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孩子的反抗行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0-28 15:13:52

早教中心

4周岁后,儿童的体力日渐增强,活动范围扩大,与其他孩子的交往增多。如果不能在此期间学会有效地控制与生俱来的冲动,就会形成某些具有危害性的后果。此时父母长辈的引导作用就异常突出。如果能及时给予儿童帮助,明确无误地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可以的,使孩子逐步明白控制自我冲动的必要性,就能使儿童在满6周岁前后,基本上学会自我调节,有效地控制自己不去做出各种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否则,就将使儿童形成妒嫉、偏狭、自私、欺软怕硬、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等心理障碍。

    
如今社会上独生子女较多,许多孩子一直处于“小太阳”的地位。而一些长辈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智力而忽视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七零八碎一知半解地看了一些有关“创造力”的文章,便拿来做借口,为自己的溺爱放纵寻求心理平衡。比如:两岁大的孩子在墙上乱涂是正常的“探求”现像,而5岁的孩子再涂则是明显故意的反社会行为,因为他知道有许多纸可供他画画。但有的长辈反而怂恿,说是:他有绘画才能;儿童故意打碎东西,长辈主动找理由为他解脱:他想帮大人的忙;吃饭慢慢吞吞磨时间,却不许别人催促,说是:影响食欲,会生胃病;有意搅乱成人的桥牌牌局,说是:有参与意识;到处找小伙伴挑衅,被赞为;有主动性;明明是欺负比自己小34岁的婴幼儿,却被说成:喜欢这个小妹妹,逗逗他玩呢。……等等。

然而事实却是:长到78岁,也未见任何绘画才能;一不顺心便打盆摔碗;上小学了还要外婆喂饭,在家养成吃一顿饭要一小时的恶习,因而在幼儿园常吃不饱闹出了真正的胃病;无端挑衅反被别人抓得满脸是血;欺负比他更小的孩子造成邻里关系紧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极度的自私心理使他常去破坏他不参与的游戏;某项技能落后了,便大叫;“某某比我更差!”

    
这种以“保护创造力”为借口的溺爱娇纵,使儿童进入同龄孩子群体时缺乏协调关系的能力和竞争力,在短时间里成为心理和行为的落伍者。这种儿童内心的非正常愤怒无处发泄,便会表达为更加暴戾的反社会行为。

    
在长辈的怂恿下,这样的儿童从未听到过真正的“不可以”。其实,46岁儿童的某些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带有很强的试探
性,他在故意涂墙、挑食、恶意捉弄更弱的孩子时,正极其敏感地捕捉着长辈的反应。如果第一次遭到制止,他会很正常地迅速重复这种行为以求验证。大多数儿童便是在这种反复试探中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规范的行为准则。而一部分被娇纵的儿童,也会相应建立起与社会规范格格不入的行为准则。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