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度丨从异乡人变成宁夏人要多久?答案是:60年!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03 04:13:08

关注宁夏最有趣的人文、博物公众平台 戳右上角“ 壹度YIDU

银  川  晚  报  官  方  文  化  微  信  平  台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系列报道



开栏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年来,宁夏社会、经济等方面发展迅速,业绩辉煌。

这些发展变化,体现在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里,折射在日益向好的生存环境里,同时,也浓缩在一个个家庭在六十年间的变化和经历中……

本期我们特别推出“60年·我的家”系列报道,通过讲述一个个宁夏家庭,在这六十年中发生的故事,见证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发展和变迁。




记者  王敏 闫茜 刘旭卓 文



两个家庭60年的故事,也折射着宁夏变迁。(王敏/闫茜 拍摄 制作:刘旭卓

“家”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微缩和注脚,从一个个家庭在时光中的脚步,可以看到一个社会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采访中,一个个朴实的家庭,演绎着朴实的故事,但也满满写着六十年间,这片土地令人感慨的变迁。

那一年,他和她在宁夏结缘

▲杨继瀛和冯玉莲年轻的合影。

今年85岁的河北衡水人杨继瀛1958年从南京来到银川。那一年,他在当时宁夏最大的国营服装厂——红旗服装厂,认识了从上海来支宁的冯玉莲。如今已过六十年,携手走过一生的两位老人,依然记得最初相识时的样子,依然自称“红旗厂人”。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全国各地抽调劳动力和各类技术人员支援宁夏建设,当时宁夏规模最大的国营服装厂,也就是“老银川”所熟知的红旗服装厂,就是当年建立的,曾在宁夏甚至全国出名的“春柳”牌衬衫,就出自红旗服装厂。

两个人的缘分,是从杨继瀛进入服装厂开始的。冯玉莲离开培训班,比杨继瀛先到服装厂几个月。冯玉莲记得1958年初秋的一天,厂里又新来了二十五六个年轻人,杨继瀛就在其中。

之后安排工作岗位,杨继瀛做起了销售,而冯玉莲在车间,两个人连面都见不上。但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后来经人介绍,他们才相识、相知。

这一生,他们都自称“红旗厂人”

▲今日杨继瀛(前排中)全家福

“我们是1962年结婚的,那会儿自己还不会做衣服,就让厂里的老师傅给做了身结婚穿的新衣服,又买了一床新被子,物资匮乏的年代,这就算结婚了。从厂子出来就是鼓楼西街(现解放西街),路边有五金公司、食品公司,买东西方便,一些家用物品,就这么添置上了。”冯玉莲“埋怨”道。

那个年代,许多像杨继瀛、冯玉莲这样的支宁人,在宁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最初的也都是这样生活简朴。而在接下来的“三线”建设时期,像他们这样的大批支宁人,以及搬迁至宁的工厂,使宁夏工业得到飞跃性的发展。而像杨继瀛这样的家庭,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充实起来,日子越过越好。

如今,上了年纪的杨继瀛和冯玉莲视力都不好,每次出门散步,儿女都会小心搀扶。二女儿杨丽红说了多次想让老两口搬家,但他们就是不愿意搬。“这里一出门就有老伙伴,住了一辈子了,搬啥?”杨继瀛笑着说。虽然服装厂不在了,但如今他们依然自称“红旗厂人”。

那一刻,她告别繁华追随他的脚步

▲说起当年,秦崇志和郑统芝感慨万千

1958年,秦崇志和四位同学提交了支援大西北的申请,出发前,他对这片陌生的西北土地,充满好奇和向往。“刚下火车没多久,我们就听到了一段顺口溜:‘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不见车马行,只见黄羊跑’。“形容的太贴切了”。这是他到银川后的第一印象。

来银后,根据统一安排,秦崇志到石嘴山矿务局工作。后来,妻子郑统芝也将工作从沈阳调到了石嘴山,来到秦崇志身边。

“领导告诉我要想好,调出去容易,想再调回来是绝对不可能的,哪怕回沈阳也不可能了。”郑统芝说,最后她还是递交了申请,舍弃了繁华的大城市,来到宁夏。

“确实是从苦日子过来的,过去一家五口住在窑洞里,我们把它叫做1.25,就是一间房,再加上四分之一大的小屋,总面积只有21平方米。”秦崇志说,自己、妻子与两个儿子,挤在大间,女儿独自住小间,但小间也只能放下一张床。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就拿矿上的火药箱做成桌子,木墩当做凳子。

这座城,现在住的挺幸福

▲如今在宽敞的城市楼房,一家人幸福生活

“这些年宁夏的变化了不起啊,多少高精尖技术也落在这里,发展的速度真让人惊喜,作为宁夏人很骄傲。”一口东北口音的秦崇志现在真算得上是“老宁夏”了。他说当年在石嘴山的时候,少有机会来银川,有一次来的时候,记得上海路还是条“断头路”,还没铺柏油。而如今,他也定居银川——八年前,秦崇志和爱人从石嘴山搬到了银川,换了一处更大的房子。

“如今的家也大了,孩子们回来有地方住,我也有了自己的书房,每天要练书法,画油画,搞写作,年龄越大越‘忙’了。”他笑着说,在银川,很幸福。

他的油画作品中,有一幅画的是老伴郑统芝多年前的梦想——有一处院落,养一群小鸡,生活惬意。秦崇志说,六十年前,他和老伴在宁夏安了家,六十年后,他希望能圆老伴多年前的梦想,郑统芝接过话茬,笑了笑说:“都一样,现在就挺好。”



近期壹度新贴汇总

(点击标题即可进入阅读)

壹度丨银川这些容易搞错的地名,你错过没?

壹度丨曾上过央视的宁夏烩小吃,你不来一碗?先不说了,我咬一口夹板

壹度听听丨孩子,我们是太空互相寻找的两颗星星,我们相爱已经十万年

壹度丨今天,于丹来银川了,她说:好的家,是一家人能坐一起说说“废话”

壹度丨春分至,银川的香椿俏!像汪曾祺那样“吃春天”吧!


编辑|刘旭卓

值班主任|李振文


  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壹度文化】出品


----------------------

期待您的点、留言

若觉此文不错,劳烦转发分享

---------------------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