿!要放2分钟才可以,不然不脆!”


从妹子的眼神里,看出了渴求……


有时排上三四个小时的队还根本买不到一个葱油饼,因为阿大每天限量做300个。得知排在自己前面的人要买10个,后面的人一般都是“what?!你特么在逗我?”的内心戏。


不过好在阿大有个规定,每个人最多买10个。

“我还有10个。”“啊???10个?!那没了。”


一天300个葱油饼做下来,不吃不喝也要花上10小时,从早上五六点,一直到下午三四点。


做饼的时候,阿大不吃东西也不喝水,也不见他上厕所,但有时会抽一根烟,边抽边做饼。


阿大真的很阿大


问他饿不饿,阿大总说:“不饿,香味都闻饱了。”


问他累不累,他又会说:“这个活就是很累的,没点毅力做不下来,最起码要有吃苦精神。”说完继续埋头煎着饼。



葱油饼做了几十年,也落下了不少毛病,因为站太久,小腿静脉曲张常常肿得厉害。


手臂也经常伤筋,贴上一两片膏药的时候,客人看到就知道阿大的手伤了,也就慢慢等不催了。


至于阿大的驼背,是小时候小时候做农活不小心弄的,脊柱侧弯。


年纪越来越大,脊柱也弯得越来越厉害。



做着葱油饼,常常有人跟阿大开玩笑:“阿大师傅,你这么大开门做生意,秘密要被人学去啦。”阿大一本正经回着:“没秘密,又不是造原子弹。”


接着又是闷头做饼。



夏天,炉子边温度很高,常常热得全身淌汗;冬天来了,炉子虽然暖,可一双站着的脚又总被冻得不行。


做葱油饼的炉子是阿大自己做的,有时候坏了,生意就得歇上几天。


给炉子铲一铲时间久了积起来的油污,


再拿水泥补上,

这样一个炉子,也用了几十年。

阿大心疼它也爱惜它,

毕竟是自己最忠实的拍档。


父母过世了,老婆离开了,儿子长大了,阿大一个人独居,除了陪着自己的炉子和葱油饼,最能让阿大不寂寞的,大概就是那些天南地北来的客人。


店里没有帮工也没有学徒,阿大说,要不是想吃他做的葱油饼的人多,他也早就不做了。


杭州报纸头条登了阿大的葱油饼,有人拿了张报纸过来,排队的人很多,那人上来就用这张报纸当“插队卡”,问阿大要了两个葱油饼,把报纸留给了阿大作纪念。


有老奶奶24年来,每天都要跑来排队吃阿大的葱油饼,


老上海的街坊调侃阿大的饼

在上海滩出名了,

吃了才是“上海人”。


排队无聊了,人们总会拿出手机,

拍下阿大弯腰做饼的样子,

发个微博,发个朋友圈,

宣布“到此一游”。


就连外国人,

吃着阿大做的葱油饼,

也竖着大拇指直点头。



BBC的英国厨师都说,

一个葱油饼,好像让他回到了儿时。


自己上了电视,阿大没搞清楚为什么,想着自己就是个做葱油饼的。要问什么秘诀,大概就是用心。


每个礼拜,阿大只在周三休息,原本是花这一天的时间陪着家里生病的母亲。后来母亲过世了,周三休息的习惯留了下来。


空的时候,会有几十年前的老同学打电话过来,叫阿大过去聚会吃个饭,每到这个时候,阿大总会好好打扮一番。


好不容易闲下来的阿大,

总会被老同学们调侃说红了,

阿大也就是笑笑,

继续举着酒杯好好和大家干杯。


这些年,有台湾和香港的人来找阿大,说想投资他开店,每个月还给三万块工资;也有大超市大商场找他问能不能把葱油饼做成真空包装,但都被阿大拒绝了。


他就是想不改变老上海曾经有的这样东西,不让它像其他许多东西一样,不被遗忘地一直走下去,即便只有他独自一人。


据悉,由于无证照经营的问题,,责令其立即停业。如果无法办理相关证照,很可能将被取缔。

此时,距离阿大葱油饼重新开张的9月20日才不过6天。此前,阿大对外称因暑期炎热,短暂歇业两个月。


最后10个葱油饼经过5分钟的烘烤后正式出炉,阿大师傅弯着腰将它们一一装袋递给了吴女士,并向门外的顾客们打招呼:“今天的葱油饼都卖完了哦。”当人群尚未散去时,,催促阿大师傅赶紧收拾关门。

患有严重脊柱侧弯的阿大师傅佝偻着身子,将门外的招牌收回,再陆续整理案板、打扫卫生,并表示由于太忙不想接受采访,随后关上了大门。


工作结束后,,30分钟前还人声鼎沸的小巷口突然清静了下来,而葱油饼店的未来似乎也充满了疑问。

现在阿大葱油饼在茂名南路上的经营场所属于非商用性质,无法办理相关证照。如果相关报道的时间准确,这意味着,阿大葱油饼的无证照经营历史可能长达十几年。



也许阿大葱油饼在今后,都只能是存在在一些人记忆里的味道了,不管这家店开还是不开,我们总要记得曾经有个叫阿大的上海爷叔,守在炉子前,守了34年。


有些东西即使消失,

也该有人去记得。


小美能混到今天------------全靠你点


下图是一张在陕北窑洞外拍摄的照片,他对面的女人是谁?和大S如此神似,难道图片被人PS了吗?

友情提示: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小美公众号二维码,关注之后直接回复“大S”来看看图片中的她到底是谁。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