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骨伤复习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28 21:07:02

第一章 历史

1、《周礼》开始分科:食医、疾医、疡医(外科)、兽医

2、《礼记》:损伤分类:瞻(伤)、察(创)、视(折)、审(断)

3、《五十二病方》:破伤风(伤痉—最早记录)、水银应用于外伤科(世界记录最早)

4、淳于意编写“诊籍”最早记录2例完整骨伤科病案:一则坠马致伤,二则举重致伤

5、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刮骨疗伤

6、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著作,记录了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7、葛洪:《肘后救卒方》;记录颞下颌关节脱位手法整复(世界最早);竹板固定骨折;开放性伤口的处理;桑白皮线缝合伤口;首创口对口复苏法

8、龚庆:《刘涓子鬼遗方》对伤口感染、骨感染外科处理方法

9、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提出清创四要点

10、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医临床百科全书、提出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后才有蜡疗

11、王焘:《外台秘要》(综合性医学著作),把损伤分为:外损、内损

1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我国现存最早骨伤科著作,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首次记录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两类;采用手牵足蹬整复法治疗后脱位、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利于杠杆原理);杉树片夹板固定骨折;提出早中晚三期治疗方案

13、宋慈:《洗冤集录》(我国现存最早法医学专著)人体解剖

14、张杲:《医说》行军记录,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15、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苏合香丸救治跌打重症

16、《夷坚志.卷十九.邢氏补颐》记录同种异体骨移植

17、李仲南:《永类鈐方》首创过伸牵引治疗脊椎屈曲型骨折;提出有无粘膝征作为髋关节脱位鉴别

18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实施“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椎骨折;自创草乌散

19、薛己:《正体类要》记录骨伤科内伤验案65则,强调八纲、脏腑、气血辩证

20、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提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21、钱秀昌:《伤科补要》:髋关节后脱位采用屈髋屈膝拔伸回旋正整复

 

第二章 病因病机

损伤分类

1、 依据损伤部分:外伤、内伤

2、 依据损伤性质:急性、慢性

3、 依据受伤时间:新伤、陈伤

4、 依据受伤部位破损情况:闭合、开放

5、 依据受伤程度:轻伤、重伤

6、 依据伤者职业:生活伤、工业伤、农业伤、交通伤、运动伤

7、 依据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物理伤、化学伤、生物伤

病因

损伤病因

1、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股四头肌-髌骨骨折、投手榴弹-肱骨干骨折)、持续劳损(行军骨折-跖骨疲劳性骨折)

2、 内因:年龄(股骨颈、股骨粗隆骨折,骨骺损伤)、体质(肝肾亏虚是习惯性脱位病理因素之一)、解剖结构(桡骨远端2-3cm松质骨与密质骨交接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

骨病病因

外因:外感六淫、邪毒感染、持续劳损、地域环境、读物与放射线

内因:先天缺陷、年龄、体质、营养障碍

病机

1、 伤皮

2、 伤筋:筋急、缓、缩、挛、痿、结、惕

3、 伤骨

热伤气,寒伤形

伤气:气滞、气虚(气短、乏力、出汗)、气闭(晕厥、不省人事)、气脱(开放性大出血)、气逆(呕吐、呃气)

伤血:血瘀、血虚、血脱、血热

 

第六章  骨折

骨折这一病名出自王焘《外台秘要》

病因病机:

1. 外因:直接暴露、间接暴力(传达、扭转)、筋肉牵拉力(股四头肌至髌骨骨折)、累积性力(行军,第23跖骨腓骨干下1/3骨折—疲劳性骨折)

2. 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骨折移位:成角、侧方、短缩、分离、旋转

分类1、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同:闭合、开放性

2、骨折的损伤程度:单纯骨折、复杂骨折、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

3、骨折线的形态:横断、斜形、螺旋、粉碎、青枝、嵌插、裂缝、骨骺分离、压缩

4、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稳定、不稳定

5、骨折后就诊时间:新鲜、陈旧

6、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外伤、病理

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疼痛和压痛、肿胀和瘀斑、活动功能障碍

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

并发症:1、早期并发症:创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重要血管损伤(肱骨髁上骨折伤及肱动脉、静脉,股骨髁上骨折伤及腘动脉、静脉,胫骨上段骨折伤及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缺血性痉挛(筋膜间隔区综合征:肱骨髁上骨折、股骨髁上骨折、胫骨上段骨折)、周围神经损伤(肱骨髁上骨折伤及桡神经、正中神经,腓骨小头骨折伤及腓总神经)、脂肪栓塞

       2、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尿路感染和结石、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

骨折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期伤后6-8小时形成血块,1周后形成骨样组织,2-3周纤维连接骨外膜较股内膜快

              原始骨痂形成期:4-8周,膜内化骨较软骨内成骨快

              骨痂改造塑形期:爬行替代过程,8-12周。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无痛;无异常活动;X线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过骨折线;解除固定后,上肢1kg1分钟,下肢步行3分钟30步,连续2周不变形。

骨折骨性愈合标准: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X线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全身因素:年龄、健康状况

                    局部因素:断面的接触、断顿血供、损伤的程度、感染的影响、固定和运动

骨折愈合大概时间表

3-4周:掌、指骨骨折

3-6周:肱骨髁上骨折、桡骨远端骨折

4-6周: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髌骨骨折、踝部骨折、跖骨骨折

4-8周:肱骨干骨折

7-10周:股骨粗隆间骨折、胫腓骨骨折

8-12周:股骨干骨折

12-24周:股骨颈骨折

复位标准:1、解剖复位:畸形及移位完全纠正,恢复正常解剖关系。

          2、功能复位:尽最大努力,某种移位未完全纠正,但对肢体功能不影响。对线: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纠正,成角需与运动方向一致(儿童小于15°、成人<10°)。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大于1/3,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大于3/4。长度:儿童<2cm,成人<1cm

外用药:1、初期:消瘀止痛膏、双柏膏、定痛膏、紫荆皮散、清营退肿膏

      2、中期:接骨续筋、接骨散、碎骨丹

      3、晚期:万应膏跌打膏

上肢骨折:功能要求为灵活性高,必须注重手部早期功能锻炼,固定时间较下肢短。

锁骨骨折S形,幼儿多见,中1/3为好发点。

传达暴力多见,直接少见,锁骨后方的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静脉容易合并损伤,幼儿多见青枝骨折,骨折往往向上成角。

症状:患肩向下、内、前倾斜,健手托患肘,头向患侧倾斜,下颌偏向健侧

1/3骨折时,需要判断喙锁韧带是否损伤:双侧应力X线片,必要时CT

1/3骨折,内侧端因胸锁乳突肌—向后上方移位,外侧端因上肢重力和三角肌----向前下方移位。

固定:幼儿三角巾悬吊2-3周,较大儿童或成年人4-6周,8字绷带

复位:膝顶,若侧方移位,可提按手法矫正。

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解剖颈下2-3cm处的骨折,大小结节与肱骨干交界处,松质骨与密质骨之间,内侧有腋神经进入三角肌,臂丛神经、腋动脉、静脉进入腋窝,容易损伤,好发于老年人,女性多见。

多因传达暴力所致,分外展、内收型;直接暴力可见裂缝骨折。

临床分为:裂缝、嵌插、外展、内收、合并肩关节脱位

整复:外展型—向下牵引、内收。内收型:牵引外展或加上臂上举过头顶

固定:内收型:蘑菇头在下方;外展型:蘑菇头在上方

练功:初期:肘腕关节,3周后,肩关节

肱骨干骨折:外科颈一下至肱骨内外髁上2-3cm,中下1/3交界处外侧—桡神经沟,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中部和中下1/3.

1/3,三角肌止点以上,近端:胸大肌、背阔肌、大圆机---向前、内移位;远端:三角肌、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向上、外移位。

1/3,三角肌止点以下,近端:三角肌、喙肱肌---向外、前移位;远端: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向上。

1/3,斜形、螺旋形骨折,多为成角、内旋移位。

检查时注意虎口、腕背伸功能---桡神经。注意分离移位。中1/3是不愈合、迟缓愈合的好发区,固定时间延长6-8周,儿童3-5周。

肱骨髁上骨折:肱骨上方2-3cm处。肱骨纵轴形成30-50°是前倾角,前臂完全旋后伸肘时,上臂与前臂形成10-15度的外翻携带角。肱动脉、正中神经从肱二头肌腱膜通过。好发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伸直型:90%,肘关节半屈曲或伸直位受伤,手掌着地,骨折线:前下—后上,容易损伤正中神经、肱动脉。分为尺偏型、桡偏型。尺偏型容易至肘内翻,必须纠正。鞋型畸形。屈曲位90-110度固定3周,为预防肘内翻,近端外侧,远端内侧放塔型垫。

屈曲型:2-10%,肘关节屈曲位受伤,肘关节着地,骨折线:后下—前上。固定于屈曲位40-603周,901-2周。如出现血循环不好,解除固定,置于45度观察。

粉碎性:髁间骨折,TY型。1后后牵引下肘关节屈曲锻炼。

查体:并发症:注意桡神经、正中神经损伤,肱动脉损伤---前臂屈肌发生肌肉坏死(缺血性痉挛),肘内翻畸形,创伤性关节炎。

尺骨鹰嘴骨折:好发于成年人、老年人。间接暴力。主动伸肘功能丧失,无移位,20-60度固定,有移位0-20度固定3周,90度固定1-2周。

桡骨头骨折:好发于少年儿童。间接暴力,手掌着地,肘关节处于伸直、前臂旋前位受伤。

5岁以下,临床即可诊断。30度以内者,可以不必强求解剖复位。

孟氏骨折:儿童、少年多见。直接、间接暴力。

伸直型:儿童多见,手掌着地,前臂旋后,肘关节伸直或过伸受伤。尺骨斜形骨折,桡骨头向外、前方脱位,骨折端向掌侧、桡侧成角。

屈曲型:成人,手掌着地,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受伤,尺骨横断或短斜形骨折,桡骨头向外、后方脱位,骨折端向背侧、桡侧成角。

内收型:幼儿,手掌着地,肘关节内收受伤,尺骨冠突骨折,桡骨头向外脱位,骨折端向桡侧成角。

桡尺骨双骨干骨折:桡骨围绕尺骨旋转,幅度150度。骨折后容易出现:重叠、成角、旋转、侧方移位。中立位:骨间膜稳定,骨干间隙最大,前臂固定于中立位。多见于儿童、青壮年。

直接暴力:同一水平面的横断或粉碎性骨折线。伴有肌腱血管神经损伤。

间接暴力:桡高尺低(斜形)骨折线。

扭转暴力:桡低尺高(螺旋形、斜形)

复位:中下1/3前臂中立位复位,上1/3前臂旋后位复位。上1/3,先整复尺骨,下1/3,先整复桡骨。屈曲90度固定成人6-8周,儿童3-4周。

盖氏骨折:三角纤维软骨。多见于成人。前臂旋前,桡骨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旋后或中立位受伤,桡骨远端向掌侧移位。稳定性、不稳定型、特殊型。成人超过2mm,儿童超过4mm,下尺桡关节即可诊断脱位。屈曲90度固定,成人6周,儿童4周。

桡骨远端骨折:关节面上2-3cm,背侧缘长于掌侧,掌倾角10-15度,桡骨远端外侧缘长于内侧缘1-1.5cm,尺倾角20-25度。多见于青壮年、老年人。间接暴力。

伸直型:(colles)骨折最多见,手掌着地,前臂旋前位受伤,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餐叉样、样畸形。

屈曲型:(smith)骨折,手背着地,骨折远端向掌侧、桡侧移位。锅铲样畸形。

背侧缘型:手掌着地,桡骨远端向背侧缘劈裂,向背侧脱位,少见。

掌侧缘型:手背着地,桡骨远端向掌侧缘劈裂,向掌侧脱位。

股骨颈骨折: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的内倾角—颈干角:110-140度,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的角度—前倾角:12-15度。股骨头与颈部是血运三个途径:关节囊的小动脉:旋股内、外动脉,臀下动脉、闭孔动脉的吻合部分为骺外动脉、上干骺和下干骺动脉进入股骨颈;股骨干滋养动脉仅到基底部;圆韧带的小动脉,仅供应股骨头。股骨头的血供主要依靠关节囊和圆韧带的血管。---骨折不愈合和缺血性坏死。好发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分为头下、颈中、基底部三种。外展型、内收型。Linton角(外展小于30度,骨折剪力小,稳定;内收型,角度往往45度,大于70度时极不稳定,愈合差,多见。)查体:外旋、短缩、髋膝关节轻度屈曲,压痛在腹股沟中点,瘀斑少。新鲜无移位或嵌插型骨折不需复位。屈髋屈膝复位或牵引复位(股骨髁上)—手掌试验。固定于外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足中立位。股四头肌锻炼。愈合差。

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人多见,长期卧床及髋内翻问题。分顺转子型、反转子型、转子下型。顺转子型:大转子斜向内下方。反转子型:大转子下方斜向内上方,近端因外展肌、外旋肌而外展、外旋,远端因内收肌、髂腰肌而向内、上移位。转子下:骨折线大小转子下。查体:明显短缩、内收、外旋畸形,压痛在大转子,瘀斑明显。愈合好。牵引重量6-8Kg,外展中立位6-8周。

股骨干骨折:小转子下方2-5cm-股骨髁上2-5cm之间的骨折。股神经支配前侧伸肌群(股四头肌),坐骨神经支配后侧屈肌群(腘绳肌),闭孔神经支配内收肌。多见于儿童、青壮年,男多于女。内出血量达500-1000ml

1/3骨折:近端因髂腰肌、臀中、臀小肌及其他外旋肌群---屈曲、外旋、外展移位,远端因内收肌群---向后、上、内移位。

1/3骨折:近端---屈曲、外展移位,远端因内收肌----向上、内移位。重叠畸形。

1/3骨折:远端因膝后关节囊、腓肠肌---向后移位---损伤腘动脉、静脉、坐骨神经。

并发症:腘动脉、静脉、坐骨神经、挤压综合征、脂肪栓塞。

皮肤牵引:儿童、老年人、体弱成年人,骨牵引:青壮年、较大儿童。儿童牵引量1/6体重,3-4周 ,成年人1/7体重,6-8周。维持量成年人5kg,儿童3kg。垂直皮肤悬吊:3岁以内儿童,3-4周。皮肤牵引,儿童4-8岁重量为2-3kg3-4周,成年人1/7-1/12体重,不超过5kg6-8周。骨牵引:股骨髁上牵引:中1/3骨折---外展旋中位、下1/3骨折(远端向后)--屈髋屈膝旋中位。股骨髁牵引:上1/3骨折、下1/3骨折(远端向后)--屈髋屈膝旋中位。胫骨结节牵引:上1/3骨折、下1/3骨折----屈髋屈膝中立位。功能锻炼第2天开始。

股骨髁上骨折:股骨下端腓肠肌起点上2-4cm,青壮年多见。分屈曲型(多见)、伸直型。骨折线有后上—前下,远端向后移位(屈曲型),远端向前,骨折线由前上—后下(伸直型)。

股骨髁间骨折:关节内骨折,青壮年。TY型,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创伤性关节炎,要求解剖复位。

髌骨骨折:成年人、老年人。直接暴力(伸膝功能损伤小)、间接暴力(伸膝功能受限)。治疗要求回复伸膝功能、关节面平整<1mm。固定期间,逐渐练习股四头肌。

胫骨髁骨折:胫骨平台,青壮年。传达暴力。关节面<5mm,手法整复。

并发症:侧副韧带、半月板、十字韧带、创伤性关节炎、神经损伤。

胫腓骨骨折:胫骨中下1/3为好发处。10岁以下、青壮年多见。

直接暴力:横断、斜形,骨折线同一水平面

间接暴力:传达暴力、扭转暴力,斜形、螺旋形骨折,骨折线腓高胫低。股四头肌、腘绳肌—向前、内移位。中下1/3骨折---不愈合、迟缓愈合,腘动脉、静脉、腓总神经损伤,筋膜间隔区内综合征。成角、旋转必须纠正,成年人1cm,弧度10度以内。上1/3骨折,固定于膝关节屈膝40-80度。跟骨牵引是,外侧较内侧高1cm15---轻度内翻,3-5kg重量,20-30度屈膝。

踝部骨折:外踝外于内踝后1cm、下0.5cm距骨前宽后窄,多见于青壮年。内翻、外翻、外旋、纵向挤压、侧方挤压、跖屈、背伸受伤姿势,内翻多见。内翻—内踝斜形,外踝横断;外翻—内踝横断、外踝斜形,90度固定4-6周。

距骨骨折:血供来自颈部外侧的足背动脉---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青壮年多见。踝背伸外翻暴力引起,跖屈外翻位8周。

跟骨骨折:跟骨结节上缘与距跟关节面形成0-45度的结节关节角。成年人多见。传达暴力引起,问诊时注意脊椎、颅脑情况。膝关节屈曲30度固定,6-8周。创伤性关节炎。

跖骨骨折:直接暴力,以第234跖骨多见,间接暴力—行军、长途跋涉。跖骨干骨折—血供差,容易引起伤口坏死、感染。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移位不严重。跖骨颈疲劳性骨折:行军骨折,23跖骨颈多见。最初时前足痛,劳累后加剧,休息后减轻。不必待骨折线消失,只要症状消失,即可负重行走。4-6周后下地。

趾骨骨折:成年人,恢复跖趾关节活动性。第1趾骨、第5趾骨多见(踢伤),3-4周。

 

第七章脱位

病因: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内因---年龄、性别、职业、体质、解刨特点、关节活动范围、频率。肩—肘—髋---膝。

按脱位的原因分类:外伤性、病理性、习惯性、先天性。

按脱位方向分类:前脱、后脱、上脱、下脱、中心脱。四肢以远端为主,脊椎以上椎体为主。

按脱位时间分类:新鲜、陈旧性。

按脱位的程度分类:完全、不全、单纯、复杂性。

按脱位是否与外界相通:闭合性、开放性。

特有体征: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异位骨端。

并发症:早期—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感染;晚期—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骨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

复位:欲合先离、原路返回、杠杆作用、肌肉松弛。

陈旧性脱位:3个月内,有一定活动度,无合并骨折、无骨质疏松、无神经损伤可试行手法。复位前先牵引。

颞下颌关节脱位:失欠颊车、落下颌、脱颌、掉下巴,老年人,容易习惯性脱位。病因:过度张口、外力打击、杠杆作用。

单侧手托,双侧向前突,耳屏前科摸到,一般不需X线。用四头带兜住1-2周,习惯性4-8周。

上肢脱位

肩关节脱位:肩胛骨出、肩胛骨出臼。肩胛盂只占关节面1/3-1/4,前方关节囊薄弱,好发于20-50岁的男性。直接暴力、间接暴力:传达暴力、杠杆作用力。前脱为(多见):盂下、喙突下(最多)、锁骨下、胸腔内;后脱(极少见)。查体:健侧手托,方肩畸形,伤侧外展于20-30度,搭肩试验、直尺试验阳性。复位:抜伸托入、手牵足蹬、椅背复位、悬吊复位。内收贴胸三角巾悬挂胸前固定2-3周。

肘关节脱位:关节囊前后壁松弛。肘后三角,屈肘90度等腰三角形,青壮年。分前、后(多见)、侧方脱位、分离脱位、骨折脱位。后脱位:鞋状畸形,肘后三角关系乱。并发症:早期—肱骨内、外上髁骨折、尺骨冠状突、桡骨头骨折、鹰嘴骨折,桡神经、尺神经损伤,肱动脉、静脉压迫性损伤;后期---侧副韧带骨化、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肘关节僵硬。

复位:抜伸屈肘、膝顶复位法。8字固定,屈肘90度,前臂中立位,三角肌悬吊。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牵拉肘、肘错环、肘脱环。幼儿环状韧带松弛,颈头直径一致。5岁以下幼儿,左侧较右侧明显。查体:不肯屈肘、举臂,前臂旋前,不敢旋后,哭闹。X线无异常。一般不需制动。避免用力牵拉。

月骨脱位:有屈肌腱、正中神经通过,间接暴力,手掌着地,腕部极度背伸,月骨前脱位。旋转90°,好,旋转大于90度,一般,移位90度,坏死。坏死病理改变:骨细胞变性、坏死、骨质硬化。查体:腕关节呈屈曲位,不能背伸,中指不能完全伸直,握拳时第3掌骨明显塌陷、短缩,叩击第3掌骨头时,有明显疼痛,若压迫正中神经,可有桡侧3个半手指的感觉障碍或麻木刺痛。屈曲腕关节30-40度固定。

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脱位:掌指关节:过度背伸暴力引起,多为背侧脱位,拇指掌指关节脱位多见。指间关节:过度背伸或内外翻畸形,自动屈伸受限。固定:掌指关节—保持掌指关节屈曲位固定,轻度对掌位1-2周或将绷带卷置于掌心。指间关节---邻指胶布固定。

下肢脱位:

髋关节脱位:髋臼前侧髂股韧带最坚强,但间隙薄弱,青壮年。间接暴力。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多见)、中心性脱位。后脱位:屈髋90度,过度内收、内旋股骨干,压迫坐骨神经。查体见屈曲内收、内旋、短缩畸形,粘膝征,大转子后方摸到股骨头。前脱位:极度外展、外旋,引起股动脉、静脉、闭孔神经压迫,查体见外展、外旋、轻度屈曲畸形,较健侧长,闭孔前或腹股沟摸到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引起髋臼骨折,突入骨盆,由于股骨头、股骨颈被髋臼卡住,难以复位。查体:可有短缩,大转子摸不到,肛门指检摸到触痛。复位方法:后脱位—屈髋抜伸、回旋法(问号)、俯卧下垂。前脱位---屈髋抜伸、反回旋法。中心性脱位—抜伸扳拉法、持续牵引股骨髁上牵引-8-12kg。复位后皮牵引或骨牵引,防治内外旋,牵引重量5-7kg3-4周,中心6-8周。注意股骨头坏死。

膝关节脱位:膝关节伸直位时,没有侧方及旋转活动。屈曲或半屈曲位时,内外侧副韧带松弛,有一定的旋转、侧方活动。青壮年。直接暴力(多)或间接暴力均可引起。可分为前脱(多见)、后脱、内侧脱、外侧脱、旋转脱,全脱或半托。前脱位:前后交叉韧带断裂、胫腓侧副韧带断裂、腘窝血管、腓总神经损伤。后脱位:损伤严重,合并腘窝血管、腓总神经、前后交叉韧带胫侧副韧带断裂、肌腱断裂、髌骨骨折。内外侧脱位:外侧多见,合并交叉韧带侧副韧带断裂,内脱科引起腓总神经损伤。旋转脱位:较少有神经血管损伤。固定于屈曲膝关节20-306-8周,禁止伸直位,以免加重血管神经损伤。复位后即可功能锻炼。

髌骨脱位:外伤性脱位—外翻角过多,或股骨外髁发育不良、股内侧肌力弱—外侧脱位。上下脱位。习惯性脱位:膝外翻畸形、股骨外髁低平、股内侧肌松弛、先天性小髌骨。女性多见,单侧多见。固定于屈膝20-30度。

跗跖关节脱位:好发于成年男性。向外、上或下方脱位,内侧脱位。足背动脉容易损伤,开放性骨折多为半脱位。采用一直角足底后退托板,踝关节背伸90度中立位3-4周。

跖趾关节及趾间关节脱位:临床以第一跖趾关节向背侧脱位多见。成年人。也有侧方脱位。伸直位固定2-3周。

 

第八章 筋伤

筋伤:皮肤、皮下症状、筋膜、肌肉、韧带、关节囊、滑液囊、关节软骨盘、椎间盘、剑鞘。

外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慢性劳损。外感六淫---风寒湿邪。

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病理因素。

依据暴力形式分:扭伤、挫伤、挫伤

依据筋伤的程度分类:撕裂伤、断裂伤、筋伤错缝

依据筋伤的病程分:急性(不超过2周)、慢性

初期:2-3天;中期:3-4天、10-14天;后期:2周以后;进入慢性筋伤。

急性与骨折、脱位,同时与风湿肿痛、湿热流注鉴别;慢性还需与骨痨、骨肿瘤。

并发症:小骨片撕脱、神经损伤、损伤性骨化(肘关节)、关节内游离体(膝关节)、骨关节炎。

治疗方法:理筋手法、药物、固定、练功、牵引、针灸、封闭、针刀、手术、理疗。

手法要求先轻厚重、活动范围小到大、速度先慢后快。稳准巧。

外用药物:早中晚---消瘀止痛膏、三色敷药、定痛散;红肿热痛—四黄散、消营退肿膏。后期---活血止痛---宝珍膏、万应膏。

颈部筋伤:

颈部扭挫伤:查体注意有无手臂麻痛,必要时x除外骨折、脱位。以手法治疗为主,必要时带颈围。

落枕:失枕,多因睡姿不良,好发青壮年,冬春两季多发。风寒侵袭也是因素之一。查体:不能转头,条索状,头向患侧,2-3天缓解,1周痊愈。手法为主,松弛颈部肌肉。

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突出。40岁以上中老年。

神经根型:痹痛型,分辨率最高,5-66-7椎体多见,单纯点击样、放射样麻木、疼痛,咳嗽、后伸是加重。颈5-6病变,刺激颈6,引起患侧拇指、拇指食指感觉减退;颈6-7病变,刺激颈7,引起食指、中指感觉减退;臂丛神经牵拉、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与尺神经炎、胸口出口症、腕管综合征鉴别。

脊髓型:瘫痪型,严重,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缓慢进行性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走路欠灵、无力,打软腿,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感觉、运动障碍,肌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与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鉴别。

椎动脉型:眩晕型,第2节钩椎关节,单纯颈枕部发作性头疼、视力下降,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猝倒。头转向某一特定位置时,引起眩晕,椎动脉检查。

交感神经型:相关症候群,头痛、偏头疼,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诊断困难。

治疗:手法为主,药物,牵引、练功,必要时手术。枕颌布带牵拉,头部稍向前倾,6-8kg

肩部筋伤:活动最多、最大的关节。病因:外伤、慢性劳损、退变、感受风寒湿。

肩部扭挫伤:多在上方、外上侧手术,闭合伤,预防变成慢性病。查体:疼痛弧试验、搭肩试验。鉴别: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大结节骨折、肩关节脱位、肩锁关节脱位、骨囊肿、骨结核。三角巾悬吊固定于屈肘90度,2-3周。

肩周炎: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又称:漏肩风、露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凝风、肩凝症、黏连性关节囊炎,女多男,慢性发作。与激素水平、甲亢、冠心病、颈椎病、糖尿病有关。中老年。外展、外旋、后伸功能受限,有扛肩现象。分急性疼痛期1-2月、粘连僵硬期3-6月、缓解恢复期6个月。手法、药物、针灸、封闭、理疗、练功---外展、上举、内旋、外旋、前屈、后伸、环转,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冈上肌腱炎:中年人。肩袖一部分,血管差,缓慢发病,肱骨大结节处、肩峰下压痛,疼痛弧阳性。肩峰下滑膜炎—90度疼痛消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抗阻力阳性。肩锁关节脱位90度以后疼痛加重,120-180度最疼。外敷消瘀止痛膏、三色敷药。

肘部筋伤:伸屈度0-140度。

肘关节扭挫伤:闭合性损伤。损伤侧副韧带、环状韧带、关节囊、肌腱。压痛点多在内后方、内侧副韧带附着部。呈半屈曲位。以固定、练功为主,配合药物、手法治疗。屈肘90度。

肱骨外上髁炎: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又称:肱桡关节滑膜炎、肱骨外上髁滑膜炎、肱骨外上髁综合征、网球肘,男性右侧多见。拧毛巾、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时加重。查体:腕伸肌紧张试验、Mill征阳性。

肱骨内上髁炎:压痛点在内上髁,抗阻力屈腕时疼痛。手法为主,药物、针灸、针刀、封闭、理疗。

腕部扭挫伤:桡骨茎突压痛、疼痛,多为桡骨侧副韧带损伤;尺骨茎突疼痛、压痛,多为尺骨侧副韧带损伤,腕部掌屈时疼痛,腕背侧副韧带损伤;手法为主,药物、固定。

桡侧腕伸肌腱炎: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拇长屈肌、拇短伸肌,后两者经过茎突,男性右侧多见。

腕三角软骨损伤:青壮年。起稳定腕关节作用,限制前臂过度旋转,握力明显下降,尺骨小头突起,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阳性。以手法为主,药物、固定、练功。容易损伤,愈合难。固定4-6周。佩戴护腕。

腱鞘囊肿:腕筋结、腕筋瘤、筋聚、筋结,青壮年、中年女性。最常见与腕背部,踝背部、腘窝部。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拇长屈肌、拇短伸肌经过。中年女性多见。握拳试验Finkel-Stein阳性。以手法为主,针灸、针刀、药物,必要时手术。

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卡压,引起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腕管有正中神经、拇长屈肌和4个手指的指深屈肌、指浅屈肌(1神经,9肌腱)通过。中年女性,单侧多见。病因:桡骨远端骨折、腕骨骨折、腕部扭挫伤、腕部慢性劳损、腕管内囊肿、脂肪瘤至腕管内容积变小,或炎症水肿。握力下降、拇指外展、对掌无力,大鱼际萎缩出汗减少、皮肤干燥。屈腕压迫试验1分钟阳性,叩击试验加重为阳性肌电图检查。与颈椎病、多发性神经炎(手套状感觉)。以手法为主,练功、药物、针灸,必要时手术。

指间关节扭挫伤:青壮年,伸直位最易受伤,远侧多见。手法为主,药物、固定、练功。

指深、指浅屈肌腱断裂:背伸肌,。断裂后,回缩明显。掌指关节近侧断裂时,掌指关节不能背伸,因蚓状肌、骨间肌牵拉,指间关节仍可伸直;,近侧指间关节不能背伸,远端被侧健束牵拉呈过伸畸形;指伸肌在远侧指间关节平面断裂,末节手指下垂屈曲畸形,不能主动背伸—锤状指,常伴随撕脱性骨折。手术治疗,固定、药物、练功。固定4-6周。

指屈肌腱腱鞘炎:弹响指、指。好发于拇指,食指、中指亦有。头颈部卡压。伸屈时出现弹跳样动作,晨起、劳作后、冷水加重。手法、针灸、针刀,必要时手术。封闭。

髋部扭挫伤:间接暴力。查体:托马斯征阳性。手法为主,药物。

髋关节暂时先滑膜炎:疼痛、跛行、肿胀。一过性滑膜炎、单纯性滑膜炎、急性-一过性滑膜炎、小儿髋扭伤、小儿髋关节半脱位、髋掉环,10岁以下儿童。过度运动、劳累、感受风寒湿邪病史。出现代偿性倾斜,患侧肢体变长0.52cmX线无明显异常,MRI可见关节积液。与髋关节滑膜结核、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骨骺炎鉴别。

治疗以手法为主,配合牵引、外敷药物、使用PPT超短波、频谱等,避免下肢过度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活动,卧床休息2-3日。

膝部筋伤:最大、最复杂关节。筋之府。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内侧防治外翻,外侧防治内翻。膝关节完全身之祸屈曲时,内侧副韧带紧张,膝关节稳定,无侧向、旋转活动。半屈曲位时,内侧副韧带松弛,关节不稳,轻度侧向活动。外侧副韧带在完全伸直位时最紧张,完全屈曲位时最松弛。临床上,内侧副韧带损伤多见,若较大旋转暴力,合并半月报、交叉韧带损伤—三联症,还可伴撕脱性骨折。侧向挤压试验阳性---膝关节分离试验。治疗手法为主、药物、固定、练功、手术。固定于功能位3-4周。手术固定于45°位3-4周。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CO,切面呈三角形。内侧与前交叉韧带连接,外侧不与后交叉韧带相连,因此活动度大。外侧先天性盘状畸形,承受压力较大易损伤。起缓冲、稳定作用。多见于球类运动员、矿工、搬运工。分撕裂线、研磨性外力两种。半屈曲位外展时,突然内旋—内侧损伤,半屈曲位内收位,突然外旋伸直---外侧损伤。分型:边缘撕裂伤、前角撕裂伤、后角撕裂伤、水平撕裂伤、纵行撕裂伤(交锁)、横形撕裂伤。由于无血供、愈合差。体征:交锁征、弹响。查体:回旋挤压试验、挤压研磨试验阳性。手法为主,药物、固定、练功,必要时手术。功能位限制,禁止下床负重活动。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限制前后运动,协助内外旋。前交叉韧带起于股骨髁间窝的外后部,向前内止于胫骨髁间隆突的前部,限制前移;后交叉韧带起于股骨髁间窝内前部,向后止于胫骨髁间隆突的后部,限制后移。前交叉韧带损伤内侧半月板、内侧副韧带、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关节囊破裂、胫骨髁间隆突撕脱性骨折、外侧半月板损伤。浮髌试验、抽屉试验阳性。手法、药物、固定、练功,必要时手术。固定于屈膝20-306周。佩戴护膝。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滑膜分泌滑液,保持滑润,吸收营养,排泄代谢产物,增加关节活动度。分为急性创伤性炎症—青壮年、运动,出血为主、慢性劳损性炎症—渗出为主,中老年肥胖、过用膝关节。手法、药物、固定、练功、抽关节液。固定于伸直位2周,禁止负重。

髌骨软化症:软骨病、髌骨劳损。好发于运动强度大、中年女性。查体:髌骨压痛、挤压痛、摩擦音,髌骨研磨试验,挺髌试验,下蹲试验。手法、药物、固定、练功。固定于伸直位。

踝部扭挫伤: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外侧副韧带、下胫腓联合韧带。背伸位稳定,跖屈位不稳定。青壮年多见。病因:内翻扭伤、外翻扭伤。内翻以跖屈内翻多见。手法为主、固定、药物、练功。无韧带断裂,3周,断裂-4-6周。

跟腱损伤:腓肠肌、比目鱼肌的肌腱汇合组成。直接暴力多见,分为完全性断裂和不完全性断裂。间接多在止点上方3-4cm处。由于足趾的屈肌及胫后肌代偿,跖屈功能不一定完全丧失。完全断裂者,可在断裂处摸到凹陷性空虚感,背伸时更明显,回缩,捏小腿三头肌试验阳性,提锺试验阳性。手法为主、药物、外固定或手术。管型石膏固定于屈膝30度,踝关节跖屈304-6周。

跟痛症40-60岁中老年。起病慢,一侧发作,晨起、久站明显。查体:跟骨的跖面、侧面压痛。与足部感染、结核鉴别。手法为主、药物、封闭、理疗。

腰部扭挫伤:肾之府。闪腰、岔气。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偶尔参加体力劳动者。扭伤多见,间接暴力,挫直接暴力,可合并肾脏损伤。疼痛持续性,深呼吸、咳嗽可加重。查体: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阴性。治疗手法为主,药物、固定、练功。佩戴腰围。

慢性腰肌劳损:腰疼为主,中老年,职业、工作环境有关。腰疼反复发作,休息后可缓解,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手法为主,药物、练功。

3腰椎横突综合征:该处压痛明显,常伴有下肢疼痛,青壮年-体力劳动者。手法、药物、练功。锻炼腰背肌。

腰椎间盘突出症:起稳定、缓冲作用。20-40青壮年男性。内因:腰椎间盘退变,外因:腰部外伤。弯腰、打喷嚏可加重或诱发。以腰45发病率最高,腰51次之。向后侧方突出,,单侧时,同侧下肢症状,,出现马鞍区、双下肢症状。体征:腰部畸形—腰肌紧张、侧弯(外上方-肩上型,向健侧;内下方-腋下型,向患侧)、腰部压痛及叩痛—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皮肤感觉异常—腰34,压迫腰4,引起大腿前侧、小腿前内侧异常;腰45,压迫腰5,引起小腿前外侧、足背前内侧、足底异常;腰51,压迫骶1,引起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异常。,膀胱、肛门括约肌异常。、肌力减退或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4膝反射,骶1踝反射、、特殊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仰卧挺腹试验阳性,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与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结核、腰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椎转移肿瘤。手法为主、牵引、药物、卧床、练功,必要时手术。卧硬板床3周。

腰椎椎管狭窄症40岁以下中年人,腰45多见,腰51,男性、体力劳动者。原发性、继发性。缓发性、持续性、间隙性跛行。体征:后伸受限,背伸试验阳性,胫前肌、伸肌萎缩,足趾背伸无力,小腿外侧痛觉消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科阳性,症状与体征不符合。脊髓检查—蜂腰肌缺损。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手法为主,药物、练功,必要时手术。

梨状肌综合征: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部疼痛。股骨外旋肌,中青年。间接暴力。髋关节内收、内旋时加重,常一侧发病,自觉臀部刀割样、烧灼样疼痛,腹内压升高可引起加重。可摸到条索样隆起肌肉,直腿抬高试验小于60度,疼痛明显,大于60度时,疼痛减轻或消失,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髋关节内收、内旋。局封可缓解。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鉴别。手法为主、药物、针灸,患者保持外展、外旋位。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