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蹭饭有理的国家——老挝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4-21 22:19:17

(6)百人“大蹭饭”——布施

鸡刚叫了头遍、天还没亮,我们就都睡眼惺忪地爬了起来,匆匆洗就赶赴布施活动现场。

一条笔直的街道横贯眼前,一边是随路延绵的房屋、另一边是高大繁茂的行道树,树下是早已备好的一排塑料凳,凳前置一个带盖的竹篓、一个浅浅的竹盆和一方叠得整整齐齐的像是哈达一样的粗布围巾,提起竹篓的套盖,露出满满一篓白米饭,米饭还是热的、米粒是晶莹透亮的,一看就是好大米,不知道是不是黑龙江五常出的。竹盆里盛着油炸面块和糯米“粽子”,面块有点像炸麻花,然而又不是,用简易的透明塑料袋装着。这些都是提前预定、准备好了、用来布施给僧侣们的。

那条粗布“哈达”不是挂在脖子上的,而是斜挎在肩上、胸前,这戴法有点像古式婚礼中披红挂彩的新郎官。 

等候僧众期间,我没忍住大米的诱惑,用铲子挖了一块送嘴里尝了尝,说实话很好吃,又香又糯还很筋道耐嚼。过了一会,没忍住,又吃了一块。嘿嘿…

过了没多久,远处便从容走来一队僧人,清一色地身着欢快明亮的桔红色,排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年长的,随后越来越年轻,到最后是些看上去只有十来岁的少年。

他们每个人都斜挎着一口铮明瓦亮的带底座的“锅”,迈着淡定从容的步伐缓缓走近,进而从我们的面前面无表情地走过。

僧侣一来,我们都开始忙活起来,一小勺一小勺地挖饭、一根一根地拿起油炸面块,放进那口像锅一样的饭盒里。随着这只队伍的渐行渐远,我们才能有空停下来看看远去的僧侣背影。 

没一会儿,又来一队,我们继续忙活一气。待到篓里的饭食都布施完毕后,我们才站起身,跟着僧侣的脚步去探访人世间的奥秘。

这个活动,叫做布施;这个布施活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布施体验,对到老挝的琅勃拉邦来的游客来说,属于必修课。无论如何都得去体验一番,要不然就白来了。 

这一套做法传入中国以后,变得水土不服,不被推崇勤劳致富自食其力的中国人所接受,最后中国化、演变成了十方丛林制度。

(7)早市

每到一地,都得找机会看看当地的博物馆、菜市场,才不白来。

琅勃拉邦早市,鲜嫩鲜嫩的!

这个早市就在大皇宫旁边,也是另一种皇城根儿脚下了。一横两竖三条巷,两边满满地都是摊位,摊主大多是身着乡土服饰的女子,出售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最抢眼的当属新鲜的蔬菜。

这些菜,有些认识,比如竹笋、番茄、茄子、豆角之类,更多的却不认识,叫不上名字,不知道怎么吃,只能凭外形看得出来是根、是茎、是叶、是花、是果、是实。 不管认识与否,这些菜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新鲜,那种绿莹莹、翠生生的带着生命能量和泥土气息的新鲜。其实它们还有一个更难得的特性就是有机绿色生态环保,没有农药残留。

果蔬之外,还有看起来可怜兮兮的笼中鸟、怪瘆人的水蟒蛇、花色齐全的纺织品、精巧别致的手工艺品,以及各式鱼、鸡等生鲜肉品。

人们兴高采烈、摩肩接踵地行走其间,简直就是赴一场节日狂欢,如同一个大将军在检阅自己的部队,又如同一个国王在给自己甄选后宫佳丽,那种心满意足的愉悦感油然而生。 

新鲜的早市最民生,最有人家烟火气,逛一逛,走一走,只觉得从里到外地来开心。 懂生活情趣如你,再来琅勃拉邦,也要记得一逛哦!

(8)放飞孔明灯

从琅勃拉邦到万荣,全是山路。我们一行走走停停,驱车将近八个小时才完成迁徙!八小时的山路,左拐右拐、右拐左拐,岂只是十八弯,一万八千弯还差不多。山里植被丰富茂密,满目青翠碧绿,高大的竹子、摇曳的芦苇更是如影随形,相伴左右。

餐后,我们来到河边夜市。这里灯火通明、笙歌不断。酒吧、饭店、啤酒摊、按摩店,比比皆是。 各种肤色的行人络绎不绝,高大的嘟嘟车(用卡车加棚改造而成的出租车)穿梭其中,整个一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图景。

无论进化了多少年,我们的骨子里还是拜火的,一看到火焰就莫名兴奋,一放飞火焰就顿觉神圣。在清风吹拂的河边,我们放飞了孔明灯,看着那一团温暖腾空而起,渐飞渐高、渐行渐远,思绪也变得游离缥缈,心情也变得空灵宁静。

默默许个愿吧!祝愿亲人平安健康!


【游记】探寻“世界上最'懒'的国家”--老挝(1)

【游记】知足常乐的国度:老挝(2)


(未完待续)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