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油炸货!长沙老口子下雨天都会站街排队买的老店 长沙客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梅雨季节的长沙,一切都是潮潮的。一条约莫只能容下一辆车通行的老街,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中喧闹着。靠近街口的位置有一块黑底黄字的招牌:马复胜。这是一家开于清朝光绪年间的老字号,从时间上来看,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店。


这家位于学宫街的“总店”不足20平米,门口的玻璃柜台和里屋一眼可以瞟见的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油炸货:小花片、大花片、油薄脆、结麻花,还有月饼、桃酥。


在等待的一小段时间里,有人举着伞买完菜来稍带些吃食回去,有些专程过来的,不一会儿已经装了一大袋,“提不起了,下次再来买。”有人骑着小电摩穿着雨衣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自称“马复胜第四代传承人”的马朋冒着雨走过街道,普通的面孔,略带口音的普通话,微胖,挎着个包, 是那种很容易就隐没在狭窄老街里的中年男人。


 他感慨着“顾客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不喜欢在老街里逛。” 他也很自豪老街没有掩盖住老店的名声——每年的营业额能有百分之三十的增长。这是老长沙们会争相来购买的老味道,这里吃出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记忆。




马复胜,百年油货铺,始建于1888年(清光绪14年),位于学宫街164号。售卖结麻花、小花片等食品。

1888年(清光绪14年)汨罗人马复生先生在长沙售卖油炸货,以谐音“马复胜”命名。

1960年代,开始有了店铺,经历了公私合营,设过办事处。

2000年,在学宫街重新开业。

2015年,在井湾子开设第一家直营店。今年年初,分别在马王堆和赤岗冲开设直营店。


守城门的前辈开起的百年老字号


1888年,清朝光绪十四年,负责看守长沙城门的马复生为了补贴家用,开始做油炸的面点小吃,提到街上去卖,还谐音把“生”改成“胜”,寓意“胜利发达”。这个名为“马复胜”的游动摊贩,后来渐渐做出了一些名气。按照马朋的说法,这事儿在《长沙县志》里都曾有过记载。


直到马朋的爷爷那辈,“马复胜”依然是提着篮子走街串巷的售卖,大部分时间会在南门口和轮渡码头。“后来我爷爷手里有了一个固定的店。大概1960年代,公私合营,马复胜这个小吃名号作为集体的一部分,曾经成立过办事处,后面又独立出来。”


这家店跟随时代多次易址。从起初的学宫街到北正街、最后又回到学宫街。“换了4、5次地方,不过都在这一块,一公里范围以内。”但有关老店更多的历史典故,马老板也谈不出来,“我不是长沙本地人啊。”他笑道。


1992年,马朋从湘阴乡下来投奔城里的亲戚 “当时为了生活,也没想太多。”那时候,在店里当学徒的马朋每天早晨5、6点钟起来生炉火,发面、揉面,捞蛋清,“全都是手工的,比如我们以前做结麻花都是要跳杠的,用一根竹竿压面,像骑马一样跳,现在我还记得很清楚。”


到2000年,马朋从爷爷手里继承下这家店,同时交给他的还有期望。“爷爷以前教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做人的道理,不能欺骗,对原材料不能差,要做良心……”

 

包装上的“马复胜”救了这家店


对于初当“老板”的马朋而言,这家店只是一桩在长沙谋生的手段,“当时没有什么品牌意识,就是做买卖。”生意也一度十分惨淡,“最差的时候一天只卖了40块钱。”


到2004年,生意突然“莫名”地好起来了。


马朋把原因归结于“老字号”的口碑,“以前马复胜的油炸货没有包装,就是在下河街买点塑料袋,称好重量随便堆在柜台上。后来我们换成有拉链口的塑封袋,专门印了品牌名字和地址。结果传播得很快,我带着货品去参加展销会、农博会啊,发现好多人都知道马复胜这个品牌,即使有的不知道名字,也会说,‘哎,这是结麻花啦,是以前学宫街那里的。’这些市场的认可都是超乎我想象的。”


“老字号”带来的还有顾客的信任,“以前对我们这种产品有个误解,觉得油炸货致癌,也算垃圾食品。但是这些年食品安全问题很多,顾客反而越来越接受我们了,觉得这是传统口味,是老字号,原材料更放心,反倒变成安全食品了。”


如今马复胜的油炸货,最大程度保留了传统技艺,除了因为产量太大而使用的压面机,其他都是纯手工制作。“主要还是靠手艺和良心,没有香精和泡打粉,比如要口感松酥一点就放鸡蛋。”


“食言”开分店,一天卖一万包油炸货


前几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马朋曾经反复表示“马复胜不会再开分店”。但如今他似乎食言了,不仅在长沙城内已经开了三家分店,今年还筹划在河西开第四家。


马朋这样解释:“一直以来我都在想怎么坚持把东西做好,没想到商业化和产业规模。去年下半年,本地电视台做了一期关于长沙老字号的节目,其中一位学者说起马复胜要发展的话必须开分店,否则维持不了多久。”


事关品牌存亡,马朋开始了第一次尝试:在井湾子开了第一家直营分店,“超乎了我们的预期,本来觉得分店会分散客流,对总店产生冲击。但是分店销售额很可观,而且总店生意更好了,每年的营业额能有百分之三十的增长。”今年年初,马朋又分别在赤岗冲和马王堆开了两家直营店。“分店让品牌更有活力,还能方便顾客。”他还在网上注册了微店,去年竟也有20万的销售额。


马朋在湘阴建了近一千平米的厂房,负责长沙四家店的供应。上半年的淡季,一天要做3000斤左右的产品。到了下半年,每天都要加班加点。生意最好的时候,总店一天可以卖掉一万包油炸货。“旺季的时候没办法想象,去年通宵上班的都有。分店腊月23、24就关门了,上午一包货就没有了,没办法,货跟不上,真的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中秋节的时候,月饼一天可以卖到3万个,每天排队4、50人很正常。”


 虽然生意火爆,但马朋却并没想清楚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我能做的,也只能在人工方面,在培训师傅上加大投入,能够做成怎样就怎样,具体规划做多少,没有想过。”


Q&A


Q:店里卖得最好的是什么?

A:现在卖得最好的是小花片,应该是上百年传统的美食吧。还有油薄脆和糖散,跟沙琪玛差不多的,然后就是月饼。


Q:都是纯手工,现在和以前的口味一样吗?

A:口味有变化,原材料和之前很显而易见的不一样。包括我们现在做的东西也要改进,不能完全按照老一套。现在的面粉、油、鸡蛋,都不一样。颜色,口感,要真正达到以前的水平的话,就不一样了。


Q:这家店存在了这么久,让你印象很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A:以前有个周南中学,很多现在已经7、80岁的老太太曾经在这个女校读过书,她们小时候在这里吃东西,找过来发现马复胜还在这里,就会拍照啊,买些东西带回去给小孩吃。这个店已经成了一种回忆,印象很深。


Q:有没想过要传承给你的下一代?

A:没有想过,社会发展不好说,孩子不一定喜欢。现在省内外的顾客都对我们的品牌有信任,品牌还是会延续。如果还要扩张的话就是专业团队的事情了,不在我的能力范围内。


采访手记


“其实我就是乡里来的咧!” 身材敦实的马老板并不羞涩于承认自己的出身。


十多岁从湘阴乡到长沙“学手艺”,机缘巧合接下家族里的这间小店,又误打误撞把生意做起来了,聊起这些故事,他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顺其自然”。


马老板对目前的生活状态相当满意:老街上往来的人群、油锅里翻腾的香味、喀嚓喀嚓的清脆咀嚼声,“融资、产业、规模、经营、整合”这些名词离他似乎很远,品牌未来的发展和传承?他说“顺其自然”吧。 不管怎么样,“没有给我的上一辈丢脸,把店越做越大了。”


他说百年老店没什么秘诀,就是凭良心做事。因为还是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并没有现代化的品质监控,他只能亲自上阵,“原材料都是我自己去采购的,自己的东西自己吃”

他也很享受这种作坊式的工作氛围:如今手下30多个员工,都是跟他做了6、7年的老伙计,并不担心有人出去自立门户,“他们都很安心在这里做,基本都是夫妻档,小孩也在这读书。他们做事认真,该有的待遇是我考虑的。我把他们当作这个品牌的一分子。”


这家百年老店,对于长沙人而言代表着岁月的味道与情怀;而对于店主马朋而言,不过是一场顺其自然的平淡生活。


本期福利:戳文末左下方大拇指为本文章点赞并截图,发送图片及您的“姓名+电话”至我爱长沙客(dxwchangshake)或大湘网(txhndxw)微信后台,随机抽取15位幸运网友,每人可获得一份马复胜经典美食:小花片。)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