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房,一住就是几千年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6-23 01:52:28



 (一)厦 房,藏着古老的文化


上古时代,禽兽多人少,为了安全,一部分人向北迁徙到达陕西,受“鼠类”启发,在山坡上打洞,于是就发明了“窑洞”;另一部分人惧怕北方气候寒冷,继续留在了危险的南方,这个时候有巢氏出现了。巢氏,他很聪明,受“鸟类”启发,发明了“巢居”,即用树枝和藤条在高大的树干上建造房屋,挡风避雨,防止禽兽的攻击。后来,房子从树上移到地面,变成了“人字房”。在关中,“人字房”怎么就变成了一半,即厦房呢?


据研究,关中,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历史不少朝代建都于关中。木材大都成了皇宫的建材,到老百姓手里,剩下的只有脚下的黄土。为了节约木材,只能就地取材,用黄土垒起三面土墙,朝院子一面留门窗;同时,这里人口多,流动性大,可以有效地防御土匪和野兽的攻击;这样的四合院布局紧凑,可以遮阳,春秋还能防风沙,冬季又极具保温性;下雨的时候,水只能流到自家院中,便于收集,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关于“厦房”,还有一个传说。明代朱元璋,年轻时嗜好赌博,输得只剩下半边房子。他当了皇帝后,提倡百姓修房子一律半边盖,以示警诫。当时,赌博盛行,朱元璋想了个办法,在繁华的闹市区修建了几座逍遥楼,在楼里放上各种赌具;没想到,当赌徒们玩得正欢时,官兵封了逍遥楼门口,没几天,有的赌徒饿死,有的撑下了来,但胆也吓破了;这才放他们出逍遥楼,从此,赌博之风才算刹住。


 (二)厦 房,藏着关中人的“创造和才情”


 “厦房”,外形上看,后背墙较高,约10米左右,可以独立垒砌,也可以依托邻家房屋之山墙(即“伙墙”);前檐yán墙约5米多,这样两道墙壁自然构成一面舒缓的斜坡,延伸出去的廊檐虽无凌空的气势,但也能“咄咄逼人”:土气中氤氲“巍峨”,平和中夹杂“威严”。关中人的“本分”、“傲气”和“财富”全藏在这普普通通的“老土”的厦房中,关中人的“创造和才情”也在厦房中得以展示、得以拔高,因此,关中的乡村人文风光最鲜明的符号当是厦房。现在,它像牛笼嘴、纺线车、老瓦缸一样被逼到退役行列,代之而起的是漂亮清一色的“小洋楼”。


“厦房”,从整体上看,是“人字房”(如庵间房)的二分之一,仿佛神仙从“人字房”的屋脊处用刀竖直向下劈出的一样。与“人字房”比,“厦房”少了二道槽檀;门面也简单:仅一门一窗或一门两窗而已。关中人崇尚“简单”的生活,说话一个字能表达,绝不用二个字,这种思想也迁移到了“厦房”上,如不太讲究“装饰”,至多只在门窗四周围绕几页白灰勾缝的砖块,门楣处悬挂个镜子,以驱妖逼邪;即使最醒目的斜角处,也只是简单地用青色碎瓦组建一个大大的装饰字:“壽”,这个字是“寿”字的艺术变形,将其固定在墙壁之上,既能通风透气,美化宅居,又能表达关中人纯朴美好的愿景。


 (三)厦 房,备木头花费一生的心血


关中人喜欢在房前屋后栽树,天天盼树木长大,等着盖房子、打棺材用。因为关中自古以来木头比较贵,一个“厦房”往往要花费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心血。都说关中人“细祥”,舍不得花钱,攒钱干啥呢?盖房给儿子娶媳妇呢!新厦房盖好了,一个关中汉子这辈子就算拿下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关中的树木无外乎就是土槐、椿树、榆树,但生长太慢,等不及啊!后来引进了洋槐、杨树、泡桐,但是洋槐太重太硬,生长也慢,杨树、泡桐虽说生长快,但太轻太脆,都不是盖房的上好木料。天天盯着树木长大,算计着是能做椽还是做檩。据研究,如果盖个三间厦房,“椽”就需要近百根,“檩条”也要二三十根,最重要的是“木梁”,像水桶粗的十根,如果堆起来,就像一座小山一样。在李家庄,人们买木头就到高店,即五丈原,这里有岐山最大的木材市场,木头都是从南山砍伐托运下来;这地方是三国时诸葛亮屯兵之处,高店镇,又称魏延镇,是当年魏延驻军之处。当然,在李家庄人看来,最好的“椽”是松木,大头有碗口粗,一溜儿摆在檐前,整齐划一,让人一看就知道这家人的富足。一般的老百姓,只能用镢把粗的棍子做“椽”,用柳树、杨树等木头做檩条。将“椽”钉在“顺水”(长檩条)上。我们这里有个讲究,盖房不能用桑树:“桑”,通“丧”,太不吉利。据说,曾有人用桑树做大梁,半夜时分就咔吧咔吧响,还以为是鬼上梁呢!让人毛发倒竖、惴惴不安。难怪老辈人感叹:“盖几间厦房比修一座长城还难!”

电视《白鹿原》中,我们看到几间厦房作对称状建立,一左一右,窗口对窗口,门扇对门扇,前檐相对皆斜溜溜而下,然后于半空突然收住,两房之屋檐距离仅隔三四尺,当空就那么夹住一院一溜儿窄窄小小的空白,制造着幽深静谧的氛围,使人走入宅院就有刀枪不入的安全感。如果进到屋内,就会发现零零碎碎摆放着几件结结实实耐磨耐用的家什,还有土炕,炕上有烘烤得焦黄又光滑的苇席;抬头向上,屋顶空空洞洞,看得见烟熏火撩的檀、梁、椽和苇箔,整个空间流动着干草柴烟的呛味。


 (四)厦房,要踏“胡基”、上梁


盖厦房,要用好多“胡基”,这种像土坯一样的东西只有体力特好的人才能完成。“踏胡基”是最出力的活,人民公社时期给的工分最高。把唤作“夹板梯子”的四方形模子放在平平的青石板上,填上湿土,跳起来踩踏三脚,“嗵嗵嗵”用力猛砸,一块胡基要七八锤子打成,一人供土,一人提锤,精干劳力一天可以打一千个。壮汉把胡基垒得很齐整。胡基极像放大了的四方饼干,又像放大了的骨牌,一排一百,五排垒在一起为“一揝胡基”。


备好胡基后,就要打后背墙了。打土墙先立起四根檩条,再用绳子绑上几根椽,两头镶上木板固定得结结实实,扬一层土,壮汉们用尖顶锤子打得坚硬如水泥路,椽便移上去,又扬上一层土,再用锤子锤个遍,像女人家纳鞋底一样密密麻麻。十余斤的石锤子,提在壮汉手里像拎鸡娃一样轻巧,七八个人一天可以打两堵墙。土墙有五米高,墙上便一层一层垒起胡基。胡基缝中要抹上胶似的稀泥,直垒得跟大树一样高,后背就好了。前檐从下往上是用胡基垒起的,有五米高,每间房都有立柱,横檩。“顺椽房”像钢琴的竖键,“页椽房”像一个个大“匪”字。木头的芳香从房顶散射下来,比药铺的药味还浓烈。椽和檩条铺设好了,就要铺“靶条”。用兔儿梢、铁杆蒿织成一张大席,铺在屋顶抹上泥,青瓦就整齐有序地摆开了,直看是一条线,横看是一道棱,瓦比鱼鳞更美观。普通人家在架梁时要待客,喝酒吃肉,香气缭绕。柱子两旁需贴上“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上梁开场,要燃放“高升”“百子”鞭炮,接着要把镰刀、尺子、镜子、秤杆悬挂在正墙上,应验“鬼怕尺量”“鬼怕照镜”。亲朋好友买来丝绸被面搭在梁顶,叫“搭红”,“搭红”意味着日子大吉大利、大红大喜。


 (五)厦房,正在远离我们而去


盖厦房,上梁后,就要用檀、椽进行搭建了,之后铺一层用芦箔或高粱杆做成的“缠板”,上一层和有麦草或头发丝的黄泥,过一天后密密地苫以青色碎瓦。一坡瓦楞,状如鱼鳞,细碎密实,错落有致。同时,也可以安门安窗子了。有趣的是,关中建厦房,房子间数为单数,三、五、七为一座,俗语有“四六不成才,于小口不利”的讲究,最忌四间或六间。正厅做祭祀堂,木楼上装粮食或存放东西。左厦房住长辈,右厦房住晚辈。


显然,一个厦房,离不开树木,也离不开黄土;人与“树木”是“鱼水关系”,人与“黄土”是“鱼水情”。对古人来说,“树”和“土”都是人的摇篮,因此用土木结构筑屋,相当于将送子娘娘请进了屋中,难怪炎黄子孙繁殖能力最强,这可能是民族生育繁衍的神秘器物或遗传密码。厦房,藏着老一辈人的审美、智慧和汗水;“夏”字上搭个顶就成了“厦”,说明厦房才是华夏儿女情有独钟的居室。没想到,也就一杯茶、一袋烟的工夫,关中的“厦房”就消失了,换成了更为高大、气派的小二层洋楼了!




李永科,岐山枣林人,现居广东。

▼作者的其它文章

  岐山的“小车”、“架子车”隐藏的车文化

  枣林跟集,也是人生的风景

  这是岐山农村娃的集体记忆



猜你喜欢


南坡寺二月会,杨柳村好家风

手表的思念

多图 | 岐山岐阳沟现大量石碑


邀您关注,欢迎赐稿!

关于岐山的图文信息皆可投递!

投稿邮箱:250229373@qq.com

 长按二维码   关注『爱我岐山』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岐蔡最新招聘信息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