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通Spotlight 唤醒记忆的“砂锅小馄饨”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上海,已然冬天。

今年的冬,似乎比往年来都要早一点。天气预报的数值每天与体感背道而驰。

“你在南方的阳光里露着腿,他在北方的暖房里望雪飞,我在不南不北的江浙沪冻成鬼。”

网上的一句俏皮话,算是形象地总结了抗争在御寒第一线的全国人民的生活百态。

江浙沪的闷热,吓怕了非洲兄弟。江浙沪的潮冷,冷入骨髓,冷怕了北方汉子。

条件好了,现代化的取暖设备随处可见。早些时候,科技还没有那么进步的,这些都是想都不敢想。聪明的人们想到了许多简单有效但有点危险的保暖方法,不一一言表。

不过在这中间,印象最深的是,冬日的早晨,那一碗停留在记忆里的砂锅小馄饨。

砂锅不算是真正的“砂锅”,更像是一种不锈钢锅具。


小馄饨,江苏地区的传统小吃,有个文绉绉的本名,叫绉纱馄饨。小馄饨皮薄馅嫩,煮开了以后晶莹剔透,漂浮在汤碗之中。对于小朋友来讲,大小适合,甚是喜爱。无从考证是谁发明了小馄饨的做法。但是砂锅小馄饨的汤料从不简单,虾皮、榨菜末、紫菜、葱、蛋皮,依据口味可以再加香菜、辣或者白胡椒。

弄堂门口、街边,会有夫妻档每天大清早就推着推车搭好了灶台,摆整齐简易的圆台面和板凳,把煤炉烧旺等待着早起的人们。根据积累的生意经验,每天会备好大概馄饨的量。生意好的时候,便是一个人负责煮、收钱,另一个人,往往会是阿姨,负责现场包馄饨。包馄饨的手法无比娴熟,右手用一块小竹板,从一大盆肉馅中精准地挑起一块,左手拿起馄饨皮接住以后迅速一捏,便是一个小馄饨。所以许多时候,就算是当场包制一锅,到上桌,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在这个间隙还能和熟客、往来的街坊邻居聊上几句。

毕竟是个摊,锅具有限。砂锅的外层已经被烧成黑色,但是内里仍然被主人一丝不苟地的保持着最为洁净的一面。

早上起床后洗漱穿戴整齐以后,便早早地去馄饨摊位排起了队。小孩子期盼着今天的馄饨里能够多加一点好吃的蛋皮,大人们打量着隔壁的大饼摊,思索着今天准备吃咸的还是甜的来做搭配。

在寒冷的冬天,没有什么比一大早吃一碗热乎乎的砂锅小馄饨开启一天更温暖的事情了。

在收入并不发达的年代里,人们仍然绞尽脑汁在吃的方面大做文章。许多在那个年代发明的菜式,仍然保留至今。毕竟,吃为民生第一大计,马斯洛也把它归类在了需求层次的基础。如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味蕾早已被各式美味训练的挑剔异常,商家也在拼了命找新鲜的点子满足食客们的高要求。弄堂口的早餐摊也早已完成了历史的使命,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前那个一边娴熟地包馄饨一边和街坊邻里微笑攀谈的阿姨,也许已经盘下了店面或者早已退休安享晚年。

但儿时的味道仍然印刻在每个人的心头,是简单的味道,也是幸福的味道。闭上眼睛,煤炉升起的青烟、烧得啪啪作响的柴火、被蒸汽模糊了眼镜的小孩、被滚烫和饥饿交织的大人,与往来自行车的铃声、往来行人仓促的脚步,这是属于冬天的记忆。


图片素材来源:大众点评、网络

“颖通学院”微信公众号已经开通留言功能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属于你记忆中冬天的味道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