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都有的甜蜜回忆,您有吗?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说起酥糖,北京人肯定都有一段甜蜜的记忆。小时候路过卖酥糖的柜台,目光总会停留片刻,印有“大虾酥”的纸包成小包,整齐的码放在那儿。记忆中的糖纸应该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小时候,一般过年过节大人才会给孩子买糖,但是对孩子来说酥糖不是特别甜,所以不是首选,一般都会先挑巧克力、奶糖等糖。

酥糖是北京的特产,老北京人常叫它“小孩酥”或“小人酥”,因为它最早是小孩的形状,您是不是想到了西游记里的人参果。


早年间,北京的一些店铺和作坊把花生、芝麻等各种原料碾碎混合,然后将白砂糖加工成乳白色,将做好的糖仁包容起来,放进小孩形状铜制的制糖机内,凝固后,便加工出酥糖,剥开糖纸,便露出乳白色的糖果,整个糖果形似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孩,因此得名。


酥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老北京传统特产的酥糖一向享有盛名。北京京酥糖、上海奶糖、广州水果糖并称中国三大名糖。

解放后,实行公私合营,会做酥糖的师傅都去了国营工厂几十家私人作坊合并加入北京第一食品厂。作坊逐渐少了以至于不做了“小孩酥”成了这个厂的名品。


1963年,研制成功“红虾酥糖”,很快成为出口产品,并且畅销国际市场。几十年来,产量不断增加,仍满足不了客商需要。。


甭看小小的红虾酥,却体现了老北京的特点,做事儿讲究,从用料、工艺、火候,每个环节都透着“讲究”二字。红虾酥一律选用优质榴花砂糖,高浓度葡萄糖浆和“二八麻酱”,经多次熬炼拔拉折包而成。


红虾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酥、脆、香、甜”四个字。这种糖皮薄酥脆、糖馅层次清晰,吃起来香甜可口,不粘牙不腻口,吃后不留残渣。


在过去,酥糖算是稀罕物,酥糖制作受季节影响,到了天热时就不能做了,否则天气一热或一潮就不酥或发硬,就没法吃了保存和运输难度大,由于太酥,很容易破碎或散了,影响品相,无法售卖;无法大规模机器生产,只能采用手工制作,且保密性强无法采用大量人工,因此产量也受限制


不过因为酥糖独具特色,酥脆香甜,后来各地竞相模仿,生产出不同的北京酥糖,而且有的还打入了北京市场,现在一些地方还将酥糖作为当地的特产。


现在吃糖一般先挑酥糖吃,一是因为酥糖淡淡的甜味儿中包含的浓浓的芝麻、花生香味儿在唇齿间萦绕,回味无穷。更重要的是酥糖是咱北京的特产……

驴打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这一点连前人也发出疑问。《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可见“驴打滚”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糖火烧

糖火烧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缸炉烧饼原为河北省小吃,后传入北京,成为北京小吃。其特点是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姜丝排叉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据《天桥小吃》作者张次溪先生说:“旧天桥有专门卖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纸包装,加上红商标,时过年送礼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对这种小炸食前人还有诗称赞说:"全凭手艺制将来,具体面微哄小孩。锦匣蒲包装饰好,玲珑巧小见奇才。"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腊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听到了,多喜欢去买。

本文转载自:四九城


联系我们!



回答问题|提供节目线索|建言献策|请直接留言噢


BTV新闻频道

从2016年3月1日起

《这里是北京》

首播时间改为每晚22:40


BTV北京卫视

周末早上8:35

《这里是北京》跟您不见不散


长按识别二维码回答问题,

有机会获得更多独家资讯!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