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打孩子,一位物理学家被捕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当别的小朋友在为自己的零食、玩具而战的时候,有一位小哥正在为了自己的屁股跟厨房忙碌的爸爸理论不休,只为让爸爸给他的屁股道歉……


建议在wifi状态下观看↓↓↓

这是一个2分多钟的视频,讲的是一个外国小男孩因为翻垃圾桶被爸爸打屁屁了!孩子被打后,非常生气,他说“气得我脑袋痛,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他居然打了我的屁屁。”

 

之后,就不停的走来走去,最后走到他爸爸的身边说:“我们要好好谈谈刚才那一巴掌。”

 

他的爸爸一直在忙碌,完全忽略他的存在。这下把他气得够呛。

 

他几乎是跳脚的说:“今天不道歉,我们父子的感情很容易破裂。我可不是在吓唬你。这件事很严重。”



哈哈哈……看完整个视频,觉得这个孩子又可笑又可气。

 

孩子做错事,尤其是当孩子屡教不改的时候,很多父母会下意识的打孩子屁股。因为他们觉得打几下对身体没有伤害,而且也给孩子长长记性。

 

我相信,小时候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被自己的爸妈打过屁股,包括现在,很多家长依旧会用打屁股作为惩罚手段。




据美国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一项研究表明,“打孩子是效果最差的管教方法”。

 

他们调查了近2500名儿童,研究显示,在3岁时被打屁股较多的人,在5岁时似乎更有可能会具攻击性。

 

而且,“打屁股”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智商。在之前的另一个研究中,显示被打屁股的12个月大的婴儿,在3岁时的认知能力测试中得分显得偏低。

 

研究还表示,轻轻地拍打屁股,对健康不会有什么损害。但是,用力过重,孩子就会感到疼,这时大脑就会受到刺激。脑组织位于颅腔内,颅骨通过寰枕关节与人的脊柱相连接。如果家长打孩子屁股时出手过重、过猛就会——孩子的臀部突然受到撞击——经脊柱传到寰枕关节——有可能造成颅骨整体变形——引起脑干的损伤,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也会伤肾伤心。

 


打孩子是效果最差的管教方法


前段时间,有一个很火的综艺节目叫《妈妈是超人》,拳王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和她妈妈在教育孩子上就发生非常激烈的冲突。

 

孩子犯错后,外婆的处理方式就是搬出“家法”。但冉莹颖非常不同意这种做法,于是两人关于该不该打孩子产生争论。

 

冉莹颖提到,大儿子小时候外婆带的比较多。从大儿子看外婆拿出“家法”时的害怕眼神,他应该没少被“家法”伺候。但仔细看你会发现,即便常常被打,她的大儿子依旧会闯祸跟弟弟扭打,可见外婆的打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打孩子会起反作用


1
打孩子最直观的就是身体上受损,一不小心下手过重,有可能把孩子打进医院。而且有些孩子在精神上受到刺激后就表现出身体上的不适,比如晚上噩梦频频。
这不是玩笑话,杭州就有一位爸爸,因为嫌弃儿子走路慢,一脚过去,孩子倒在地上,脚动不了了。最后孩子被检查出腿骨骨折。


2
孩子被打后,表面上老实听话了,实际上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损害,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严重的会自暴自弃。
朱柑,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品学兼优,每次考试都在全校前100名。老师和家长都对他寄予厚望。但是……

上了初二后,每天放学不是回家,而是先去网吧上网。被他爸爸发现后,就是一顿毒打,可是越打孩子越玩,后来索性连学校都不去了。

成绩自然一落千丈,短短几个月,这个孩子就从优秀生变成差生。



3
孩子神经发育尚未完善,打骂孩子会让孩子害怕,出现神经紧张,恐惧的状态。也有一些孩子,因为家长的打骂,变得胆小怕事。不管父母要求他做什么,也不管对错,他都服从。这种胆小懦弱的性格一旦养成,到了社会上也时常受到欺凌。
我有个表妹,她爸爸脾气暴躁,小时候经常打她,上初中时被查出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几次未遂。现在整天在家里,压根无法融入社会。现在她爸爸自责不已,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


4
孩子的模仿力是极强的,挨打后的孩子,也会一样画葫芦去教训别的小朋友。渐渐的养成粗暴的人格,长大后甚至会出现暴力倾向。
记得几年前有这样一则新闻:

一岁半的男孩原原,被奶奶遗忘在电梯里,当再次被找到时,浑身是血的躺在小区花园里,生命垂危。

经过调查发现,原原奶奶离开后,邻居10岁女孩李某就开始殴打原原,甚至把他带回自己25楼的家中,继续实施殴打。最后把原原抱到阳台栏杆上,导致男孩不小心从阳台坠落。

一个10岁的孩子啊,怎么会下此毒手?

后来小女孩的父亲承认,自己和妻子平常会打骂女儿,多少对女儿的性格有影响。他家邻居说,“平常很爱打牌,对小女孩缺乏关爱”,经常听到从小女孩家传出打骂声。



5
为了避免挨打,有些孩子可能会编瞎话骗家长。家长发现孩子撒谎,惩罚力度更大;孩子为避免更重的惩罚,就更加撒谎,如此恶性循环。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网友对于孩子被打的影响,他是这么说的:被打大的娃,他就是心理没出纰漏,也会养成一个「看人脸色」的毛病。


从「看人脸色」,到「阿谀奉承」,到「曲意逢迎」,到「趋炎附势」,到「欺善怕恶」,到「狼假虎威」,甚至到「助纣为虐」。



6
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严重损害,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的心理。有的孩子就故意捣乱,为的就是要气死家长。父母越是用打来解决问题,问题就越严重,最后弄得孩子叛逆,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017年12月,在四川,一名13岁男孩将亲生母亲杀死。据调查显示,男孩生前经常遭到父母的打骂。而孩子举刀砍向母亲,就是因为受不了母亲的严厉管教。



7
时常打孩子,难道还指望孩子会爱你吗?时常被打的孩子对父母感情肯定疏远,甚至出现仇视。等父母老了,估计孩子也不会有什么孝心。
不说别的例子,就说上面视频里那个小男孩,他就对自己爸爸说:“你不怕我长大后还你一下吗?”



在国外,打孩子属于违法行为


中国有句俗话“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在美国这套行不通。


一位中国的物理学家在斯坦福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其妻子在一家法律事务所担任助理。按理说他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结果这对夫妇双双被捕,关押在当地看守所两个晚上。原因竟是两人打孩子。


夫妻俩带着孩子出门,路上男孩子捣蛋,夫妻俩人就联手“教训”了他。谁料被人看到,目击者说靠在路边上的一辆车上,车里有2个小孩,一对父母正在打一个男孩,于是报警。


因为有证人,警察逮捕了这对夫妇,俩人在警察局待了2个晚上,孩子则被带到“看管寄养家庭”,不许见面。一个多月后,儿女才被允许回到亲生父母身边。


在美国通常情况下,:一是允许州政府把孩子从亲生父母身边带走;二是允许孩子继续留在父母身边,但定期有社会工作者前往抽查;三是终止父母抚养孩子的权利,由他人收养。


这就是美国,他们把孩子不是看作你个人的私有财产,你打自己的孩子又不是他家的,那也不行。


所以,美国家长一般惩罚孩子的方法是,让他们到厕所,或者墙角,一边站着去。这种办法可以互相消气,更能冷静,理智的处理问题。



沟通比“动手”更有用


如果可以,先不要打孩子,首先试着跟孩子沟通。我们常告诉孩子,不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虽然阻止了他们,但他们不知道正确的要怎么办,所以我们应该跟他们沟通,为什么不要这样做,有什么不良后果以及应该怎么做。

 

2-6岁的孩子被打骂,是因为调皮捣蛋;6岁以后,被打骂大都因为不好好学习。


针对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幼儿园的小朋友,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 当孩子无理吵闹时,不去搭理他,更不要给孩子以积极刺激,避免孩子在自己吵闹和大人满足要求之间建立条件反射。

 

  • 你可以把自己的愤怒写到脸上去,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学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看到大人的愤怒表情,很多孩子会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 说清楚这样做会给他带来的直接伤害。比如,你乱碰开水瓶,会被烫着的,到时候会像打针一样痛的。


对于上学的孩子,方法自然不能沿用上面的,应该更多的是讲一些道理给他。


  • 深呼吸。孩子让你炸毛了,先不要对他喷火,走开深呼吸10次,再分析问题。冷静下来后,或许你会发现孩子并没有那么招人生气。也许当你听完他的解释,绝世事情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 把孩子当做别人家的孩子看待。如果正在耍脾气的是客人的孩子,或者是别人家的小孩,你还会揍他吗?应该不会吧。


  • 接受孩子的情绪。有些孩子属于撒起泼来没理智,你犟他比你更犟。那么我们是成年人只能让着他,暂且放下对错先安抚好孩子的崩溃的情绪。等孩子恢复理智的时候,再找机会跟他讲道理。


遇到孩子闯祸后,先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再跟孩子说,“来,我们谈谈”。有效的沟通,比棍棒会来的有效果。


放下手中的棍棒,更要放下心中的棍棒。我们都是凡人,总会有上火的时候,实在忍不住打孩子两下或者骂几句,这没有太大的问题。

 

孩子有自己的调节功能,他也有正常的抗挫折能力,他甚至比大人更宽容,能够理解并消化父母偶尔的脾气,但孩子最受不了的是父母经常性的严厉打骂。


尊重孩子,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教育最基本的法则,没有一种错误的手段可以达到正面效果,暴力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朝相反的方向走。



  百师君说 

常言道:“常骂不惊,常打不怕。”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习以为常。久而久之,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人生万事,得体的手段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教育更是如此,没有一种错误的手段可以达到正面效果



欢迎家长给出不打骂孩子的的良方给其他家长,留言给我们,我们将非常感谢!




▍来源:教育百师通

▍封图:一只猫

▍编辑:莐莐老师


更多精彩↓↓↓

9岁小孩,七天竟然上了9个培训班

隔壁孩子跳楼后,妈妈给13岁儿子写了一封信

原本以为这辈子只会爱我老婆一个,直到……

佛系妈妈和普通妈妈带娃,总有一款扎中你的心!

外卖小哥考研被嘲笑!网友怒怼: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