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声声麦飘香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1-26 21:28:3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6:00自动收到鲁北特色原创新作

雨后初夏的清晨,清爽的风裹挟着一袭芳香从门窗缝隙挤进了我的卧室,在医院病榻之上躺了小半月的我,得以酣畅淋漓地呼吸这来自乡村四野的麦香,顿觉神清气爽。

早饭后,布谷鸟“布谷、布谷、麦子熟了;布谷、布谷、麦子熟了……”的鸣叫声随着初夏之末的阵阵暖风飘进了我的耳鼓。噢,再过十天就是“芒种”了,今年的麦秋眼看着就要到了。

俗语道:“四月里芒种四月吃,五月里芒种到夏至。”今年的“芒种”在农历四月廿三,“芒种三日见麦茬”,顶多再有半个月,那热辣辣的西南风里,那不分昼夜撩人般的布谷声里,那机器隆隆争秋夺麦的场景又会出现在眼前。

“芒种” 是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令。其中“芒”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的种子已经成熟,将要收割;“种”指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芒种”一到,麦秋就到了。

我的家乡鲁北,麦秋还有一个说辞:久病之人,一旦度过了“麦秋”,即有康复的希望。这也许是淳朴厚道的鲁北人民朴素美好的情愫吧!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循着布谷鸟的叫声,步入久违的麦田。凝视着绿中泛黄的大片大片随风起伏的麦浪,吟哦着白居易《观刈麦》中的诗句,飞扬的思绪,早已回到了曾经的麦收时光……

割麦

天还未亮,整个村子便睁开了惺忪的睡眼。男人们摘下挂在墙上的镰刀,霍霍地磨将起来。女人们则早早地擀下一摞油饼,煮上一笊篱茶叶蛋,烧沸一锅绿豆汤,为全家人备下整整一天的饭食。等到天蒙蒙亮的时候,你就能听到左邻右舍吱吱呀呀的开门声,朦胧间,人们手执镰刀急匆匆直奔麦田而去。

小时候,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机械收割还没有得到推广,人人持镰,男女老少齐上阵也就成了最主要的麦收方式。

在乡村,割麦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弓着腰在被太阳炙烤得热辣辣的麦田里,一垅垅心急火燎地割着,热气从脚下往上蹿,汗水则从头上顺着脖子往下淌,手背被麦芒刺得又痒又疼,腰酸得直不起来。

放麦假(那时麦秋,学校放半个月假)后的我,也拿着镰刀帮父母割麦子。骄阳炙烤在脸上,火辣辣地疼。然而一想到收了麦子磨了面可以吃到白面馒头或是白面油饼,劳累之意顿失,遂马不停蹄地紧随父母身后继续割麦子。

打场

割完麦子,再赶着牛车把麦子一车车拉到麦场上,卸下车,用木杈撒匀,然后一遍遍翻晒。一过晌午,套上牛拉石碌碡打场。打完一遍,再翻场,接着再打。打完场,挑场、堆场、扬场、垛麦秸垛麦穰垛,再就是摊晒那浸透着全家老小颗颗汗珠儿的金黄的麦粒,几亩麦子,没有个十天半月是完不成的。

翻场

及至工作后,忙里偷闲或利用可数的几天假日,帮家里麦收。由于割麦已经用上拖拉机,主要的任务就是打场。每天天不亮,就套上牛车或用拖拉机往麦场上拉麦。把麦子拉到麦场上,翻晒后用拖拉机打场或用脱粒机脱粒。几个妹妹、妹夫前来帮忙。一大家人有说有笑,虽说脏点儿累点儿,却满心欢喜但,因为收获的除了丰收的喜悦,还有浓浓的亲情。

脱粒

值得回味的是,小时候,麦秋时去外祖母家,外祖母总是领着我去麦田。从蜡黄的麦穗里专拣那些黄中泛绿晚熟的麦穗儿,掐几穗用黄绿的麦秸缠绑几遭儿,回家后,就着灶膛里柴草的余火熏燎,待麦穗儿的糊香味儿钻进我的鼻孔,我便迫不及待地想扯过来塞进嘴中。外祖母一把推开我的小手儿,说:“小馋猫儿,等一会儿,别烫着。”只见外祖母拿来簸箕,把熏燎好的麦穗儿在簸箕里上下挫揉,熏燎熟的麦粒儿齐刷刷脱落,抓一小把儿,吹一吹,放进嘴里,反复咀嚼,那带着糊味儿的新麦是那样的筋道和香甜。外祖母一边看着我粘着黑灰的嘴角儿,一边自言自语道:“新麦香,新麦甜,吃了新麦当过年。”乡俗俚语间透出善良的情结。

母亲也秉承了外祖母的传统,每年的麦秋,打完场,用“升”(旧时盛粮食的器具,是一种度量工具)装量一升新打下来的还带着泥土芳香的新麦粒儿,在淘米盆里淘洗上几遍,放入大锅中,添足水,大火焖,小火焅,单等一家人从麦场里收工回家,一人一小碗儿,看着我们兄妹几人香甜地吃着新麦,母亲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麦饭

现如今,联合收割机收麦已经普及,整个村子的麦子,用不了三两天就会收割完毕,再也看不到那起早贪黑争秋夺麦的原始画面了。

联合收割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一只布谷鸟鸣叫着飞向远方,打断了我的思绪。

刚才还是晴空一片、南风徐徐,转眼间,天阴了起来,潮湿的风中似乎有少许雨星儿。

“麦熟寒风”、“阴天麦上面”,但愿今年的麦子子粒饱满,有一个好的收成。

我走进麦田,掐几穗儿黄绿相间的麦穗儿,用两个手掌反复搓揉,待麦粒儿脱落后,两个手掌倒弄着吹一吹,捏几粒放进嘴里,仔细地品味那诱人的麦香。

“布谷、布谷,麦子熟了;布谷、布谷,麦子熟了……”和着布谷鸟撩人的鸣叫,我把手中的麦粒儿随风撒向半空,任凭熠熠闪光的麦粒儿刷拉拉落进麦田……

我虔诚地祷念:愿世间久病之人能够平平安安度过麦秋,吃上新麦!愿我那久逝的故人,也尝一尝这芳香的新麦吧!


作者:赵云平,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中心学校教师。

赵云平先生在《滨州文学》发布文学作品,请点击标题欣赏

老师教我学游泳

中元节里忆母亲

中秋的月饼甜又香

市井人生:老煽轶事

又到重阳登高时

那远逝在夜幕里的打夯号子

鲁北庄稼好把式(1)

鲁北庄稼好把式(2)

鲁北庄稼好把式(3)

祖父的羊皮袄

故园情难舍

鲁北往事:王家泉的传说

滨州洪拳大师传奇(1)

滨州洪拳大师传奇(2)

滨州洪拳大师传奇(3)

大姑今年正九十

正月二十五“填仓日”

寒食节里荡秋千

又是一年三月三

又到槐香四溢时

泥屋,我亲亲的记忆

责任编辑:左丽宁、王玉山;版式设计:东方。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欢迎关注

山东省滨州市最具社会责任感微信公众号

——滨州文学——

(jdlc2016)

投稿信箱:jdlc2016@126.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