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丁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0-14 22:42:04

点击上面东营微文化一键关注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婆  婆  丁

作者丨杨立宇

 

 今年秋上,姐姐让外甥送来一兜白豆,十几个青玉米棒子,一兜婆婆丁。婆婆丁干干净净,都是细心拣过洗过的。姐姐是个粗枝大叶的人,可这次想得很周到。

 婆婆丁就是蒲公英。老家的街坊们一直管蒲公英叫婆婆丁。今天村里上些年纪的,你若跟他说蒲公英,他八成不知道你说的啥。那些读过书的,多数知道蒲公英这个词儿,但对于蒲公英,还是习惯叫婆婆丁。我也是这几年才偶尔叫一回蒲公英,我更喜欢叫婆婆丁。蒲公英的传说有很多,都是催人泪下的故事,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在关于蒲公英和婆婆丁的诸多传说里,蒲公是一名年长的男子,而婆婆,自然是一名年长的女性。因有婆婆打头,婆婆丁就透着浓浓的暖意和殷殷的关切。婆婆,多热乎的一个称呼!一看见婆婆这个词儿,我的眼前就立即出现一位温和慈善的婆婆,用暖暖的目光柔柔地抚摸着我的脸。


 我喜欢婆婆丁的敦厚,平和,踏实,安静。婆婆丁从不艳丽妖娆招蜂引蝶,向来都是老老实实平铺在地面。就连繁育,也是简单得很——细小的种子随风飘飞,随遇而安,到了哪里都能沐浴着阳光,安安静静本本分分地生长。

 婆婆丁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适量食用,能有效防病抗病。

 这几年一嗅到春的气息,我就迫不及待地往田野跑,跑到松软的土地上撒欢儿,也剜婆婆丁。可我并不认识婆婆丁。我拿着铲子来到野外,满地都是绿油油的野菜,不由得心花怒放。蹲下身子,三下五下,就剜一袋子。看看时候尚早,找一小店理发。理发的大姐问我剜的啥菜,我得意地告诉她是婆婆丁啊。她打开袋子撩一眼,摇头说不是。我就愣住了,问咋就不是婆婆丁?你看这叶子,都是锯齿状。她又撩一眼,说不是就是不是。我问那是啥,她说不知道。她详细告诉婆婆丁长啥样,关键的标识是什么。我听得云里雾里。第二天再去野外,还是分不清。急中生智,掏出手机拍照,发到微信朋友圈,请大伙帮我看是不是婆婆丁。各种答案很快纷至沓来,有的说不是,有的说不像,有的告诉我怎样搞定是不是。我对着手机看半天,仍然搞不清。硬着头皮剜一袋子回家,媳妇问剜的啥菜,我小心翼翼地回答婆婆丁。媳妇拨弄着扫一眼,咯咯咯地笑起来:婆婆丁?婆婆脚!我又搞错了。

 直到现在,我仍不能一眼就认出婆婆丁。


 每年夏天,二嫂都送一些她在自家别墅院子里种的婆婆丁,媳妇经常做面汤,我喝得挺过瘾。今年农历十月初一,我回老家给娘做三年祭,姐姐给我捎上一摞烙油饼,两个杂面馒头,一小捆生菜,一包焦干翠绿的婆婆丁。姐姐说:听说喝婆婆丁茶能治鼻炎,你和豆豆不都有鼻炎嘛!豆豆是我儿子,姐姐送我婆婆丁,也忘不了她的娘家侄儿。

 姐姐五十好几了,孙女七岁,孙子四岁,她当婆婆,已经许多年了。

作者简介:杨立宇,史志工作者,关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变迁。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村里来过几个潮巴

杨家的小脚

 十年前的一个黄昏

 那些当年要饭的人

 父亲有个钱箱子

 六 兄 弟

 听吕剧《李二嫂改嫁》

 听吕剧

 坐在春风鼓荡的麦田里

 杨家的夯歌

 有一种牛儿叫消息

 乡野的歌

 黄昏雨

 杨家的荷塘

 草木之人

 思念是条长长的线

 柿子红了

那些东奔西走的人们

春天来了种棵树

杨家的手艺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王霞   文姐

外联:郭杰瑞

征稿要求:散文,诗歌,小小说,随笔等各类体裁,字数在300-2000字以内。投稿请先关注公众号/加主编微信。因编辑人员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投稿需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407258991@qq.com 投稿邮箱若没收到自动回复,请微信联系。 

微信号:18562013539

微文化本月特设人气奖以示对作者认真推介作品及平台的鼓励和感谢:每1000阅读量,或留言100奖励10元,不兼得(有奖征文除外)。


点击查看“我与东营共成长”征文活动。

“我与东营共成长”征文启事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