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记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2-27 04:42:05

我们老家有一款小菜,叫做LALA菜,和辣同音,具体字不知道哪一个。

原料是芥菜疙瘩,切成丝之后腌制而成,口感刺激咸鲜冲人,是冬天家家餐桌上常见的小菜。

好像每个妈妈都会做,主要区别在于芥菜丝的刀工粗细和配料。我妈会伴着花生米和小鱼干一起腌制在黑褐色坛子里,开封时一股冲人得鲜味。

感冒鼻塞时,吃几粒花生米或小鱼干,那股冲劲直上灵台,脑仁一阵哆嗦,眼泪鼻涕齐下,不药而愈。

后来,或许因着地方人口众多,走出去得人们口口相传,LALA菜开始在省内有了些许知名度,外地人开始托人带着尝鲜,老家各大超市也上架了不同品牌的包装产品。

但最有名得还是某个乡镇的坛装。因为坛口能有效地隔绝空气,经常打开也不影响风味。

有段时间里,几乎老家任何朋友来省会,后备箱里都会随车带好几坛送人;亲戚们也会给在外地的孩子捎上一坛以慰思乡之情。

冬季,它是家乡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小菜。酌酒下饭、配馒头面条、伴酱牛肉、油炸花生米等等,最简单常见的是几滴麻油拌一拌就是一盘菜。简直万能。

LALA菜的原料是我们熟悉的芥菜根,它另一个成品芥末大名赫赫。

春节在台湾,当地导游说全世界最好的芥末都在台湾,日本大部分芥末都是由台湾供应,其他地方吃到的芥末都不够正宗云云。不知真伪。

《舌尖》12的总导演陈晓卿说:“饮食一点点都不简单,烹饪是一切文化的起源,味觉是我们探索世界的通道。而故乡是我们生长和曾经生活过、不管喜悦哀伤都可以托物寄情的地方,同时也是自己可以不喜欢但绝对不允许别人骂的地方。人类对味道得记忆比对情境记忆更加浓烈。”

LALA菜最火得时候,我也请人带过几坛到合肥。其实大部分外地人是吃不惯这个味道地,不过图个新鲜。后来这阵风大概过去了,也很少有人再找我带。

但我想,味觉记忆的力量是非常强大,那股辛辣新鲜得冲劲儿,吃过得人应该都终生难忘。

随着城市变化,许多故乡的味道正逐渐消失。

过年回家的第一晚,大年初二,和弟妹去吃砂锅,几乎每到菜都是众口同声地一起喊出来,那是离家游子深入骨髓得味觉记忆。

临走前,去吃白吉馍,在隔壁要了碗浮子茶喝。听着老板娘和旁人唠嗑,她说:孩子们不想让干了,自己年纪也大了干不动了等等。我在旁戚戚然,也许下次再回来,这间店面就换成服装店或其他,像我这样常年在外得人,下次再回来又知道哪里去找了。

而一个家庭的味道,主要靠母亲。

母亲挑选食材的爱心,烹饪过程中手的温度,是由她的家庭传承改进而来,是每一道家常菜最珍贵的秘方。

陈晓卿说:中餐是肌肉的记忆。

是的,没有日复一日从菜市场到家的一步步丈量,三百六十五天里一日三餐地切菜掂勺,没有恒心与爱心,是无法烧出鲜美的鱼汤,切出均匀一致的土豆丝,擀出劲道Q弹的面条。竭尽全力将冰箱里塞得满满当当。

每个家庭的口味记忆因此代代相传。所以即使我未曾见过奶奶,也通过父亲的红烧茄子感受到她的手艺和爱;即使我们逐渐远离故乡,偶尔在异乡的超市或视频中看到熟悉的食材,也都会无比想念妈妈和故乡的味道。

再吃妈妈做得饭,就会仔细得观察、请教每道菜得做法,学着挑选真正新鲜应季的食材,思索当时的口味记忆,摸索着将每道菜得口感尽量还原。时间久了以后,自己得肌肉经过锻炼也产生了记忆手感,大概就会知道面如何煮更劲道,哪里的米更香。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几乎每个人都会跟着点评寻找各种美食,无论是大酒店还是苍蝇馆子,好吃与否总要亲自尝过才有资格评价,比如某地的奶酪片不好吃,某地某处的现烤羊肉特别美,某家小馆子的土菜特别鲜。再次路过这个城市,也会回忆当年在这里吃过得某一餐,然后才会想到当时得人与事。

味觉体系的形成,是一路成长的痕迹。

但,为成长打底的口味记忆必须是美好得。时时可以回去的故乡,数年不变的口味记忆,父母得超级爱心滋养,尝过甜方知苦,才能在日后一路蹒跚中源源不断供给能量。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