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代科技史话】泉州古代城建科技(三)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1-07 05:51:43

城恒建设(一)

泉州州治迁址以后,泉州古城恒建设,在1200余年中,兴衰废变,历经沧桑,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土而砖而石,形成宏伟壮观的鲤鱼城。

鲤鱼城泉州之鲤珠--东湖公园


古唐城,久视元年(700年)迁治所以后,州衙建筑必先行。

州衙四周围墙版筑得比一般民宅的要高大厚实,成为“衙城”——“牙城”。开元六年(718年),已筑成“廓”,也就是外城,就是不单单一座州衙,已把街坊、民居也用一层高大的大土墙包围起来。贞元九年(793年),席相任泉州刺史,敷教兴文,建六曹都堂,主持重修北楼。

唐中期州政权机构已扩大,、仓、户、兵、法、士等六曹,建六曹都堂作为他们的办公地点,位置在原州衙前。当北楼重修后,席相还请泉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欧阳詹写了一篇《北楼记》。据考证原址在今北门街破柴巷口,泉州桥古地的南侧。立候楼也就是城门上斥候岗哨的地方。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泉州)本武荣州……景云二年更名,领四县:户二万三千八百六,口十六万零二百九十五”。

开元时(713741年),户数上升至三万一千六百户。《新唐书·地理志》还记载:“开元二十九年,别驾赵颐贞凿沟通舟楫至城下。”说明在开元廿九年(741年)以前,泉州已有城。按当时技术条件推测,在划线以后,把土方挖起来,堆置在大木夹板(俗称墙模)之中,人工夯实,所以施工方法叫“版筑”。为加固城门,用粗大的墙砖砌筑拱形城门,上筑门楼作为守望的地方。

筑基砌磉


唐末建子城:中唐以后,泉州的丝绸、制盐、制糖、造船、烧砖制瓦等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内地也逐步开发起来

贞元中(785-820年)增设大同、归化二场(今同安、德化)。长庆元年(821年)又增设桃源、小溪二场(今永春、安溪)。山区的开发,大量提供陶瓷、铜铁等外销货源,泉州港为此成为全国四大海港之一。元和时(806-820年),泉州户数达三万五千五百七十一,在全国政区中的地位有中州升为上州。

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率兵随王绪南来。光启二年,攻陷泉州城并杀掉廖彦若,王潮权泉州军州事。王潮依据时势要求,将泉州城恒布局作了规划安排,在原唐城之内,牙城之外,新筑一道城恒。这一工程后来就由继任者王审知、审邦、延彬陆续施工。据乾隆《泉州府志》记载:子城在罗城内,相传唐天佑三年(906年)节度使王审知筑,周三百六十步,为门四,东叫“行春”,西叫“肃清”、南叫“崇阳”,北叫“泉山”。

府志还记载了唐天佑二年(905年)迁徙谯楼于衙南。又唐天佑间,王延彬权知军州事,其妹为西禅寺尼,拓城西地以包寺。新修子城,修补旧城,拓展唐古城等一揽子城政工程,直到元祐三年(906年)才基本告一段落。

 

文/摘自《泉州古代科技史话》|图/泉州网


关于人文泉州

     我们致力于向公众宣传推介泉州特色的社科资讯,展示泉州独有的人文魅力。欢迎关注"人文泉州",触摸泉州人自己的生活味道。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