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古甘州,八景秀祁连,你确实该来看看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0-06 19:10:47

甘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重镇。古甘州历史悠久,北凉沮渠蒙逊建郡至西魏废帝三年改为甘州,甘州之称自此开始。公元前111年,西魏废帝三年,改西凉州为甘州,始有甘州之称。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甘州依山而起,傍水而生,山河壮美,文化灿烂,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还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在这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古“甘州八景”,远山、雪景、泉河、古寺、晨钟、暮烟、小桥、疏月,“八景”包含了古代甘州最具代表的美景,如同一幅水墨浓重的丹青画,在古丝路上落笔铺成。

 

祁连积雪


甘州

清•杨维元•《祁连积雪赋》:“爰有南山,叠嶂层巅,番儿仰止,呼曰祁连。形踞乎天柱,势压乎边关。草木生而畅茂,牛羊牧而滋蕃。夏凉冬温,毳幕丛焉。凝华结素,望之莹然。千峰堆玉,万壑撒盐。其霁色凌空也,夺皓月之清圆;其皎洁冷艳也,增岩城之暮寒。”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最有名的山脉,它位于河西走廊以南、青藏高原北缘。在历史上,祁连山曾被戎、羌、乌孙、月氏、匈奴占据,“祁连山”一名也源自古代匈奴语,“祁连”是“天”的意思,祁连山因此得名“天山”。

 


因受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祁连山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常年不化。在古时,甘州郡南城楼正对祁连山终年不化的积雪,青空慢云之下,遥望南山积雪,祁连山顶银装素裹,如玉屏横亘,突兀高峻,绵延千里,“祁连积雪”也因此成为古甘州的一大胜景。



多少年,往来的文人墨客无不为祁连山冰峰雪岭深深吸引,每当盛夏,登楼倚栏,挥毫舞墨,面山吟诵。

 

黑水春融


甘州

明•岳正•《黑河古渡》:“城南古渡最清幽,通透居延自古流。采药鲜闻逢织女,乘槎曾听会牵牛。滩头矶父攀罾网,崖畔渔翁罢钓钩。过客停鞭吟未已,不知世上几千秋。”


 黑河来自于冰封雪盖的祁连山,汩汩细流在青海省境内汇聚起来,从两个地方往北流淌,一个称为八宝河,另一个称为伏牛河。



历史上甘州是有名的水云之乡,城内多水湖,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一,芦苇摇曳,庙宇倒映,碧水蓝天,树影婆娑,这样的景观,都得益于流淌不息的黑河。

 


春融的黑河水湍触石翻,骇浪排空,万壑奔腾,气势磅礴,因此,“黑水春融”成为古甘州的一大胜景。

 

苇溆秋风


甘州

明•陈棐•《北湖》:“边城城北接烟林,四座风来吹我襟。自在中流双桨动,共看曲岸一竿沉。山围面面丹青出,水奏淙淙韶濩音。人散月明横渡处,夜深还听有龙吟。”


 古代的甘州城是一座水上之城,城内城外,水多湖广,芦苇遍地,四时景色各异,尤其是在秋天荻花翻浪之时,景观独特,煞是迷人,这一胜景便被古人称之为“苇溆秋风”,成为古“甘州八景”之一。

 


“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甘州不干水池塘”、“四面芦苇三面水”、“六水三庙一居处”、“举步见塘,抬头见苇”,这是古甘州的真实写照。在甘州城内,清代就有南大池、北大池、甘泉池、西水塘、水晶宫等许多大大小小的池塘,水湖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一,湖中生长着芦苇。远望烟波淼淼,芦苇荡荡,湖水漪漪,处处碧波芦影,是边塞地区独有的景观。

 


这里一年四季景不同,春天碧波雍翠,锦鳞游泳;夏天绿苇成林,青绿蔽眼;秋天荻花翻浪,瑟瑟作响;冬天一片琉璃,白色如银。

 

薤谷晴岚


甘州

清•陶千龄•《马蹄山晚眺》中写道:“寻诗不必曳筇行,到处秋光泼眼明。千树红兼千树碧,数峰阴间数峰晴。雁盘夕照书无迹,鸦噪秋林画有声。小立莫愁归路暝,祁连岭上月初生。” 


位于甘州城南60公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临松山,又名青龙山,临松山下的马蹄河谷,又名临松薤谷。这里夏秋季多雨,雨过天晴,空中浓云渐散,而平川却云岚滚滚,逐渐弥漫开来,把山峰、松林笼罩在烟岚之中,整个薤谷被云雾遮盖,变成白茫茫的云雾仙境,由于云雾轻柔弥漫,景色变幻多姿,置身其间,若神府仙界,“薤谷晴岚”成为古“甘州八景”之一。



在临松薤谷中最出名的马蹄寺石窟群,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约1600多年的历史,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在临松山顶一石窟内的岩石上留有深深的马蹄足迹,史载系天马神迹,便将这个寺院叫马蹄寺。



自古以来,来游览马蹄寺,莫不以“薤谷晴岚”这一美景所诱。这里山坡平缓,沟谷开阔,清泉潺潺,飞瀑奔腾,青峰屏蔽,翠岭高耸,处处都充满着诗情画意。

 

甘泉晚照


甘州

清•马羲瑞•《甘泉观鱼》:“涓涓一脉任纵横,雄镇天关旧有名。鱼出石龛惊客至,风恬水面逼人清。沿溪看柳枝枝曲,踏月登楼步步明。载酒临渊堪寄傲,几回拚醉枕流声。”


在位于甘州区民族小学院内有一处水泉,它的名字叫甘泉。甘泉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甘州最有名的水泉之一。古城甘州的得名,就与甘泉有关。在西魏废帝年间,张掖郡设州,因城中甘泉清澈如玉、明亮似镜、味极甘美,所以将州名定为“甘州”。

 


据记载,这“汩汩泉水,似玉带飘悠,尽显袅娜;淙淙水声,如缕缕琴声,不绝于耳,更加别致。”据说该泉泉水夏不增,冬不减,旱不涸,涝不溢;并有严冬不冻,在“三九三”这一天人们清早取水生饮有消炎延寿的说法,并被传为“天泉”。



泉池周围台阁典雅,树木苍翠,夏季百花争艳,垂柳依依。在泉中水波粼粼,清澈见底,锦鳞游泳,游鱼可数。明代以来,甘泉池中一直放养着白口黑鳞鲤,来这里观鱼者络绎不绝,“甘泉观鱼”为甘州胜景之一。

 

木塔疏钟


甘州

清•任万年•《木塔疏钟》:“峻极浮图象外晖,钟鸣夜半彻通微。松涛振醒三更梦,桂魄穿虚万佛扉。课罢老僧闲说偈,焚余童子惯薰衣。几时悟得庐山面,迷恋尘缘总觉非。”


木塔,是一座历经沧桑的佛塔,耸立了1500年,声名远播,也是古甘州的象征,它是西北地区最高的木塔,是甘州城内“金、木、水、火、土”五行塔之一。在张掖民间有“张掖有个木塔寺,离天只有七八尺”的说法,极言木塔之高。

 


时,木塔所在的寺院叫木塔寺,又名万寿寺,是甘州城中最古老的寺院,规模宏大,有山门、殿堂、佛塔、藏经楼、僧舍等,现仅存建于中轴线上的木塔和藏经楼。寺与塔初建于北周或更早,经隋、唐、明、清历代重修。在塔的最上层原有古钟一口,叩之,声闻数十里,钟声隐约若在天际,四野皆闻,有可谓“塔势凌霄汉,钟声叩白云” 的绝妙意境。



在苍烟暮霭、万籁俱静的黄昏,或在风清日丽之时,云过塔移,鸟雀围翔,铃声成韵,每当几许疏钟,钟声回荡,清悦悠扬,最为人们所称道,“木塔疏钟”成为“甘州八景”之一。


东山烟雾


甘州

清•张联元•《东山晚照》:“西风凝翠咽金盘,倒抹朱霞壮巨观。一片胭脂匀万壑,十分春色醉千峦。凌空皓月饶余晕,过岭征鸿不怯寒。山气由来佳日夕,黄昏伫立向东看。”


在甘州有一座神奇的大山,因山峰高峻、烟雾缭绕、位置称奇而名扬四方,当地先民根据它在甘州所处的位置,起了一个名字,叫“东山”,又称“东大山”。



东山是龙首山的主峰,在东山周围的南北东西均为荒山、沙漠、戈壁,而在东山,却终年烟雾弥漫,景色秀丽,在雨后或清晨,缕缕薄雾从山下冉冉升起,遥望山峰,朦朦胧胧,影影绰绰,座座山峰隐现于轻岚薄雾之中,宛若蓬瀛,透出无限神秘。在朝日初升时,缭绕飘荡于万木丛林之间,笼烟映峰,景象十分诱人,故称此景为“东山烟雾”。

 


在烟雾笼罩的东山之顶,有一老君洞,洞口很小,渐入渐广,可容百人,洞内原有老君塑像,据说是,老子当年的“谈经宫”。民间传说,老子避世,来到东山,便隐居于此,谈经说道,后在合黎山中化作巨石,永伫峰顶。另传说,老子从这里骑青牛入流沙,不知所终,与另一处古甘州胜景之一的“流沙仙踪”相呼应。

 

板桥夜月


甘州

民国•申缅胥•《板桥夜月》:“东山远映水迢迢,两岸蒹葭夹板桥。月拥重轮飞兔彩,光腾五夜射虹腰。平分陇塞辉千里,仿佛扬州路一条。有客临流闲眺处,可曾听得玉人箫。”


板桥,原为古时黑河之上的一座人工搭建的木桥,通达对岸,后来人们将架桥的这个地方取名为“板桥”。



黑河从这里蜿蜒流过,滋润着两岸广袤粗犷的戈壁大漠,造就了一片片绿洲,使“塞上江南”的风韵与当地的田园风光在这里完美地相统一,各种美景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村庄周围,古木森幽,芦苇摇曳;板桥下面,流水潺潺,清澈舒缓;皓月当空,月映水中,桥架河上,蛙噪一片,树影婆娑,交相辉映,一派水乡景色;板桥东北,山漠绵绵,烽燧点点,箫声隐隐,驼铃阵阵。

 


古时,每当黑河水流经板桥时,水域较广,遇到皓月当空之夜晚,飞镜悬空,万叠秋山,河水缠绵,板桥卧波,天光水色,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仑美奂的光明世界,足以使人怡心悦情,所以古代张掖文士将“板桥夜月”誉为当地著名胜景。


古甘州八景,你最想去哪一景呢,评论区聊一聊!





越野千里

只为自由呼吸

一场关于祁连山的自然之旅

一次与千年丝路的行走约定

西远邀您同行

到西北,找西远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