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人,你还记得吗?没有空调的年代,你是怎么活过来的?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这首歌和此文很配)

唐山人,还记得吗?

以前没有空调的年代

你是怎么活过来的?

想来想去

生活君这条命,是爸妈给的

▼▼▼

聪明的妈妈

制作了这么个简易风扇

天气实在太热

倒一盆冷水在门口晒得滚烫的水门口地面上

“膨”的一声,变成了一股蒸汽

霎那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生生的叫着夏天

那是一种无伴奏声乐演出

大体是“热死他---热死他---热死他”

千篇一律的老调

小朋友起床后

先把当天的暑假作业写完

然后搬一只小凳子坐在奶奶身边

帮奶奶一起剥毛豆

毛豆子炒萝卜干

是寻常人家夏天主打的美食

很多小孩睡完午觉还要负责擦席子

炎热的夏天

唐山人中午一般都吃冷面、扮凉菜

看似很清淡的冷面

酸酸辣辣的很是开胃

菜式清清爽爽的

味道让人啧啧回味

那时候没有肯德基麦当劳,很少有小胖墩

大家的体型都是细长条的

吃完午饭,在地上铺上席子

吹着风扇,睡个午觉

午觉醒来,就可以吃冷饮啦!

走街串巷有卖冰棍的

背着一个三夹板木箱

也有的拎着一只敞口式的保温瓶

喊着熟悉的“棒冰缺伐棒冰”

问大人讨些零钞

奔跑着就出来了

棒冰是冷饮中最普通的

4分钱一根(断棒冰3分)

绿豆的、赤豆的、桔子的,样数不少

零钱要是稍微多一些

就可以买汽水了

早就忘了汽水多少钱

那时候喝到汽水的幸福感

和现在喝可乐的幸福感完全不同

大人心情好,或者发了奖金

就可以“高消费”――吃冰砖了

另外,大人单位还会发些防暑饮品

绿豆汤、大麦茶、酸梅汤等

大人不舍得吃

带回来看我们抢了吃

他们比什么都开心

后来生活条件改善了

家里基本都有冰箱


从小就展示出吃货底子的生活君

最让小伙伴欢呼的吃法就是拿雪糕呛雪碧

微微化开,奶泡浮了上面

味道么,特别像星爸爸家的雪顶XX

暑假每天下午,总归要来上这么几次!



百合绿豆汤是每天必备的解暑利器

肚子饿的时候,非常热的时候

一碗绿豆汤解百忧

夏天最舒服就是去游泳了

日场价格便宜,都是学生

那时候游泳池限制人数,每个小时都要清场的

大部分游泳池都是露天的

一个夏天下来

小孩子都晒得黑不溜秋的

但是很健康

华灯初上,弄堂口、高楼下面、人行道两边

陆陆续续摆满了躺椅

还有人把晚饭端出来吃

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噶山湖

一天的疲劳在此刻消失殆尽

有人一直睡到半夜

然后回家再睡

还有的贪图凉快

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

老底子没有电视机

露天电影就是最好的消遣了

矮凳排排坐、扇子摇啊摇

虽然蚊子多得来哈宁

但有得电影看,哪能还会挑剔?

“哆咪唆咪-----,哆咪唆咪-----”

听到洒水车来了的声音

就像听到了冲锋号一样

小朋友们几乎全都跑到街上

赤膊大军汇聚并跟在洒水车后面

享受着片刻的清凉和欢乐

那时候夏天人们都喜欢打井水

井水很凉

夏天用来冰西瓜,再好不过

而水管里出来的自来水

就同热水差不多

但是后来,井水就不让用了

小时候不做完暑假作业是不好看电视的

当然也有很多同学到返校日一股脑儿把作业抄完

也有很多学习好的同学干脆在暑假刚开始就猛做

全部做完就能开心过暑假了

那时候没有iPad没有电脑,也没有韩剧

电视里放的是《排球女将》、

《聪明的一休》、《西游记》

当时是没有卫视的

只有中央台有两三个频道

很多弄堂里有专门出借录像带的地方

90年代香港的武侠片、琼瑶片、四大天王劲歌金曲等等

都是靠着借录像带看完的

那时候

生活的节奏不算很快,

那时候兜兜里的钞票也够用。

唐山是我们的地盘,门口的小土堆是我们的乐园,每当日落西山天色渐晚,妈妈们会生着煤球炉喊各家的娃娃回回家吃饭。


爷爷、叔叔光着膀子,一小碟花生米就是下酒小菜。

那时候朋友同进同出,一个比一个仗义,街坊邻居间互相照应,不输给亲戚,随便喊一嗓子就有人搭腔,来我家吃饭。


你可以说这里的人胸无大志,但凡是上点岁数的人,都能跟你聊聊时事,说说故事。

唐山的小姑娘个个聪明懂事又讲究,谁都想娶回家当媳妇。这里的男人不是北方大汉,但就是能让姑娘们喜欢。廊坊男孩也体贴懂事。

就是这个美丽的城市,养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但不知不觉中,随着时代的发展,马路变得越来越平坦。

路拓了,房还在;房拆了,家还在;家没了,人还在;人变了,心还在。我的永远的唐山,永远的家。


老板说了

点一个赞 

生活君的工资就涨5毛~

编辑:大雄来源:网络

唐山生活君编辑整理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联系电话:7068111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