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中国,只有一个明白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4-24 20:32:24


1

公元前571年,中国诞生了一个伟人,一个世界上唯一的空前绝后的明白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老聃。

他出生的这一年,又恰好是周灵王泄心元年。

 2

周灵王统治的时代,是个什么样子呢?

史书上说:

泄心在位期间,周朝国势日益衰败,周天子威信日益低落。

各诸侯国通过战争扩张势力,大诸侯国无视周君。

强国伐弱国,连年战争,民生疾苦。

3 

公元前5467月,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弭兵会盟”。

宋国大夫向戍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会盟,调停两国间的战争,晋、楚、宋、鲁、卫、陈、郑、曹、许、蔡等十国有势力的大夫都参加了会盟。

会盟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谁破坏协议,各国共讨之。

 4

“弭兵会盟”成为春秋时期两个阶段的分水岭。

会盟以前,诸侯国之间的以兼并他国为主;会盟以后,却以各国内部大夫间的兼并为主。各国社会正酝酿着巨大的变化,各种矛盾交织一起,十分尖锐。

公元前555年,郑国执政大臣子孔专制,国人不满,在子展、子西率领下攻杀了子孔。

同年,莒国国君犁比公暴虐百姓,国人愤而杀死了他。

公元前550年,陈国贵族庆氏强征庶民筑城。筑城时,夹板脱落了,监督筑城的庆氏以残杀庶民来惩罚,,分别杀死了以庆虎、庆寅为首的大小监工。,惊呼难以再统治下去了。

5 

明白人老子,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多事之秋。

他冰雪聪明,敏而好学,加上自己的贵族身份,很快,就袭得了朝中的一席官做。

据《史记》讲,他任的是周室守藏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家图书馆或者是博物馆馆长。

老子勤奋好学,加上自己的官职优势,博览群书,通天绝地,不仅见地卓冠不群,对天下的形势,也看得很清楚。

他心里明白,周这个王朝,是没得救了。

 6

灵王死后,周景王即位。当时财政十分困难,连器皿都要向各国讨要。

有一次,景王宴请晋国大臣知文子荀跞,指着鲁国送来的酒壶说:“各国都有器物送给王室,为何晋国没有?”荀跞答不出来,让副使籍谈答复。籍谈说,当初晋国受封时,未赐以礼器,现在晋国忙于对付戎狄,自然送不出礼物来。周景王列数了王室赐给晋的土地器物,讽刺其“数典而忘其祖”。因故,历史上就有了“数典忘祖”的典故。

此时周天子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了。

其后的周悼王,在位一年就死了。至于他怎么死的,历史上有争议,极大的可能就是敬王篡位,杀死了周悼王。

敬王在位的时间倒是很长,统治了44年,但在他手里,吴越争霸,天下则是更乱了。

 7

面对天下的乱局,老子是很无奈的。

想给君王建议,却轮不上他说话。有时好不容易说几句,君王还不爱听。

斗又斗不过,换又换不了。

他很清楚自己的情势,哪天说不对了,还会把脑袋给搬了家。

罢罢罢,不如去也。如果待在朝里,即使君王不杀你,说不定哪天诸侯也会革了自己的老命的。

公元前516年,他骑了头青牛,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一边走,一边打瞌睡。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函谷关。

守关的官吏,名字叫喜。

司马迁在此说了三个字:“关尹喜”。这就给历史留下了迷雾。“关”是姓呢?还是关口呢?如果是关口的称呼,那这个人就应该叫“尹喜”。可这“关尹”如果是个官名呢?他就不姓尹。总之,叫“喜”是一定的。

 8

喜对老子说,你这么有学问,博古通今,认识深刻,咋就这么走了呢?

老子说我看透了,不能不走。

关尹喜说,走你也要给这世界留点什么吧。

老子说不留也罢。

喜还是坚持让他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

就这样,这个世界上就有了五千字的《道德经》。

 

既然叫《道德经》,讲的当然是道和德的事。

道是天地给人的昭示,德是人心对天地的体悟。

在老子看来,道就是规律,凡事都得按规律来做。违反了规律,你就离死不远了。

可他生活的时代,却没有人按规律行事。

老子把遵守规律的人,称之为有德。德是一种内心的修为,按规律办事,不偏不颇,不急不躁,不越不退,秉持中道。他认为这样的人才算是圣人,才有资格治理国家。

可当时大家都争红了眼,哪个人肯在心修德呢?

 9

在道和德的基础上,老子提出了“无为”的思想。

无为就是不作为,就是不管,任由百姓自己去做。用现在的观念来看,老子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由市场概念的提出者。一切由市场说了算,一切由人民自己做主。

可当时的统治者不答应啊,诸侯不答应啊。他的这一理念,被后来的儒家看作十分可笑。

即使在今天,还有人认为他非常可笑。

 10

一边嘲笑他的观点,一边还假装向他请教的人,就是孔子了。

孔子既嘲笑他的观点,又钦敬他的学问。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

南宫敬叔当然愿意,欣然前往。

这次谒见,不仅没让老子欣赏他,还被老子羞辱了一通。

这个故事,被庄子生动地记录了下来。

 11

孔子对老聃说:“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自认为很久了,熟悉了各种制度;以先王之制去游说七十二个国君,论述先王的方略,彰明周公、召公的政绩,却没有任何国君取用我的主张。这实在是难啊!是人们难以规劝,还是道理难以明白呢?”

老子说:“幸运啊,你没有遇到过治世的国君!儒家的六经,是先王陈旧的遗迹,这不似是留下遗迹的鞋子吗!你所谈论的东西,就像足迹;足迹是鞋踩出来的,难道足迹就是鞋吗!假如真正得道,无论去哪里都不会受到阻碍;失道的人,无论去到哪里都是行不通的。”

在老子看来行不通的思想,却在后来大行其道。

 12

后世出了个自作聪明的叫韩非子的人,自认为精通老子思想,写了《解老》、《喻老》两本书。

他摒弃了老子遵道守德无为而治的思想,从自己的理念出发,把老学尽弄成了市于帝王家的治术思想。

在他看来,老子思想中充满了诡道、狡诈、权变之术,以此而为,便可高枕无忧地统治那些愚民了。

 13

从此,两千五百年之中国,外面穿着儒家的衣服,里边揣着法家的兵器,南面而治,一统天下了。

而那些被统治的屁民,也如马致远的散曲所写:

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

怎一个名利了得。

 14

后世还出了个较为聪明的人,叫墨子。

他倡导兼爱,主张非攻,力主天下一团和气,谁也别打谁。

为了这一观念,他学习了许多防守战术,甘愿受苦,摩顶放踵,为宋国劳动人民吃了许多苦。

可那时的社会,怎么能不打呢?

不打能有更多的土地么?

不打能有众多的奴隶么?

他虽然很有能力,却没能保得住宋国。

 15

这世界,从不缺少聪明的人,尤其是不缺自作聪明的人。

伯夷叔齐,饿死不食周栗;

屈原,纵身一跳入汨罗;

司马迁,把卵蛋让人给割了;

诸葛亮,俯首甘为阿斗奴;

陶渊明,没折腰,却把五斗米折了;

嵇康,死后再无《广陵散》……

太多太多的人,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就是跟世界过不去,最后还是自己去了。

 16

天下第一糊涂蛋,怕就是方孝孺了。

燕王朱棣,抢了侄子的皇位,让他草拟诏书。

他也知道这江山是人朱家的;

他也明白,换谁不过都姓朱。

可他就是不草。他心里有个规矩不能破。

他不仅不草,还骂声震天,大骂朱棣篡权。

其结果,他被凌迟处死,还累及家人,被灭了族。

 17

读读历史,你就啥都明白了。

读读历史,你就会觉着——

三千年中国,只有一个明白人。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