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的繁荣背后:原来你们是这样的宋朝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1-30 20:59:33

唐宋元明清,夹在两个神级朝代中间的宋朝好像就暗淡无光了一些,没有什么开疆辟土的丰功伟绩。


可正如陈寅恪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又是个藏富于民,百姓和乐,乃至文学艺术、商业手工业大繁荣的时代。



就说这“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连吃猪肉都吃出几分雅致的苏东坡是有趣的;


醉里眠花柳,引得青楼女子清明凭吊的柳三变是有趣的;


给鹦鹉写祭文,带着外卖去拜见太上皇的宋朝皇帝也是有趣的;


甚至几个杀猪的暴发户聚在一起喝酒,想把此次“群贤毕至”的盛况书写成卷,也没有人跳出来说败坏斯文,更是从头到尾都十分有趣。


于是单单在宋朝,文人墨客们就给我们留下许多珍贵的生活史料。


翻开《东京梦华录》“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疱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一派熙熙攘攘,繁荣热闹的市井生活跃然纸上。


这些文字最终落在了一副《清明上河图》里,将这清明天下定格了下来。使得我们时隔近十个世纪仍能一窥汴京人的生活轨迹



单单看虹桥一处,桥面上车水马龙,人气极旺,商贩们也不失时机的占道经营,招揽生意;桥下更是各种店铺字号鳞次栉比,各种车轿骡马忙碌不停。


做生意的商贾、看街景的士绅、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无所不备。


宋朝的有趣就在于商业的繁荣兴盛下,行业对有趣的需求的满足。


所以无论是镖局挑夫、还是外卖送餐、车轿租赁、美食美酒乃至域外佳肴都能在汴京窥见一二,甚至形成生活风尚。


餐饮


单单说这美食,就早以有了流传的小册子,什么餐馆值得拔草可是写的清清楚楚。王楼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饼、薛家羊饭、梅花鹅鸭、曹家从食、徐家瓠羹、郑家油饼、王家奶酪、段家熝物、石逢巴子肉......这些连皇帝也会叫太监去买的网红店可是十根手指都数不过来。


外卖


在汴京可不只大户人家会遣小厮前去酒店订席,大多数的饮食店都可以提供“逐时施行索唤”“咄嗟可办”的快餐、外卖服务。更是形成了“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的景象。不过话说回来汴京城好吃的那么多,怪不得大家都不自己做饭呢。


物流快递


不仅如此,作为当时世界上外国人最多城市,不仅人员往来频繁,这货物流转速度也是杠杠的。宋代的“步递”和“马递”的基础上创立了“急脚递”,更是出现了在官方驿站之外的快递公司。水果、生鲜都开始使用物流运输,不仅仅是博美人一笑的荔枝,什么“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里路到长安”都不是稀奇事儿。


零售便利店


商店更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打破唐朝的市坊制后,商铺林立。《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的有专门经营批发商品的市场。单讲水果,客商贩运水果来京城,就要先入果子行,也就是现在专门的果蔬批发市场,然后由果子行批发给水果商,最后零售给居民。也有定期市,来卖蒲席、苇席、屏帐、洗漱、鞍辔、时果、腊脯之类百货杂货;虽说还不如今天的便利店随时都在,比起“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


出行


“寻常出街市干事,稍似路远倦行,逐坊巷桥市,自有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从《东京梦华录》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在北宋的汴京城乘坐出租的马匹,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最远也不超过100文即可,这个100文是什么概念呢,就相当于买一斤鱼肉的钱,可以说小康之家都是能够负担的。当然不仅仅是马车,独牛车、轿子之类的交通工具“亦可假赁”。


共享经济

短距离的出行自然可以骑马、坐轿;但放到长距离的出行时,就萌发了共享的智慧。那时的“春运”,小门小户就会几家一拼,乘坐“两厢”或者“三厢”的牛车踏上回乡的长路,可以说是我们现今长途客车的雏形,甚至还有以数十头驴子拉车的快速客车。


货币


这北宋时期的商业繁荣离不开纸币的出现。这最早的纸币是当时富商联手发行一种钱券,称为“交子”;依赖于商业信用关系而存在,还不具有广泛的流通性。直到宋仁宗时期,官府开始设立交子务,也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央行,统筹全国的纸币发行。瑞典作为欧洲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还要比我们晚半个多世纪。


《清明上河图》中有太多细节可以继续挖掘,那些我们观之就倍感亲切的场景背后也许都蕴藏着一个新的商业机会,汴京城繁荣的市井生活的背后的商业本质同我们当下并无二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归回生活,一定还是挖掘商业机会最佳逻辑。


-来源-

长城会(ID:gwcglobal)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