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十几年英语,你能翻译多少道教词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1-22 22:33:22

学了十几年英语,你能翻译多少道教词汇?


20世纪60年代,施舟人来到中国台湾,正式拜师学道。在那里他和师傅朝夕相处,学习乐器、舞蹈、朗诵、书法等各种技艺,前后历时整整八年。


1976年,施舟人在巴黎创办了欧洲汉学协会,联合全欧各国研究人员就道教教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在欧洲与各国汉学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之桥,这在当时来说着实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在神州大地游历了多年之后,2001年,施舟人和他的妻子袁冰凌定居福州。本着分享的精神,他在福州大学建立了西文经典图书馆——西观藏书楼。他认为保护好那些稀有、古老的善本孤本是自己的职责。施舟人希望中国学者也可以在本土阅读中欧古老优秀文化的经典著作,他正在尽已所能推动中国和欧洲之间更加平衡的交流。2005年施舟人获得了在中国的永久居留权,这对于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而言,无疑是一种最高的认可。


关于道教英语,你知道多少?


以下翻译参考自汉学家施舟人,学者普雷迦迪奥等著作



道教Daoism/Taoism

道士Daoist/Taoist

法师 Taoist Master

高功法师 Grand Master



道袍 Taoist Robe

法衣 Taoist Robe of the Descent



全真派 Quanzhen School/Complete Perfection School/Complete Truth School

正一派 Zhengyi School/Orthodox Unity School/Orthodox One School



符 Talisman

符箓 Talisman and Register



三清 Three Pure Ones/Three Pure Deities

元始天尊 Heavenly Worthy of the Primordial Beginning

灵宝天尊 Heavenly Worthy of the Numinous Treature

道德天尊 Heavenly Worthy of the Way and its Virtue



寻龙尺 Dowsing Rods

占卜棒 Divining Rods



三洞四辅 Three Caverns and Four Supplements



无极 Limitless

太极 Great Ultimate

两仪 Two Forms

四象 Four Phenomena

八卦 Eight Trigrams



经 Scripture

戒 Precept

法 Rite

箓 Register



关帝 Emperor Guan



初真戒 Initial Precepts for Perfection



黄大仙 Great Immortal Wong(Huang)



灶王爷 Stove God/Kitchen God



玉帝 Jade Emperor



财神 God of Wealth/Deity of Wealth



全真七子 Seven Masters of Quanzhen/Seven Perfected Beings


道医解梦,比“周公解梦”更完美准确!

 道教


我们为什么做梦?


1
外界刺激。

四时气候的影响、过度的情志刺激都会成为外邪侵入身体,然后在体内随着血液运行,引起魂魄飞扬,使人睡卧不安而做梦。


2
脏腑失调。

《黄帝内经》认为,气血、脏腑贵在阴阳调和,气血失常、五脏六腑偏盛偏衰,失去平衡,均可能引起做梦。


3
身体状态。

体内有寄生虫或过饥、过饱不同状态会引发不同的梦境。


道医关于“梦”的理论



关于梦与疾病的关系,道医有着一套完整的理论。能预兆人体病变的梦,道医称之为“梦证”,是由于人体的阴阳五行失调而造成。根据梦境,来推断出人体哪一部位的不和,并加以辨证施治,即为梦诊,这是中医非常传统的一种诊法。


道医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环境的变化会引起人体内在脏腑的感应,通过梦象反映出来。梦象虽然是心神活动,但神魂的变化与形体密不可分,由此可以了解脏腑阴阳气血的变化,进而是全身各个组织的变化。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从梦象中探寻疾病的医书,它指出由于五脏、五声、五音、五色、五行相合,由此可以推导出产生梦境的生理以及病理原因,它阐述了梦的本质和特征。


《千金要方》中有言:“善诊候者,亦可深思梦意,乃尽善尽美矣。”梦兆辨证的理论依据是梦兆对应于藏象,其推理演绎的工具是阴阳五行学说,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对梦兆进行解析归纳,推导出梦兆与脏腑气血阴阳盈虚的关系。


清代学者熊伯龙认为妇女在妊娠期间的梦与生男或生女有关:


“生男阳气盛,阳盛则肠热,故梦刚物;生女阴气盛,阴盛则肠冷,故梦柔物。”


梦与健康



1
梦到白天发生的生活琐事

多梦的第一种情况是梦到白天发生的事,故事情节也没什么离奇,很正常,就是那些琐事。就说明这些人没有处于深度睡眠,意识层面还在活动。


原因:


道医讲“脾主意”,做这种梦的人,一个是消化功能,也就是胃的功能不好,另外一个就是脾的吸收功能不好。


梦里的事历历在目,全能回忆起来,这种人睡觉时还有一个表现就是会流口水,这也是脾功能不好的一个表现。


解决方法:


针对这种消化不良导致的多梦,我们应该帮助他提高自己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也就是提高魄力,这样他晚上消化食物的时候就不用扰到自己的魂,梦也就会少一些。


调理脾胃的同时,避免摄取有损脾胃功能的酸冷食物(包括山渣、柠檬、橘子、醋、生菜、泡菜等)、难消化的高纤蔬菜(比如韭菜、芹菜等)、以及高油脂食物都不宜多吃(如巧克力、油炸食物等)!


可以补脾健胃的的食物则包括莲子、山药、扁豆、紫米、红枣、猪肚、薏仁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是四神猪肚(小肠)、山药排骨等。


2
梦到莫名其妙的离奇事件

多梦的第二种情况是老做梦,而且老做一些离奇的梦,这种梦跟自己的生活没有关系,梦到的事情连自己都觉得莫明其妙,这种梦我们管它叫做“神游物外,魂不附体”。


原因:


这种梦跟肝脏的功能有关系。“肝藏血,血摄魂”,魂在里面好好休息。而这些人就是收不住血,也藏不住魂。


解决方法:


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用一些滋补肝血的方法,帮助他收摄魂魄,安心睡。中医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方子,叫“酸枣仁汤”,现在被一些药厂开发出来叫“酸仁安神液”。酸枣是酸的,但是酸枣仁并不是酸的。


我们一般把酸枣仁炒熟以后用它煎汤煮水,加一些反佐的药物,来共同组成一个方子。其中还有一个药是我们经常用的茯苓,茯苓又叫茯神,本身就有安神的作用。


酸枣仁汤:材料:酸枣仁(微炒)60克、人参30克、石膏(碎)15克、赤茯苓(去黑皮)22.5克、桂皮(去粗皮)15克、知母(切、焙) 、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七味粗捣筛。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亳升,去滓温服。


主治:发汗后,不得眠睡,或虚劳烦扰,气奔胸中不得眠。


3
从高处摔下和被人追杀的噩梦

睡觉多梦的第三种情况是做怪梦、做噩梦,梦见自己从高楼上摔下来,或者被人追杀,或者梦到一些血腥的场面,或者是被狗咬、被蛇咬,还有他们老梦见一些死去的人,或者梦到自己掉到一个肮脏的地方。


原因:


这种情况道医认为是肾的问题,肾是人体主惊、恐的,如果人的肾气或是肾精受到伤害的话,往往会做一些比较惊恐的梦。一般做这些梦的人都有过一些失精或者是受惊吓的经历,或者是家庭、亲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变故。


解决方法:


对于这些人,首先我们要帮助他们祛除体内刺激自己的阴寒的信息、能量或物质,比如说瘀血和寒痰,有这些物质基础在,就会产生邪气,导致人在睡着的时候做噩梦。


我们一般用热性的药物祛除这些寒痰和瘀血,另外我们加一些矿物药。道医认为矿物药比较重,能够祛怯,就是让自己的胆怯、心里害怕等感觉消除。


一般我们选择的矿物药有龙骨、牡蛎,还有磁石。如果梦境特别惊恐,我们会用一些朱砂,但是朱砂里面有重金属,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中病即止,含量要小。当把寒痰瘀血去掉以后,这些梦会自然消失。


4
提高睡眠质量的穴位按摩

提高睡眠质量也可以配合一些穴位按摩:按揉内关穴能够宁心安神,按揉神门穴能够宁心安神、宽胸理气,按揉三阴交能够调理病后失眠,能够调整脾胃、补益肝肾。 



1、内关穴 


方法:拇指按揉,速度适中,时间1到3分钟,力度适中。 



2、神门穴


方法:拇指按揉,速度适中,刺激3到5次,力度由轻至重。 



3、三阴交穴


方法:中指或多指也可拇指点揉,速度适中,时间1到3分钟,力度适中。 


以上就是关于睡觉多梦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修炼功夫之三凝神的去蔽作用!

 道医


点上方绿标收听本文主播语音版 

 

庄子之神,是建立在阴阳二气基础之上的一种精神状态。凝,《说文》云:“俗冰字,坚冰也。”凝神,即通过集 中注意力,一方面逐步排除“有心”的干扰,另一方面凝结体内阴阳二气使之排 除心中杂质并达到和(平衡)的一种无心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说,凝神具有去蔽的作用。


“有心”使体内阴阳不和,即物欲或世俗道德等的追逐引起感官心智的运用,使 心灵不洁,从而使人的自然本性被遮蔽,也从而破坏了体内的阴阳平衡。《庄子》中很多 “有心”的例子,“有心”破坏了体内的阴阳平衡:事若不成,则必 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 不成章。寇莫大于阴阳,无所逃于天地之间。非阴阳贼之,心则使之也。


刘武说:“道家所重在养生,而养生之要,则在养此生生之和。庄子之道,即在于此。…… 夫足以滑此和者,莫过于情。情生于知,启发此知者,耳目为之诱也。”也就是说,耳 目感官被物欲等外在的东西所诱,为追逐这些外在的东西,心思智巧便运用上了;能追到这些东西则喜,追不到就悲,于是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态就产生了;诸种情态,或破阴,或破阳 ,体内阴阳二气就不平衡了,即“滑此和”(滑,扰乱的意思)。


当然,破坏了体内阴阳之和,也就会伤身伤神甚至危及生命。凝神的去蔽作用,笔者认为其机制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注意力集 中,专注于某一个对象,这样就逐步排除诸多“有心”的干扰,也就是在“ 去蔽”,最后连这个专注的对象也没有了,也就是达到“无心”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注意力的集中,意志力就对气进行控制,使气去掉内心的杂质,即“ 虚空其心”,人体内阴阳二气逐步达到“和”即平衡的状态。

 


对于这个机制 ,笔者要说明三点



1为什么意志力能控制气。当然这跟先秦意志与气的关系的背景有关。


如上面所列举的孟子的话:“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 。”这就是以志御气。志,是与意志力相联的。庄子的这种以神御气的凝神修炼思想, 为后来内丹学家所继承,如北宋内丹家张伯端在《青华秘文·凝神论》中说:“ 神者,元性也。……凝者,以神凝于精气之内,精气本相依,而神亦恋之。今 独重于神,何也?神者,精气之主,士交会采取,至于行火,无非以神而用精气。”


2注意力的凝敛与阴阳二气的逐步达到“和”的状态应是同时的。


注意力凝敛 为一的去蔽作用所达到的道的境界,常转换成人体内阴阳二气达到“和”的状态 。故庄子重视“保气”,如“纯气之守也”,“未尝当敢以耗气也”,“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兑,指耳目口鼻,刘武解释“使 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的意思说:“使和气逸豫流通于内,而毋使散于耳目口鼻 之穴也。”庄子还屡提到的神人、至人,其体内阴阳二气就是处于“和”的状态。


3注意力凝敛为“一”,这个“一”最终也没有了,不专 注任何对象。


人们对《庄子》中“凝神”二字,一般理解为指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人们可以举出“佝偻老人承蜩”、“梓庆削鐻”、“大马锤钩”、“若一志”等例子来。这种理解有片面性。其一,把“神” 仅仅理解为注意力等精神状态,而忽视了“神”与“阴阳二气”的关 系。其二,“凝神”指注意力高度集中,被理解为始终专注于一个对象,而不知道最后这个专注的对象也应该没有了。


人们片面理解的第一点,我上面说了,不再重复。关 于第二点,为什么最后连这个唯一专注的对象也没有了呢?笔者下面加以阐述。庄子之“凝神”,开始表现为专注于某一点上。若列御寇射箭“象人也”, 即神情专注象木偶一般。佝偻老人承蜩的故事中:“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 之知”,天地万物虽多,但只专注于“蜩翼”。大马之锤钩者“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只专注于钩。庖丁解牛的前三年,神情也应是很专注的。神情 专注一点,有利于去掉诸多“有心”的干扰,也就是去蔽的过程。不过,神情若 一直专注于某一点,这仍然难以达到道的境界。


神情专注于某一点的特点



1意志控制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有意注意是与意志相联的,而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的。要专注一点A,必须忘掉N(N代表除A 之外的一切事物)。这两个过程是同时的。它最明显 的是有意志控制。为了A,必须忘N;只有忘N,才能专注A。意志控制起着明显的作用。


2有待


只有忘N,才能专注A,也就是说,达到A,有待于忘N。故达到这种境界是有条件的。 显然,神情专注某一点,仍然是一种刻意的有心,仍然是有待,仍然是不自由的。这不可能 达到道的境界。只有最后连唯一的专注的对象也没有了,心灵才是自由的。如此说来,凝神最后就是一种不专注任何对象的无心的境界,“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 ”,至人对于外物,只是如同镜子一样反映,不去刻意专注。凝神时,开始要专注一个 对象,忘去应该忘的东西,最后就不专注任何对象了。


这一点,庄子说得明白:灵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崔宜明在阐述“心斋”时引用过上面这段话。 他说:……心灵本来并不“一”,故需要一个对象使之“一 ”;但心斋又不能借助一个外在对象使之“一”。所以,心斋之“为”一就成了一个自身干涉的循环悖论,而庄子的解决办法是,心灵应指向一个对象 (“灵台者有持”)以得“一”,但不能有意识地指向某一对象 (“不知其所持”),而任何对象都不能成为心灵的指向(“不可持者也”)。这话说得很费劲,实际上就是个能观与所观的统一问题。


通常的认识活动,都有 个认识对象,心灵为能观,对象为所观,认识就是为了达到能观与所观的统一。但心斋是为了获得生命自身的理性直觉,故它没有任何外在的对象,心灵既为能观、亦为所观。


我们可以发现,庄子讲的诸多神情专注的故事,如“佝偻老人承蜩”等事例,其实质是一 个做心斋的修炼而达到体道的过程。专注于一个外在对象,是因为“心灵本来并不‘一’,故需要一个对象使之‘一’”,这就是一个“去 蔽”的过程;但这个专注的对象“一”,最终也不能专注了,也就是如崔氏 所说“但不能有意识地指向某一对象(‘不知其所持’),而任何对象都不能成为心灵的指向(‘不可持者也’)”。


 专业学术,严肃易学,传播文化经典,打造智慧平台,传播正能量,天罡大师:擅长周易八卦、风水布局、奇门遁甲、梅花易数、麻衣神相。柳庄相法,阴阳宅堪舆之术,道家玄术,姓名学等,专注领域:企业投资咨询、建筑地产风水布局、家居风水布局讲座、名称策划等。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