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袁学富的 “八仙之缘”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5-14 22:45:45

今年2月2日,双桥八仙灯刚刚入选宣城市级非遗名录。袁学富的家也成了八仙灯传承基地,宣州区双桥街道双溪路40号,基地不大,泛着烟火气与岁月的痕迹,随处可见的是关于八仙灯的资料、图片与道具。


袁学富老人在整理演出的行头


作为双桥八仙灯的传承人,为了拯救曾一度面临失传的双桥八仙灯的表演艺术,年逾古稀的袁学富还坚持参加八仙灯的表演,生活过得十分充实。如今,他的心愿只剩下一个——为双桥八仙灯找到接班人。


三代人的“八仙”梦


袁学富今年76岁,回想起小时候和八仙灯结缘时的场景,他总是记忆犹新。在他的记忆中,每到逢年过节,父亲和身边的长辈们便会表演八仙灯,表演者们敲起锣鼓,唱歌跳舞,走街串巷,流光溢彩的华服配合悦耳的唱腔,精美的艺术感让年幼的他充满向往,他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够表演八仙灯。


据说清代光绪年间,山东临沂蒙阴县境,突发瘟疫,田地荒芜,传说八仙曾路过此地帮此地化解了瘟疫,从此当地村民就装扮成八仙中各个人物,身骑八只怪兽,作气势强悍奔放的表演,在乡间走村串户,祈盼风调雨顺,祛瘟治病,人丁兴旺,名曰八仙灯。


演出前,袁学富家的院子里早早地热闹起来


“在不断的创新和改良中,双桥八仙灯可以说与源头本身已经大相径庭了。”说起宣城的双桥八仙灯,要从袁学富的爷爷袁家宗说起。“我爷爷是在光绪末年举家由合肥农村‘一担箩筐下江南’,定居来到的宣城东郊双桥集镇旁,务农为生。当时双桥本地灯会相当盛行,不仅龙灯玩的活,其他形式的灯也很多,如全由小伙玩的云灯小马灯;姑娘玩的挑花篮打莲枪;男女合演的河蚌灯跑旱船,这些都有优美的唱词和婉转的曲调。”


袁家宗定居双桥,在当地好玩灯的民俗影响下,便把在老家学来的八仙灯的表演技艺,口传亲授给一些青年,人称八仙过海灯,也加入了双桥地区的庞大灯会群演出。到民国初年其子袁之德,也就是袁学富的父亲又继承了八仙灯的表演。直至解放后的1954年,。


演出前,儿子袁立牛帮袁学富穿戴戏服


“记得小时候,听到外面哔哩啪啦的鞭炮声和嚓嚓的打锣声便会跑出去看灯。”年幼的袁学富渐渐地也跟着父亲学了起来,但其实他听不懂画着花脸的神仙在说什么,也看不懂他们在跑什么,但是那种看灯中人群的热闹与欢笑却长久存留在了他的记忆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美好的记忆一直被尘封在某个不知名的角落。


1981年后,庙会活动也开始兴盛起来,因缘巧合之下,在父亲的指导中袁学富也开始继承衣钵,组织成员复演八仙灯。几年下来,袁学富不仅获得了父亲的真传,而且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念。他觉得,自己对八仙灯已经不仅仅是兴趣了,而是热爱。


要把“手艺”传下去


在袁学富的家里,记者看到了放置于房间内用于表演八仙灯的一整套行头。袁学富向记者介绍,八仙灯的道具主要就是八仙演员的衣物与手持宝器。至于表演中的固定唱词、帮唱、即兴演唱、台步动作这些就要看演员的功夫了,这是一项纯粹考验演员功底和相互协作的表演,因此对于“八仙”演员的要求和相互默契程度要求甚高。


“八仙”在鞭炮声中开始了表演


舞起来的是欢乐,唱出来的是心声。八仙灯表演时表演者穿着统一,用脚尖走交叉八字步,观众只见八仙轻盈游动,栩栩如生,以神胜形。同时伴以民间小调、锣鼓齐鸣,气氛十分红火热烈。这种表演形式在皖东南一带也是绝无仅有。


历经岁月洗礼,双桥过去庙会上各种灯种早已失传,销声匿迹,再也见不到了。会扎灯的匠人也所剩无几,传承成了重中之重。现在八仙灯的表演队仍固定着队员,还是那批坚持守候的原班人马。作为传承人的袁学富,看着成员慢慢老去,越来越觉得担心,队员的平均年龄都越来越大,大家不再是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了,八仙灯表演又需要大量的体力,该怎么办呢?


“现在我十分担心这个问题,一直在想办法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我们不能将这门珍贵的技艺在手上失传。”袁学富吐露出他的担忧。他表示,找不到适合的人去传承这门技艺,找到下一代的传人更是难上加难。而真正要表演好八仙灯,不仅仅是靠蜻蜓点水般的教学就能做到,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操练,可是目前八仙灯活动仍然多为自娱性、公益性地开展,如今参加八仙灯的八位神仙扮演者,有六位都是他的家族成员,有他的儿子、侄女、媳妇、姑娘……为了传承,袁家全家都动员了起来。都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在支撑,考虑到现实原因,八仙灯在未来要真正地传承下去,困难重重。



看着父亲和爷爷的表演,袁国俊对八仙灯也喜欢了起来。不过,一些情况也正在变好:如今,每次到八仙灯表演之时,一些年轻人也会争着要上台学着演。“只要肯来学,我都会把自己知道的教给他们,我希望学的人越来越多。”袁学富开心的还有自己的孙子对八仙灯也很感兴趣,22岁的袁国俊在宁波一家健身房上班,过年放假回来接触到了八仙灯,便主动向爷爷学习八仙灯的唱法参与活动,让袁学富欣慰不少。


“要把手艺传下去,这是一件聚人心的大事。”袁学富这样解释八仙灯传承的重要性。“不论以前还是现在,过节玩灯不仅是为了在新年的时候有个好彩头,开心热闹。也是让这个老祖宗的遗产能一直延续下去。”


七旬老人的“舞动”心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上午8时,“八仙”聚齐,所有人员均已到位,屋外锣鼓声响,让整个院子瞬间变得热闹起来,八仙灯其实没有灯,因在灯会中演的是八仙,故名八仙灯也称为神灯,在每次演出前都仿照旧时剧团上演前的程序,由丑行角色焚香祭奠,祈祷演出成功。因戏剧初创时,丑角是皇帝亲自扮演的,故丑角的地位最高。八仙灯中的八个人物,也包含有生、旦、净、丑几行。便也是由丑行铁拐李的扮演者焚香,祝愿人寿年丰。


手持大香的铁拐李演员朝着四方弯腰祭拜后将大香摆在院落中间。“八仙”听到了开场锣鼓后,围着屋中的大桌摆开架势,开始边跳边唱,唱足三圈后走出屋门。此时鞭炮响起,锣鼓喧天,一场走街串巷的“八仙”送吉祥活动在正月初八就此拉开。


“八仙”妆容各不相同


在锣鼓的伴奏和鞭炮声中,“八仙”各自都有不同妆容,不同服饰,手拿不同宝器的一行队伍,从传承基地里慢慢地走出来,走在队伍最前的是一位举着印有“八仙灯”字样灯笼的老人,作为队伍的领头人,老人脚步敏捷,紧跟其后是高举“八仙灯”牌扁和彩旗的旗手,接下来就是栩栩如生的“八仙”,紧跟“八仙”脚步的是“压尾”的锣鼓乐队。


八位演员边手拿竹夹板敲打边换走交叉八字步


 整支队伍约有二三十人,队伍整齐、锣鼓齐鸣, 八位演员手拿竹夹板敲打,他们换走交叉八字步,唱起了以江南民间小调为基调的述说八仙故事的固定唱词,听起来相当得悦耳动听。队伍刚进街道时,喜庆的鞭炮声便响起,八仙们也在鞭炮的迎接中,走进宽阔的场地,自成一圈。


“一洞神仙汉钟离,身穿八卦紫萝衣,身穿八卦天下走,手拿云帚是法律。二洞神仙吕洞宾,身背宝剑三尺长,身背宝剑天下走,铁板桥下戏牡丹。三洞神仙曹国舅,文武百官拜春秋,文武百官都不做,万贯家财一旦丢……”“八仙”领头者“钟汉离”扮演者袁学富一声嘹亮的唱腔起了头,其余七仙立即附声和唱,一首好听的“唱八仙”跃入群众耳中。今年76岁的袁学富声音颇具磁性,老人的认真表演引得了围观群众的阵阵掌声。


队伍深入街头巷尾,将新春祝福送到千家万户


“遇到有放鞭炮迎接时,我们便会停下来为放鞭炮的商家唱戏文,商家在唱完之后再用鞭炮相送。”正月初八的一整天,八仙灯的队伍深入街头巷尾,将新春的祝福送到千家万户。其戏剧化的人物扮相及表演,让人们大饱眼福,所到之处,热闹非凡。


“以后我们要年年跑。”表演结束后,袁学富老人这样说道。今年表演的受欢迎,让袁学富等人了解到了八仙灯其实并非没有市场,喜欢看的人还很多,他们的信心更足了。“八仙灯我从小看我父亲玩,这是我们这里的‘神灯’。在别人眼里看得是热闹,其实也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祝愿,祝愿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祝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


袁学富告诉记者,伴随着政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关心,他希望可以将八仙灯舞得更远,让这项非遗文化走向全国……


来源:宣城日报   文/徐文宣   图/汪鸣


往期回顾

文化探寻胡适故里,走进安徽绩溪

宣城宣城古城,那些消失的古建筑,难得一见的老照片,珍贵收藏!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