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曝光】震惊!有些辣条是这么生产出来的!还敢吃吗?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6-10 21:54:27



通州小兵 个人微信号tzxb520
通州第一自媒体,微博认证本地资讯博主,专注通州本地新闻资讯,网罗吃喝玩乐信息,第一时间爆料你不知道的通州事儿!


辣条是一种大众化的小零食,,不少黑心辣条作坊从城市逃离到偏远农村,,给消费者生产黑心辣条,赚黑心钱。


“黑心作坊”下乡

41岁的老贺是一家麻辣小食品作坊老板,入行至今10年有余。2011年4月,他把自己的作坊从老家江西南昌迁到了河南郑州。交通便利、原料成本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多重优势叠加之下,那个时候以郑州管城区为中心,形成了一条颇具规模的小食品产业带。


就在老贺准备大干一场之时,一场针对小食品加工厂的整治风暴不期而至。2011年5月22日,北京市查处60种不合格调味面制品,有53种出自河南,其中36种集中在管城区。重拳清查之下,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老贺,只好将刚投产的作坊转移至河南汝州市。但不久后,又悄悄地回迁至离郑州较近的新郑市一处城乡接合部。

  

2014年年底,因为所租民房面临拆迁,老贺再次将作坊搬到了更为偏远的豫东某县乡下。这也是不到4年的时间里,这家辣条“黑作坊”的第三次搬迁。


,像老贺这样将作坊搬迁至偏远农村“打游击”,正成为小食品生产的一种趋势。在离老贺作坊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沿着约3公里长的乡道,两边分布着10来家麻辣食品厂,都隐蔽在高墙大院、铁门紧闭的民房里,没有门牌和厂名,只有空气中弥漫的油腻腻的麻辣味,提示着这些加工点的存在。


卫生状况堪忧 工人边抽烟边干活

几经周折,得以进入附近的几家麻辣食品厂区内部。已经开工的几家食品厂,现场情景基本相同:巨大的简易车间里,两名工人负责给不停转动的搅拌器添加原料,并将高温膨化后的麻辣条等产品倒在传送带上。几十名女工成排就座,不停进行小包封装。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操作不规范与可疑之处仍不少见:以车间工人为例,除了围裙外,多数没有戴手套、口罩和帽子,有的工人边抽烟边干活,还有的手指缠着创可贴直接抓取辣条进行封装;生产所用食用油都装在数十上百只白色塑料桶里,从外面看不出任何标识。有的甚至成堆码放在污水横流的墙角。一位老板表示,整条街上的作坊,有的有生产许可证,有的没有,具体情况“不好说”。


添加剂加得多 气味浓重让人作呕

尽管车间里都开着排风扇,但油腻的麻辣味仍然熏得人透不过气,时间长了甚至会恶心作呕。老贺介绍,辣条的主要原料是面粉、辣椒和食用油,根据口味不同还会加入香精、调味料等,浓重气味就来自这些添加剂。


记者发现,尽管相关作坊从内到外都在“鸟枪换炮”,但最核心的技术环节——口味配方和添加剂使用,多数仍停留在“跟着感觉走”的阶段,操作规范非常模糊,致使添加剂滥用已成为最突出安全问题。

针对中小学生 吃得多严重损害健康

一家作坊的技术工人说:“各家添加剂使用配方不同,通常是凭经验,要甜味的就加甜蜜素,要牛肉味的就加牛肉粉香精,因为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孩子们觉得好吃就行。”


北京市食药监局公告显示,今年以来当地共发现8款辣条产品甜蜜素超标,其中来自郑州的佳俊食品厂屡次上榜。专家称,甜蜜素摄入过量会危害人体肝脏和神经系统,对于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为明显。

吃辣条当早餐 90后姑娘得了肾结石

3月18日上午,湖南省株洲市二医院,24岁的石芸(化名)躺在泌尿外科病床上。她被确诊输尿管结石及双肾结石,之前,她曾把辣条当作早餐吃了七八年,医生称其结石病或与此有关。


石芸家住湖南省娄底市山区,因家里孩子多,家境贫寒,“我八九岁的时候,附近才有辣条卖。之后,辣条成为了她最喜爱的零食,“把辣条当早餐吃,吃到15岁半。”


株洲市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皮硕煌称,结石的形成根源是错综复杂的,但油腻、脂肪等过多摄入可致结石发生率增加,辣条属于豆制品,又是油炸的,长时间食用这种高蛋白食物可诱发结石。而食用不健康的辣条,危害显然会更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历史信息。
↓↓↓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