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克勒”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0-01 19:46:14


01

        “老克勒”一词的含义非常具有争议性,同时“老克勒”也是最有趣的的上海话,有故事。

        一般认为上海话由几部份组成,最基本的语言是本地松江府的语言。

       上海话受苏州方言和苏北语言的影响也很大。比如“阿是”,“勿来讪”等来自苏州。

       有一些上海话的本源则来自于邻近上海的浙江地区,比如“阿拉”(我),小句(鬼),邪气等可能来源浙江的宁波。

        而“木牢牢”(许多),下作,则可能是来源于浙江杭州。

        作为开埠最早的中国城市,上海也有不少西化的词语,比如水门汀,派司等等。

        但是“老克勒”是最正宗的,真正产于上海本地的上海话,大概没有之一。这个词由两部份组成,中西合璧。

        前面是中文“老”,在上海话中也有很、非常的意思。后面的“克勒”则是英语的音译。

        “老克勒”是一个名词,是专门指一种人,一种形象。关于这个老克勒的精确意思,一般人用一句话也不太能说清楚。

        许多新老上海人对这个词有过多次探讨,甚至在国内的一些大的论坛上也见到对这个词的热烈讨论。

        一时间众说纷纭,各述己见,热闹非凡。

        被海内外人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绅士的著名作家木心,也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描述过在他心目中的“老克勒”的形象。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木心就是一位经典的老克勒。

木心

02

        木心曾说,“上海人一眼能看出你的西装是哪条路上出品的,甚至断定是哪家店做的.......

       凡高等洋服店,都用丝线手绣出阁下的中英文姓名,缝贴在内襟左胸袋上沿。

       衬衫、手帕也都特制绣名,衬衫要现熨现穿,才够挺拔活泛。

       领带缷下便用夹板整型。衣架和鞋楦按照实况现做......

       夏季穿黑皮鞋是贻笑大方的, 全是白皮鞋的市面。

       黄色和合色的--------春秋。

       黑色和麂皮的--------冬季。

        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

        出版多部著作。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

        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囚禁18个月,三根手指惨遭折断。

        他所有的作品,。 在1977年—1979年间,木心还遭遇软禁。

       1982年木心出国到美国纽约定居,木心最后出名,举办画作展,文学作品发行也是在海外。之后再慢慢流入大陆。

木心的行头


03

        从木心的一生来看,小时候家境不错,他与著名作家茅盾是远亲关系。        木心的少年时期是茅盾的书房里的常客,曾如饥似渴海量阅读世界文学作品。

       木心年青时就读于上海美专和杭州国立美专,最后令他成名是他的绘画与文学方面的成就。

        他的文学作品有浓厚的怀旧情绪,特别是旧上海的一切,这在他的作品《上海赋》中清楚表露无疑。这一切使木心无愧于最后一位绅士的称号。

        上海话“老克勒”基本是从英语过来的,大致有几种说法,各不相同,但大致都隐含有一种精致,高档生活的意思。

        这几个英文单词有一个词Carat,这是一种重量单位,专用来称量钻石,中文叫克拉,相当于0.2克。

        既然是用来称量比黄金还贵的钻石,当然是高档奢侈。所以用来当成老“克勒”的英文原词好像挺合适。

       另有Colour和Class,因为和“克勒”同音,也常常被认作为“克勒”一词的缘起。

        Colour是色彩的意思,可以引申为一群年纪虽然大,但生活比较丰富多彩的人。


04

        而Class表示级别,有‘经典、格调’的意思,一些被认为是老克勒的人自己更认可这个词,似乎更能体现一种绅士精神。

        这个词更能体现上流阶层,象征着品位和格调,因此更多地被看作是‘克勒’的英文原词。

        有一种看法,正宗的老克勒经历过殖民时期的上海滩,那一阵子西方文化统治着上海滩。

         一些出身背景不错,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欣赏西化生活,讲究生活情调和品质。这些人年老之后比较怀旧,木心就是其中的典型。

         克勒们外出最喜欢服装是风衣,礼帽和西装三件套。

         还有一个英语单词clerk可以译为职员,也被认为是克勒一词可能的来源。          当年在上海滩的外国公司职员经济上较宽裕,因为是外国公司,接触西洋外国人多,工作环境又比较西化。

        这些人一般出门时,头发梳的油光上亮,一丝不拘,苍蝇也站不住。

        穿着是西装笔挺,皮鞋锃亮,喝无糖的黑咖啡,听爵士乐等等。这群人看上去生活相当精致,也被认为可能是一个克勒群体。

        总之,一个人如果被称为“老克勒”,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位老先生生活不错,丰富多彩,品味高尚,值得人们羡慕。


05

        在上海是有一些人被认为是“老克勒”的代表人物,娄炳坤先生就是这么一位在报刊上被称为老克勒的上海人。

        百度上对他的介绍是这样的,娄炳坤,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影视翻译家。

        196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英美语言文学系,现任同济大学出国培训学院/德语培训中心 首席学术顾问。

        同济大学娄炳坤影视翻译中心主任、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主要成就如下。

        ⒈《金钱、疯狂、谋杀》 获 “全国第一届广电部译制片评比一等奖”(单独翻译).⒉《成长的烦恼》 获 “全国第一届译制片评比一等奖” (合作).

        ⒊《大饭店》 获 “全国第一届译制片评比二等奖” (合作).⒋《失落的世界》 获 “1997年译制片“华表奖”(单独翻译)

        ⒌1994年,获美国雪佛莱集团赠笔。

        都来看看,这才是正宗的老克勒。

        但上海本地也有一种说法,克勒实际在上海话中并不是如描述中的外来褒义词,而是一种含有调侃意味的贬义词。

        有些克勒们的生活也不如外表体现的那般光鲜如意。真正的克勒其实是上海话的“壳啰”,思为“壳子,空心外壳”。

        老克勒就是老壳啰,大概意思就是老家伙徒有其表,只是外表光鲜。


06

       可见,老克勒一词在不同人群和不同生活背景下,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因此,如果你打算称呼一老先生为“老克勒”时当慎之又慎。要是你打算调侃一下你的知心老友那就另当别论了。

        现在,老克勒多半成为一个怀旧的名词,但还时不时在上海滩上晃荡。

        比如有一家上海老克勒明星足球队,还经常有比赛活动。

       有一家老克勒餐厅,在上海有六家联锁店,专营老上海菜。据说味道极佳,深受老年人的欢迎,生意相当红火。

        大家有机会不妨去尝一尝老上海的风味,味都烤鳕鱼、排骨炒年糕、酒香草头等等都是上海经典菜。说起来,吃的时候当心舌头鲜的掉下来。

        还有一篇文章专门将上海的老克勒与北京的老炮儿比较,这两个都是老家伙在不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这是洋洋洒洒一大篇怀旧文章,有兴趣者可以找来看一看。

        大概各地自有称呼老者的尊称,除了第一个字表达了年长之外,后面都带有多少有点恢谐意思。

        比如,杭州就有老甲鱼的说法,有时还加上一句,这是只裙边拖地的老甲鱼。

        那就是在赞扬你是一位做人处事十分老到,经验十分丰富令人尊重的老者了。

        呵呵,当然你在用这些词时,要注意当时情景,因人而异,小心翼翼才对。


往期回顾:商品质量知识普及

                    大事,上海发现3

扫一扫,订阅青葱往事

*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