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3月18日农历二月初二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22 01:45:39

二月二,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正式到来

农历二月初二,传说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老百姓要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还有人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传说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老百姓要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还有人相传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龙抬头

又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

起源于伏羲氏时期,有敬龙祈雨之意

二月二龙抬头:2月27日农历二月初二

二月二也叫“春龙节

传说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压于大山之下,并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绞尽脑汁,直到第二年二月二,一位妇女背着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龙王因此得以回归天庭。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民俗是约定成俗,没有明文规定,不过大家都奉行。民俗充满了想象,也有现实。是迷信,是信仰,是追求,是梦想。它给人们往往留下很多的善良、慈祥、正直和纯真。有时也给了人们信心和向往……


龙抬头传统习俗

1

吃龙食: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

吃米饭为“吃龙子”,吃面条为“扶龙须”

2

理发:这一天理了发便讨了好彩头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3

祭祀:部分地区仍沿用祭祀习俗

二月二习俗内容丰富,祭祀土地聚社共饮


  因为二月二龙抬头也是个大事儿啊。今天就跟您说说“二月二,龙抬头”诸多的讲究。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雨”。在古代神格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年的庄稼的丰歉,因此,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二月初二日这天要在龙神庙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同时唱大戏以娱神。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剃龙头、戴龙尾、开笔等。

 

  星宿说“二月二,龙抬头”从天文学上来说,也是有准确的天象为依据的。这里的“龙”指的是天上的苍龙。在古代,人们是根据天空中星星位置的变化来判定季节的。那时把天上的星星划分为28个区域,俗称“二十八星宿”。

  

  过去二月二也是重要民俗节日之一。因此时为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前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人们希望龙出来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待着新一年的丰收。

  一、正月剃头思旧

  

  二月二剃头流传到今天300多年,1644年清军入关,官方要求所有男子必须留那沙壶头,四周没有头发,中间一绺,编个小辫子。清朝以前, 汉族人十八岁以下都剃秃头光光的,等到过十八岁弱冠之年一加帽子,这头发就永远都不能理了,一直到死都不能理,为啥?这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汉族的男子是不理发的,但是清兵入关以后强迫理发,实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强硬政策,所以老百姓就有这么一个相约,咱正月谁都不理发,到二月二日在剃头,为什么啊?“正月剃头思旧”。 民间把二月二剃头的习俗延续至今。出了正月,一头乱发而来,精神抖擞而去,抛却三千烦恼丝。透着现在的时尚与个性……

  二、接“姑奶奶”回娘家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姑娘”之说。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此习俗在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现在不用接了姑奶奶自己满世界跑,满世界飞。

  三、不能做针线活,不洗衣服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这一天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四、二月二龙抬头吃食习俗是比较重要的活动

在吃食上,二月二也颇为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就会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为求吉利,将所有吃的东西的名字,都和龙相连,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一般要吃春饼,也叫吃“龙鳞';吃饺子,也叫吃“龙耳”;吃面条,也叫吃“龙须”,“龙子”指的是米饭,“龙眼”指的是馄饨。

  春饼,也叫吃“龙鳞”

  

  立春之日讲究吃春饼,而过二月二同样讲究吃春饼,立春吃春饼叫做“咬春”,而二月二吃春饼则叫做咬“龙鳞”, 是因春饼圆且薄的形状好似鳞片而得名。二月二吃春饼的习俗源于清代,饼内卷入酱肘子、猪头肉、樟茶鸭等肉食以及韭菜、萝卜、豆芽等蔬菜。味道适口,吃着顺味。

  炸油糕,称之“食龙胆”

  

 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面条,称之“龙须面”

  

 人们喜欢在二月二吃碗“龙须面”讨个好彩头。龙须面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抻出的面细如发丝,下滚水如银龙入海,故而得名。相传明代御膳房里有位厨师,在立春当日,做了一种细如发丝的面条,宛如龙须,皇帝胃口大开,龙颜大悦,赞不绝口。从此,这种炸制的细点便成了一种非常时尚的点心。二月二食龙须面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

大地解冻,春耕将始

万象更新之际

子非鱼经典诵读相伴,带来满满动力

春回大地,添足元气

子非鱼国学班

经典诵读

让孩子们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


  



不 一 样 的  学 习 内容    不一样的学习方式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