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榨油坊 芳香沁心脾,一起来寻找记忆中童年的底色...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伴着冬日的暖阳,记者离开城市,驱车前往渝水区良山镇寻访乡间油茶榨油坊。一段约20公里的路程,拉开的似乎不仅是空间的距离。走入榨油坊所在的下木元村,仿佛进入了过去的某一段岁月,像记忆中童年的底色。



青山环抱的村子里,路旁有不少古树自在生长。村中一条清澈见底的沟渠,潺潺流淌。、沟渠边上。浓浓的油香弥漫在房前屋后,老油坊里洋溢着欢声笑语。



茶籽放在火炕上烘烤着,章师傅和爱人在交流茶籽烘烤的程度。



拨开一粒茶仁看看出油情况。


“这是全村唯一的榨油坊了,周边也没几家了。”一进榨油坊,63岁的章礼就热情向记者说道。据他介绍,他和62岁的龚超凡都是油坊老师傅,他们见证了下木元村半个多世纪的榨油历史。“上世纪80年代以前,乡间都是木龙榨,用一根大硬木镂空制成,重超千斤。榨油都是靠200多斤的石锤将楔子打进去再把油挤出来,劳动强度大,只有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才做的了。那时榨油得从农历十一月开始,持续到次年三月才榨的完,村里人都是提前把榨油的日期定好。”章师傅回忆道。



将茶籽碾成茶籽粉倒入蒸笼进行火蒸。



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火蒸,茶籽粉便可出笼。


由于木龙榨工序繁杂,耗费的人力、工时成本较高,而且出油率比机榨低,所以现在基本都改用了机器榨油,木龙榨油已很少见。



将蒸熟的茶籽粉倒入铁箍并包裹好,用赤脚将铁箍里的茶籽粉踩紧扎实。



将茶油饼装入机器榨油槽。


虽说榨油都由机器完成,但榨油技术和手工活依然十分重要。只见章师傅的爱人将一粒粒圆圆的、乌黑透亮的茶籽倒入烘烤灶,用温火烘烤。“这个火候很关键,把握的不好就会造成茶籽出油不好。比较干的茶籽烘烤只需一个小时左右,而那些比较湿的茶籽就需要烘烤五六个小时左右了。”龚师傅介绍道。随后,他们就将烘好的茶籽倒入碾碎机碾成浓稠的茶籽粉,再将茶籽粉倒入蒸笼进行火蒸。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火蒸后,蒸熟的茶籽粉便可倒入圆形的铁箍里,此时榨油坊的师傅们用赤脚将铁箍里的茶籽粉踩紧扎实。不一会儿,一个直径约40厘米、厚度约7厘米的茶油饼就顺利制作完成,师傅们麻利地用手托起茶油饼装入机器榨油槽。“虽然现在用上了液压榨油机,但包茶油饼等工序还要靠人工,要做到每一块大小、厚度都一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龚师傅笑着说道。



调整好茶油饼在油槽里的间隙。



一串串茶油像雨瀑一样流进油槽里。


待章师傅调整好茶油饼在油槽里的间隙后,便手动上下压液压柄。渐渐地,榨油器里的茶油饼铁箍上晶莹剔透、色泽金黄的茶油开始渗透出来了,一串串茶油像雨瀑一样“滴答滴答”地流进油槽里,顷刻间,油香四溢,沁人心脾。



将晶莹剔透、色泽金黄的新鲜茶油灌装好。



榨完油的茶油饼箍垒好。



随着现代化机械榨油技术的出现,这种传统生活技艺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远远,尚存的也只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村民的眷恋,香浓的茶油载着浓浓的乡愁,成为我们内心深处的回味与怀念。



昏黄的灯光,在夜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温暖。


记者:周亮

编辑:郭晋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觉得今天新闻好,别忘记给辛苦的小编点个赞哦~~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