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家乡的味道,想起来就觉得暖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31 22:00:51

运城日报 黄河晨报 运城新闻网 官方发布平台

作者 李力


  这个冬天,雪花一片一片看不见,西北风倒是一阵一阵猛刮。天寒地冻时节,身体对能量的需求格外旺盛,由不得总惦念那些一想起来就暖意丛生的食物。煮酒烹茶倒是有些雅趣的,可惜这些成年之后才养成的爱好总归不像打小就熟悉的味道那样,令人印象深刻心心念念的。

 

  某一天半下午的时候在街角等人,久等不见。写着“美人都爱吃的糖炒栗子”的香味飘得老远,街边烤红薯的味道缭绕着往人鼻子里钻。冷风中禁不住吸溜着,觉得都要冻透还没看到来人,就在瑟瑟中一头钻进旁边“双合成”店里。装作买东西的样子巡看了一圈,面包蛋糕等甜食我不怎么喜欢,临要出门前不经意一瞥,突然发现了一包油茶,心里一动,立即就买了。


  寒风中往回走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得赶紧喝一碗油茶才能暖和过来。立即烧了一壶开水,冲了一碗滚烫的油茶,就那么边吹着热气边喝,果然不一会儿身上就热乎乎的。

 


  突然就想起小时候的冬天,父母亲炒熟面的情景来。在万荣老家,这个并不叫油茶,就叫熟面,或者叫炒熟面。先擀面条一样,擀开一张又圆又大的面皮,铺在铁箅子上,然后把面粉摊在面片上,大火在锅里蒸二十多分钟。出锅放凉后,在铁锅里倒上油,开始炒面。

 

  炒面要用小火,铲子不断翻炒。快出锅时,把提前炕干的杏仁,花生仁,芝麻,小茴香,碾碎放进锅里的熟面里。我印象最深也最喜欢的是熟面里的小茴香味道。

 

  炒好的熟面,是冬天早起最简便快捷又最暖心的果腹早点。学生娃娃上学,大人们下地修农田,或者像父亲一样天不亮就要去孤山拉石头的,出门前用滚开的水泼一碗熟面,热热乎乎喝下去,走路干活顿觉浑身暖和,那能量足以抵抗冬天的严寒。

 

  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就想起许多关于喝熟面的情节来,就觉得非要重复一下才过瘾。一个阳光微弱的日子里,恰巧办公室里有来自家乡的麻花,决定不去食堂了。用滚水泼了一碗熟面,泡上麻花,佐着回忆吃了几口,就觉得味道上还是有点欠缺。缺什么呢?边嚼着泡得有些筋道的麻花边咂摸,觉得这买来的油茶中缺少的是小茴香的味道,最主要的是,要吃好这碗油茶,还缺少一碟咸韭菜。

 


  咸韭菜是晋南人冬天里的最爱。在没有大棚的年代,冬天里几乎见不到新鲜蔬菜,桌子上那一碟碧绿的咸韭菜就是整个冬天饭桌上的绿色点缀。家家户户的主妇都会在入冬前精心腌好储存起来,否则一家人冬天的饭桌上就会无滋无味,那样的失职非同小可。

 

  深秋时的老韭菜干粗叶茂,最适宜腌制咸韭菜。把韭菜择去黄叶清洗干净,摊放在院子里彻底晾晒干。腌制韭菜的那个洗脸盆大小的搪瓷盆也进行了彻底清洗,不能沾一点水更不能有一滴油星。晾干的韭菜切手指节长短,放上粗盐,反复揉搓,直到韭菜变色出味。放几片姜,切几角秋天艳红的辣椒放进去,盖好盆子,不几天就能吃了。妈妈在世时几乎年年腌咸韭菜,我回家时总要带上一罐头瓶。在会计科那几年,王科长每到冬天总会给我们每人送一罐头瓶咸韭菜,每次都特意说,你姨新腌的,好吃。

 

  咸韭菜的确好吃。尤其是在冬天,听着窗外呼呼刮着西北风,喝一口米汤咬一口软馍夹咸韭菜,那滋味,啧啧!



  有一天小弟弟发了个视频,我看了笑得不行,看一次笑一次,几乎笑到抽筋。那个视频是他在村里拍的爆米花最令人神往的时刻。看起来那位爆破手业务不熟练,一声巨响之后汽浪滚滚,爆米花没按照预想路径飞进那个特制的口袋里,却是四处飞溅满地都是。更让人咂舌有惊无险的是,那个爆米花人的帽子随着巨响竟然也炸飞了。我边看边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村里来爆米花时的激动场面。

 

  物质匮乏年代,为数不多的零食中,爆米花绝对是难得一吃吃了还想吃,但总也盼不来的最深记忆。爆米花一般都是入冬之后才走村串巷,每次来的好像还总是那个人:带一顶黑乎乎的帽子,穿一身分不清颜色的衣服,脸上被煤火熏得“五马六套”滴。


  爆米花的那个人一来,总是将摊子就摆在大巷代销点那里——那里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他一来,我们那个小村子就跟过年一样红火。不用吆喝,只要第一锅爆米花砰地一炸开,大人娃娃就开始聚集起来。

 

  人一多,爆米花的就显得很忙乱。风匣拉的叭叭地响,铁锅子转着,碳火照映着一圈围着的大人小孩的脸。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那个铁锅子在罡红的煤火上转动。我一直担心那个铁锅子被烧爆,就站在稍远处盯着看着。一看到爆米花的将那个神奇的铁锅子放进特制的铁笼子口,小孩子们就会兴奋地喊,要爆炸了,要爆炸了…

 


  这时候胆小的就会跑到更远处,胆大的只后退一半步,都等着听那一声爆炸声。砰!一声巨响后,总有些爆米花被飞溅到铁笼子外面,小伙伴们一哄而上,赶紧抢着抓一把,边吃边吸溜着被烫了嘴唇,高兴极了。

 

  那时候的爆米花大多数是玉米,偶尔的也会有富裕点的人家端一搪瓷碗大米出来,那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意外的惊喜,不论多晚非要等着吃上点儿才肯回家。

 

  每年进入冬天,必不可少的吃食还有麻花。在万荣老家,麻花叫麻头,县东那边叫麻特。我有一天把油茶泡麻花的照片发到高中群里,立刻有同学惊呼——这就是传说中的油茶泡麻特吧。仿佛打开密电码一般,从晋南大地走出去的分布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同学,一哄而上,一起将记忆里的家乡美食翻了个遍,搞了一场集体画饼充饥盛宴。

 


  以前冬天农闲,过事的人家多,隔三差五村里总有人家搭油锅,不过一般都是只炸油饼。至于炸麻花,炸板板那要到腊月准备年货时才有。麻花、麻叶、油饼,似乎是不可或缺的过年三件宝。我是到运城上学时到街上一看,原来平常就有麻花在卖呀,看来麻花根本不是我原来以为的非要等到过年才有的吃食啊。

 

  搓麻花需要技术。我记得里家里每次炸麻花,妈妈总要请几个婶婶来帮忙。她们在案板上把面搓成长条,边搓边甩,面条在案板上甩得啪啪直响,她们说那是给面上劲呢。看她们那样啪啪地在案板上甩面,的确是很有劲儿的样子。

 

  麻叶,在老家叫“板板”,妈妈做这个很拿手,我尤其喜欢吃。板板里必不可少的花椒叶的香味让我痴迷,每次一吃就停不住。至于油饼,我们叫“油的”,跟城里的油饼大不相同。万荣的“有的”很厚,是家里过事或者正月里招待亲戚的主食。不论谁家,酒过三巡之后,主人总会将騰得热乎乎的白或馍油的端上来,就着调好的豆芽粉条蒜菜吃,那是最家常也最可口的美味,最是让我念念不忘。

 


  其实,以食为天的农耕文明时期,留给每一个离开家乡走进城市的人最深刻的印记,就是对家乡美食的记忆。与那记忆如影随形的有家乡的田野土地,脱口而出的自然是地道的乡音,萦绕心怀的肯定是亲人们的音容笑貌。

 

  那样的场景我熟悉,也难以忘怀,一想起来就觉得心生暖意。年年这么想,想的久了就在日子中酝酿出了一味叫做乡愁的陈年老酒。

 

  乡愁这杯酒,足以慰风尘。

  乡愁这杯酒,谁喝都会醉。

(来源:云卷云舒中的李力)



近期热点

我市被命名为“山西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运城机场开通运城—芭提雅国际航线啦!约一波海滩度假天堂“东方夏威夷”吧~

我市荣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刘志宏代表我市赴京参会,



☛  浏览更多本地时政新闻,请关注《运城日报》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通过图片识别

☛  浏览更多本地新闻资讯,请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

长按二维码通过图片识别下载客户端

欢迎登录“运城新闻”客户端爆料
或拨打新闻热线:0359-2233366 


   ▍  本期责编:陈雁冰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权归运城日报社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运城网信备案号 A00049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