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民间美食寻踪:回回的馓子甜又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09 20:02:01

点击上方
“口述宁夏”
可关注我们!


      “点心香,月饼美,回回的馓子甜又脆”。


      这话一点不假,馓子是回族群众的传统食品之一,因股条细而松散得名,也称“馓枝”“馓股”。


      回族节日期间,无论城市或乡村,大街小巷都飘溢着炸馓子的油香气息,使人馋涎欲滴。到各家去看看,一盘盘金黄灿灿的馓子,挺秀溢美,清香袭人,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各家的主妇们一个个施展出各人的拿手好戏,做出各式各样、又香又脆、造型新颖别致、姿态迥异的馓子,把节日的气氛点缀得热烈浓郁。可见,馓子已是这些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馓子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馓子的形成和古代的寒食节有关。


     《荆楚岁时记》有“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的记载。


      寒食节有一个节令食品,叫“寒具”。由于寒食节“禁火三日”,所以适宜冷藏,存放时间较长,适宜冷食的“寒具”就应运而生。


     《齐民要术》载,寒具“入口即碎,脆如凌雪”,确实是寒食节诸食品中的佼佼者,难怪人们特地以寒食节的名义给它取名为“寒具”。


      后来,人们因其谐音,将寒具称为“馓子”。


    《本草纲目》中说:“寒具,即今馓子,以糯粉和面,入盐少许,牵索扭捻成环钏之形,油炸食之。”


      由此可见,馓子是伴随寒食节而诞生,并流传开来的。


      南北朝时,“寒具”被列为珍贵食品之一。


    《食珍录》称当时金陵(今南京)有“寒具”“嚼著惊动十里人”,可以想见其制作技艺之精湛。


      到了唐宋时期,馓子不仅成为宫廷宴席上不可缺少的名贵细点,在市井的糕饼作坊也成为热门食品,还引起了一些文人墨客的注意。


      著名诗人、美食家苏东坡就写过一首《寒具》描写馓子:“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


      这里,作者把炸馓子的美人之娇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情态毕具。同时,也刻意描写了馓子的形状、颜色,使之跃然纸上,不禁令人垂涎欲滴。


      元明以后,我国一些民族学习了馓子的制作方法,把这种传统面食加以继续和发展,广泛应用于本民族的饮食生活之中,后又成为这些民族的节日食品。


      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中,汉族的饮食文化对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是很善于从汉族的饮食文化中吸取有益的部分,并加以发展的。


      回族的油馓,以股条细匀、香酥脆甜、金黄亮润、轻巧美观著称,很受人们青睐。


      有个故事说,元代有位阿拉伯人来中国定居后与当地一女子成婚多年,膝下无子,一次在古尔邦节,向真主祈求赐子,敬献油馓。后得一子,合家欢乐,第二年孩子满周岁时,众亲友来贺,感谢真主赐子之恩,特炸油馓子招待客人,从此之后,凡回民过节或举办喜庆大事都炸馓子庆贺,以示吉利,相沿成习。


      馓子的做法简单,用料不多,经济实惠,可口香脆。技艺娴熟的妇女,仅用半斤清油就能炸出一大盘馓子,供三五个客人食用。


      馓子做的时候处理好用料,和面前先熬一锅放有一定比例的花椒和红糖、蜂蜜的开水,冷却后再将面粉和成面团,由男子用木杠在案板上反复揉压,使面团又软又筋富有弹性,然后切成小块,再搓成筷子粗的面条,拌少许食油放入醒面,到一定程度烧油锅,以纯胡麻油为好,也有用菜籽油、棉花油炸的,但食味欠佳,当看到油烟冲起,油沸腾时,掌锅人将面条扯成圆形或椭圆形馓坯,套在筷子上边摆边扯,放入油锅,馓子炸硬时即可抽出筷子,再炸成棕黄色即成。


      炸制时,掌握火候和油温十分重要,这是炸馓子成败的关键。


      油温过低,火候不适或一次下锅太多,炸出的馓子色泽不美,形状欠佳,不酥脆也不爽口。


      回族炸油馓多有中老年妇女掌锅,在炸油馓时必须洗一次大净(全身及头、脚),否则,不能接近油锅。回族油馓,造型独特,有糖馓子、咸馓子、麻花馓子、细股馓子,形状上有回馓、花边馓、长椭圆馓,各有风味。


      “吃席嗑馓子,大人娃娃长胆子”,意思是说吃了油馓子,大人小孩身体健康吉利。

文章选自《青铜峡》一书 图片源于百度图片

往期内容 点击查阅

1  探秘老银川:黄金水道仁存渡

2  1958: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的前前后后

3  “时髦”老照片,告诉你银川为何被称作“小上海”

4  宁夏拜寺沟方塔和发现存世最早木活字版印本实物

5  蜚声艺坛的回族艺术家

6  宁夏民间美食寻踪:“宫廷美食”中宁蒿子面

7  宁夏民间美食寻踪:黄渠桥爆炒羊羔肉

8  中卫大河机床厂:那些美好,记忆留昨......

9  探寻入居宁夏民族的源流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