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 : 生活的美学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2-24 03:11:53

忙,生活美学抵抗的一个字


你 会在脑海里浮现一些好像始终忘不掉的食物和料理,它们不只是口感上的回忆,不只是美食当前那种口感里的快乐,甚至会变成很特别的视觉记忆、嗅觉记忆,甚至会让你在心灵上有一些特别的感动。


 


  认识美的重要开始:吃


  在 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漫不经心、容易忘掉的小事情。可能在你的人生当中,并不认为这些小事有多重要;若是做自我介绍通常也不会提起来。可是有时候朋友私下聚在一块,聊起自己生命里很多美好回忆的时候,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其中会有好多好多是跟吃东西有关的。


  我好几次发现,在和最亲的朋友聚会,不是指在大庭广众、正经八百的毕业典礼、结婚典礼之类的谈话,而是大伙儿私密地吃完饭泡一杯茶或者喝一点小酒聊天的时候,大家会天南地北谈起在哪里吃到什么,哪里又吃了什么。我很惊讶的是怎么我跟大家一样,对一个地方的记忆常常是跟“吃”有关系的。有的朋友会觉得大庭广众下不太好意思谈这些事,似乎不登大雅之堂。我倒觉得今天谈生活美学,不需要谈些大雅之堂的事情,而是聊聊生活里点点滴滴的小事物。因为对这些小事物的重视和品味,会反映出真正的生活美学来。



  比如说我会想到有些年我在中部教书,每个周末跟朋友或者学生一起开车回台北,如果没有太严重的塞车,车程两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所以大概在中段刚好就是新竹。也刚好大家觉得开车一个多小时以后有一点累了,要找个休息的地方。但是我们不会特别想去高速公路旁边的交流站休息,因为交流站是蛮制式化的地方,贩卖的东西或建筑的空间都没有特色,那里也没有留存什么回忆。既然要休息,不如去做一件自己会特别想念、有意义的事,这时开车的朋友常常会说:“我们去新竹城隍庙!”


  我想新竹城隍庙对很多朋友来说是有记忆的,那个地方不只是一个庙宇,也是著名古迹,与传统农业社会里很多人的生活有关,所以人们到那个地方去拜拜,求神问卜,抽签,这间庙宇真的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家也知道传统庙宇前面,大概都会有夜市,庙宇和夜市构成一种奇特而不可分割的关系。我想不只是新竹的城隍庙,很多的庙宇都是如此。 我成长于台北市大龙峒的庙宇前面,从小就知道要找最好吃的东西,大概就在庙宇的周遭,那里变成一个生活的重心;我相信是因为那里有传统、有历史,还是信仰的中心。我总觉得当心里有信仰、有历史感时,连吃的滋味都会不一样。




  我从城隍庙庙口的吃来破题,大家也许觉得这是生活里不起眼的小事。可是我想要谈谈为什么庙口的东西特别好吃,为什么在那里摆摊贩的商家敢指着自家的贡丸自豪地说:“我做的跟别家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你嫌贵,他就说:“你也可以去买别家的!因为我的贡丸是不一样的。”很多朋友知道我周末会经过新竹城隍庙,就拜托我带点贡丸,我问他们是不是觉得那贡丸和台北的不一样,他们就说:“我上班很忙没什么感觉,可是我的孩子说‘新竹的贡丸’的确好吃。”这答案让我很高兴,原因是那些孩子没有多大,可是已经知道“品味”,他们懂得同样的产品,品质却可能大不相同。


  我觉得生活美学最重要的,是体会品质。


  大 家注意一下,现实生活当中最大的矛盾,是我们离开了农业社会,离开了手工业社会,食、衣、住、行里很多东西是大量量产而来,工厂里量产的东西很少会有“人的关心”在里面,因为它太快速了。我的意思是,并不是不可能讲究品质,可是在工业的初期因为重视量,往往就忽略了质,“质量”这两个字是矛盾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到国外一些最先进的工业国家去,你会发现他们卖得最贵的东西都特别强调手工制作[Hand Made]——这是我家里做的面包、这是我家里做的……“Hand Made”其实是对农业和手工业的巨大回忆,里面反映出对生活美学的重新寻找。所以庙口的食物为什么好吃,是因为庙口还保存了传统农业、手工业的记忆。我想从这样的角度去谈新竹城隍庙的吃,大家也许会觉得发人深省,原来它不只是一个普通的记忆而已。


  我们从生活美学里入门时提到与我们有切身关系的食物——吃,可能特别是小吃,因为有时候觉得参加一些大型宴会,食物其实大同小异,感觉不到一种农业时代、手工业时代做出来的特别口感,其实这和品质有关。


  我们一直说品味,谈到生活美学,最重要的是品味,西方叫Taste,我们发现“品”、“味”都是在讲味觉,Taste也是讲味觉、讲吃。所以我觉得“吃”真的是人类认识美的一个最重要的开始。如果吃得粗糙、吃得乱七八糟,其他的美大概也很难讲究了。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去参观画廊、听音乐会、看表演就已经有美了,我觉得美还是要回到生活基本面,真切讲究一下自己的吃。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第一个被糟蹋的大概就是吃。想想看,所有上班族对“吃”都很难做到所谓的讲究,因为时间太匆忙了。

  


  1930年代西方重要导演卓别林拍过一部有名的电影《摩登时代》,当中对工业时代有诸多讽刺。像大工厂为了让员工缩短吃饭的时间,以便拉长工时创造更大生产量,就设计出一种“吃饭机器”:所以你看到员工坐在那个地方,机器把面包塞到他的嘴巴,然后汤倒进他的口中,接着还有一条毛巾扑过来把他的嘴巴擦一下。电影内容很好笑,其实是一部非常讽刺的幽默片,可是看着看着你会觉得很难过,因为曾几何时,《摩登时代》里面讽刺的现象,其实已经变成我们生活里的一种状态。所以大家可能去买一个粗制的便当,劣质油炸出来的猪排,然后匆匆地吃一吃,就算解决了。


  我会觉得时间短并不表示品质一定会不好。例如有时候我们自己在家里精心做一点三明治带着,至少觉得你精心设计过自己要吃的东西,它的内容、品质真的还是不一样。


  外食的品质并不好,我常常会建议一些朋友吃些素净的东西,自己做点简单的色拉或三明治带着吃,不会花费很多的时间。


  慢食的艺术


  刚 去欧洲的人都非常不习惯那里缓慢的用餐速度,尤其是晚餐,因为台湾吃饭速度很快,大家都觉得应该快快了事。可是那里的人可以餐前酒喝个老半天,讲很久的话;前餐出来又介绍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例如培根丝和别家有什么不一样,全都娓娓道来;然后接着跟你讲色拉,跟你谈这个汤,整个汤底是怎么样熬出来的……如果你是个性急的人,真会吃不下那顿饭,因为有可能花掉三四个小时。但是如果你还记得我们所说的: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我们一再重复地说,忙就是心灵死亡,就是不要再忙了——你就开始有生活美学。


  所以你可以现在开始一个礼拜至少选择一天,和自己的家人坐下来好好吃一顿饭。不一定是到很贵的大餐厅去,也可以一块商量:“我们这一餐怎么安排?我们怎样去做一顿我们喜欢的食物?”


  


  我有时在周休二日时会在家里做一道菜。将蒜切成很薄很薄的蒜片,加上橄榄油爆得香香的,用你的嗅觉感觉到它已经熟透了,这时放进切碎的洋葱,把洋葱炒到金黄色,洋葱的香味加上蒜爆香的香味……有些朋友大概已经知道我在做什么菜了。接着把揉碎的月桂叶放进去,又有一种不同的香味飘出来……这时我把所有烫好、剥过皮的鲜红番茄切碎放进锅里,加水、加胡椒,我要做意大利海鲜汤。


  这是我最近很喜欢做的一道菜,整个过程中我很快乐,因为我觉得自己在认识很多不同的植物:蒜、洋葱、月桂叶、番茄、胡椒,每一种的味道都不一样,混合在一起却共同构成一种气息。尤其是把炉火调小,开始熬——我们用“熬”这个字,“熬”是小火慢慢去炖煮,所以这一锅汤会释放出最美的颜色和气味来,最后变成鲜红色。


  我要谈的生活美学,是从这些过程去享受你的生命、去爱你的生活。


  匆 匆忙忙吃一顿饭的你,不会去爱你的生活;可是如果这样去准备、去享用一顿饭,你会爱你的生活,因为你觉得你为生活花过时间、花过心血,你为它准备过。当然我们真的太忙了,不可能每一天都这样费工,我只是建议朋友:是不是有可能一个礼拜的两天,如周休二日那两天,或者一天,或者一餐,坐下来跟家人好好吃一顿饭,恢复你的生活美学,从吃开始。


  跟大家谈生活美学,谈着谈着谈起我自己最近喜欢做的意大利海鲜汤,好像在讲食谱一样,可是我想也许不只是在讲食谱吧!

  


  提到自己做菜的经验,只是希望跟大家分享生活里一些非常小、非常细碎、你不容易注意到的快乐,好比我刚刚提到把蒜片爆香的快乐、把洋葱炒到金黄色的快乐、番茄被小火熬煮到释放出非常漂亮艳红色的快乐。还有,把月桂叶揉碎以后,产生出一种非常特别的香味。


  古代希腊为诗人戴在头上的桂冠,就是月桂叶子编成的,所以你在煮汤的时候,还会想到很多古代希腊的神话是人类多么久远的一个传统。太阳神阿波罗曾经爱上一位美女叫达芙妮,但是达芙妮并不想跟阿波罗在一起,就拼命逃拼命跑,当然她跑不过太阳神,最后她的父亲就把她变成一棵月桂树。所以西方有座著名的雕刻,是俊美的阿波罗怀抱着一位很美的女子,可是那个女子的头发和手指已经变成月桂树的叶子和树枝了……当你在揉碎月桂叶放入意大利海鲜汤的时候,你会有好多文化的联想。


  做一道我喜欢做的菜肴变成了我的快乐,变成我认识身边的植物、气味的各种方法。而当我跟朋友舀起这碗汤、喝下这口汤的时候,我觉得它透过我的舌头、口腔,在唇齿之间留下了许多许多美好的记忆。这些记忆绝对不会粗糙,不会是吃过却没有感受、或粗鲁的“吃饱”感觉,我可以去细细地品尝。


  因为慢,所以更接近幸福。


原文来源于:搜狐网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