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印《五知庄自叙训言》说明 蒂尕字禺草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09 01:54:12

  作为汉阳柏泉三甲张氏家族的传族之宝五知莊训言,是河南巡抚伯琮公字鹤湄,于庚寅(1710)年孟冬记折箸之事起,至乙未(1715)年季冬落笔。春秋五载,亲笔撰文丹书。该文笔酣墨饱,字迹雄健洒脱入木三分。

     鹤湄公一生为官清正,精通佛理,以书法闻名于世。在四川峨嵋山摩崖石壁上佛都二字字径十尺;江西石巩寺倒悬苍崖上石巩二字,每字宽丈余,字迹依衡可辨;江西崇阳古镇的玉泉井三字北京颐和园大殿上匾额二字均亦为所书。

        他自幼聪慧,20岁中举,经考试授中书舍人,初补江西建昌同知,改任云南临安同知。上司非常器重他,将他留在省城协助案件审理。云贵制府委托他去剿抚鲁魁山贼,他单骑进入山贼窝点,推心置腹地予以劝导,使贼众被感化而归顺。任满,提拔为福州知府,因守父丧未到任,起补江西抚州知府。在抚州,他拒绝馈赠,革除陋弊,鼓励农耕,周济贫困,治内民风转化。以两次政绩考核卓异,转任陕西榆林道。他捐出自己的俸金开垦荒地,彝、汉两民族共同耕种,亲如一家。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升任河南按察使,清廉严明,积案得到清理,。不久,就地转任布政使。此间,发生盐民抗旨拒捕事件。对此,众官员各执一词,或剿或抚,没有定论。张伯琮在谈笑中便处理了此事。他选一干练官员,捉拿首恶,宽处胁从,于是四方平安无事。后就地转任巡抚,他督促官吏,勤政为民,著有《豫省奏议》。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告老还乡。

      回乡后,将其父三异公字禹木的部分经历和自己所见撰成五知莊自叙训言,以教后人,后被载入《张氏家谱》卷之十三。

     训言手迹今仍尚存,已传世三百零二年,在家父世模公字范民手中,就整整保存了七十七个春秋。该训言在先祖珍藏和夹板护佑下,整卷字迹清晰、页面完整、没折痕、无虫蛀破损,保存良好。

  五知莊训言从昆季三人折箸于康熙丙辰年(1676年),即兄弟分家之时说起,这年,先太中宪公(指其父禹木公)六十有八。而鹤湄公行署远在云南临安(今云南建水县),而且公务繁忙回不了,二弟仲璜公字别麓代为记产派分。紧接着鹤湄公又奉檄赴秦,即:朝廷派往陕西延安一带工作,这一去又是七年,分家之事因此再次又被耽搁。

     直到岁庚寅(1710年)二弟才取出家中房产册,籍条分缕折附寄予,当时情景正好和禹木公当年分家时一样,即:且谓予为儿辈折箸之年,与先太中宪公为予兄弟折箸之年正适相等,予因抚卷叹曰:是岂彼苍有意欲致令父子分,若子一如,祖之分父且欲儿辈之效,乃父以诏及祖隐,示以传家创守有先后......

   训言详细记载其父禹木公廉政爱民、祈雨救灾、鬻产助庶,以及五十年后鹤湄公在赴秦路过延长县时,当地百姓如何夹道欢迎,如何争先恐后欲见其尊荣。即想与前县令三异公儿子见一面的热闹场景。这和如今,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高调纪念,一百年前廉政爱民的盐场大使,仁芬公字季郁一样。《训言 》中这样写道:“太中宪公(三异公)曾官宛郡郡丞,宛之士民感恩怀德,环吁崇祀者一如其延。且以六月望日为太中宪公降生之辰,遂於辛卯年(1711)捧主大庙。诗歌沸集,即会稽旧治人士,有在中州者亦响应卷轴,益信,太中宪公之政绩,非独一邑一郡为然矣。”

      还介绍康熙二十七年(1688)五月,湖广督抚议罢兵裁响,消息一出,标兵群起激愤,二十二日标兵夏逢龙在武昌聚众起事,自称总统兵马大元帅,巡抚柯永升投井死,布政使叶映榴自刎身亡,总兵许盛中箭败逃。夏逢龙率兵接连攻占嘉鱼、咸宁、武昌、蒲圻、汉阳诸县。六月初三日,康熙帝派兵征讨。七月初二日,夏逢龙部在应城一带被清军重创,退往德安。七月十五日又大败。十八日,清军收复汉阳,夏逢龙逃至黄州府。二十日,夏部黄州总兵献城降清,夏逢龙被擒,磔斩军前。

     夏逢龙起事时兵燹四起,很快波及汉阳府城,年逾八十的禹木公退避丰乐里(柏泉)。鹤湄公冒死赶回,催促禹木公连夜租船北上,这才躲过一劫。一家人在逃兵燹路途上所见到的事,和一路上坎坷离奇经历也一一记录在册。

      训言”还用一定的笔墨,记载当年官场的风气、市井风情:“天子方顾问诸大臣,谓尔等知榆林道张某(指鹤湄公)?众对以未知。上沉片刻思良久,乃思谓所亲曰:‘斯人无内援,必非巧宦,遂特旨授河南按察使司。’后擢升巡抚。”鹤湄公多次受到康熙的召见,并荣获嘉奖蟒袍的极大荣宠。

   : “予以抚绥为治,静镇为威,刁斗不闻,响马遁迹,闲逢欠岁,移粟有方,民无饥色。”

    鹤湄公 ”恪守“清白忠厚,不爱钱,做好官,尤以活人为念......”祖训,怒斥官场上行贿、拉关系、阿姨奉承那套,在巡抚任上没多久就辞官回乡。

       《五知荘训言》共计四十七页,除记述其父中宪大夫禹木公的部分经历外,还记述了清·康熙年间,汉阳府城、丰乐里、北乡一带,世家士族德望乡梓的生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事实记录,对了解研究康乾盛世时的人和事、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及发展、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均具有很深的参考意义和历史价值。

   还一段有趣的事在此值得一提:这族宝平时很少翻阅,因事观阅都要净手,并轻拿轻放小心翼翼,生怕对其造成伤害。多年来从未发现夹缝中的秘密,直至今年(2017年)秋。

   这次省委组织编辑《荆楚文库》,其入库目录中有诸多先祖著作。根据目录,我们准备将其分为三大部分逐一入库 

 1.  叔珽公撰写的《厀啸诗集》、《厀啸文集》、《倚云楼集》《徽州府丞张公年谱》;

2.  三异公撰写《廿一史弹词註》、《来青园文集》(含绍兴知府张公年谱);

3.  所找到先祖书籍合成一部。例:鹤湄公《五知莊训言》、先振公《禹贡水道便览》、灏睿公《张氏诒谷遗集》、敬亭公《张氏墨存》、《汉阳县识》、《春秋分合纂》、季郁公《怀清斋主人未是草》等。

    如能找到禹木公在南阳、绍兴的断案牍本;并由彭禹峰等人编著的《雪史》和《雪史续篇》。这两部极著刑侦价值的文献,能一块入库就好了。

   上述三部先祖著作的简介,均请东西湖文史办主任,张明祥同志来撰写。在他写完第一部简介,作手整理第二部简介时,观阅《五知莊下训言》发现影印册中缺二页,等家兄从日本回汉,即组织逐一对阅,无意间,从该文的夹缝中,掉出钤有诸多印章,纸质已发黄的一张宣纸。这是七十七年来,从发生过,也从未见到的事。

   从所钤印章的人名看,时间是从康熙(年)一直延续到光绪(年)。训言中所掉出来的不速之,看来,极可能是,收藏的先祖们将自己的印章,按收藏的先后秩序,逐一钤在宣纸上的。是遵照规定,还是......   现无法考证,故不得而知。

    如果上述判断正确的话,那此训言三百多年来的收藏脉络,就清晰可见了。

    为捋顺印章持有者之间的关系,特请出柏泉三甲张氏家族的三续《张氏家谱》,照谱核实辈分关系,据谱看均准确无误。

    奇怪的是,所钤印的这张纸,竟有两处被挖!从所挖的切口看,此举并非草率,是相当慎重的。依照印章大小比例,切口方处是一枚印章,切长口处,可能是二枚或三枚。不管是二枚还是三枚,当初为何将其挖掉,令人百思不解。这一悬念,待智者前来进一步来考察为妥,在此不下定义。

     从留下(没挖)的钤印看,分别是:张坦議、密斋、张坦麟、画臣、张任大、光廷、张承诏、景廷、张行恕、如心、蘭有秀兮菊有芳、瓢衢共计一十二枚。

      钤印人与伯琮公之间的关系,从《张氏家谱》中的脉系来看,其顺序是:鹤湄公之子坦議公字清臣、坦議公之子任大公字宏图、任大公其子承柏公字雲槎;在此要提的是,承柏公是承诏公字景廷的亲哥。行恕公字如心,乃承诏公孙子倚榘公字中立的嗣子。这样一来,从坦字辈到行字辈珍藏人就非常清晰。      

     坦麟公虽是鹤湄公弟弟别麓公儿子,却是雍正十二年(1734)柏泉三甲张氏第次二次续谱的组织者。想必坦麟公在辞官去蔡甸租房前,将族宝归还给其兄坦議。光绪二十年(1894)第三次续谱组织者行简公字敬亭再次获得保护族宝的权利。按序下传也就顺理成章。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仁芬公修祠堂、组织续《景贤谱》、将汉口双墩最好的二百亩旱地上准备重建《张氏通族祠堂》腾出自己所住“怀清斋”和铺面让给受灾的宗亲住......这样保护族宝的重担又就落到他的肩上,后传承给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嫡长孙(家父)世模公也就不足为奇。

      如此看来,族宝总是由德高望重的贤者能仁,知白守黑的智者来承担保护责任,这是先祖初衷,还是一条没行文的执行规定,看来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现将保存了三百四十年的鹤湄公《五知莊自叙训言》的照片和昌德兄断句后全文对照刊登如下,既能欣赏鹤湄公的墨宝俊秀外,还可感受其华丽的文采,岂不美哉!

                          汉阳三甲张氏第十世裔孙昌万谨识

                                 丁酉年腊冬(2018年元月)

《五知莊自叙训言》原迹照片


《五知莊自叙训言》夹缝中的不速之客


《五知莊自叙训言》影印正文对照版

鹤湄公撰写条幅(210x46.5c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