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里的黄糕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听说每一个热爱写作的人

都关注了【洋葱厨房onion】

文 | 城阙桃花

图 | 网络

大同有两宝,乌金和黄糕。乌金是煤炭的美称,大同煤享誉全国,泽被深远;黄糕是黍子蒸制而成,色泽金黄,是当地最普通的吃食。黄糕与乌金并称为宝,是因其易种植,能扛饿,既上得了富贵人家的席面,又端得上小户人家的炕桌。 ——题记

1.  前言

 

周末的大清早,母亲打来电话,说是择了今天的日子搬家,让我们全家去吃油炸糕。孩子在旁边问,干嘛大好日子吃炸糕呢,不能吃饺子么?她爸在旁边接口,记住,咱这里有讲究,“搬家不吃糕,一年搬三遭”。

嗯,好吧。黄糕的讲究太多了,凡是有个事儿,都离不开黄糕登场。

母亲在新崭崭的厨房里,将已搋(chuai)好的黄糕掰成一小圆坨,我们姊妹俩将这小圆坨用手摊平捏圆,成一个巴掌大的小糕饼。将早已准备好的豆沙馅或是韭菜馅,放到小糕饼上,合起口儿。豆沙馅的捏成棋子形,菜馅的捏成月牙形,还给几个小孩子包了三角形的红糖馅的。



母亲将我们包好的糕放入油锅中,文火慢炸,等糕皮上黄橙橙的泡眼起来,就可以捞出来,外脆里香的油炸糕就能上桌了。

大姐还在厨房忙着找盘装糕,我已拉着母亲进了客厅。

此时的父母,皱纹纵横的脸上是掩不住的畅快,一辈子的辛苦,于他们而言,一次比一次住得好,就是得偿所愿的好日子。

于我而言,眼前其乐融融的温情,让我那颗善感的心早就飞往了那过去··· 


2.  童年时的糕,粗涩的隐忍

 

我小的时候,正是八十年代时,有两年学校里统一供应早餐,要用粮票结算。我们姐弟三人同时在一个小学,本来就是城中村的居民,哪有那么多粮票?母亲跑到校长那里,再三恳求,才换来了特殊的照顾,允许我们三人在家吃饭。

家里又能吃什么呢?眼看着学校的同学早餐吃面包,喝蛋汤,我却只能在家里吃块垒(莜面制成),喝糊糊(玉米面制成)。同学们好奇我在家肯定吃的比他们好,我往往茫然地谎称家有白面馍,早上母亲给烤成香脆的馍片,还蘸肉酱!

到了中午,早晨的糊糊和块垒早就消化殆尽,饿着扁扁的肚子进了家门。

母亲正在蒸糕,将黄米面(黍子面的俗称)用水拌好、擦好,在开水锅上坐笼屉,边上气后,边撒面,撒完盖笼呵气后,倒入盆中,然后用两手使劲搋(chuai)。刚蒸好的糕,烫的母亲的手红红的,母亲的双手在凉水瓢里迅速蘸一下,又迅速在糕盆里搋(chuai),这样来回的倒腾,母亲的脸上沁出一层细细密密的汗来。搋(chuai)好后,糕面上抹点胡麻油,母亲此时总是习惯地一拍糕,再将沾了胡麻油的手指一舔,就大功告成。

糕看着黄澄澄的漂亮,可是那个时候的糕面哪有现在的精细,吃起来总是满嘴粗粝感,经常嚼个好几口也难以下咽。



见我巴巴地望着碗里的糕不下口,母亲往往气不打一处来,“这么大了还不会吃糕,天天的挑食,想吃个啥。”
 
见我眼泪汪汪的可怜样子,父亲总是耐心地教我,“来、来、来,爸爸告诉你,吃糕啊,有讲究。一讲究,是夹糕前,将筷子蘸点菜汤,糕就不沾筷;二讲究,吃糕前,得将糕放进菜汤里蘸蘸,糕就有味道;三讲究,糕进嘴,不能硬嚼,嚼一下,就得咽,没听老话说嘛,‘一吃,吃个油老虎,一咽,咽个鸡叫鸣儿’,哎,这才对嘛,好好吃。糕最扛饿,那会儿的人出门前吃块糕,走四十里没问题!···”


每次的吃糕经一念完,我只好忍着不情不愿,将那块糕下咽。
 
我的童年时代,大概最不愿与人提及的,就是在一群真正的城里人面前,说起吃糕时,瞥见她们故作惊讶的眼神,“啊?糕是啥?我们家都是白面哎!”
 
可是,总有将这个糕吃出得意来的人,我的姥姥就是。


老人家一辈子什么饭都不会做,就会蒸黄糕。蒸好后,别人都是抹麻油,她抹酱油和盐,还给我讲过个笑话,——某外地人来,第一次吃糕,店家告给他,糕要蘸着吃,外地人果然一顿饭都没落座,临了结账,跟老板说,这糕吃着累啊!老板翻他个白眼,让您蘸汤水吃,您倒好,站立着吃,可不就累嘛!
 
那个时候,我心里鄙夷姥姥这种吃糕吃出得意来的人。在我眼里,黄糕天天当饭吃,就是一种赤裸裸的贫穷,而我,没打算过这种日子!


3. 青年时的糕,咽泪的希望

 

上大学时,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他的家庭是典型的农村家庭。两人感情到了见父母的程度,我惴惴不安地领着他进门。父母当时也没说什么,只是按照招待女婿的礼节,炖了鸡肉,蒸了黄糕。
 
席间,父亲细细地打问老公家里的情况,听说他是农村的,家里还有地种,眼神里明显闪烁了一下。母亲则是脸上暗沉。姐夫打了圆场:“今天的糕泡肉,真的挺应景,‘女婿上门,鸡儿头疼’,哎,你们村里种黍子吗?”老公会意地和姐夫谈论起了家里的地。
 
一顿鸡肉泡糕的女婿上门饭,就在姐夫的打哈哈,老公的谈笑风生,父母的晦暗不明中结束了。
 
终于还是要结婚了。
 
结婚那天的凌晨,我的几位姨姨在天还是黑洞洞的时候就起身了。在院里搭的帐篷中,蒸糕的,搋(chuai)糕的,包糕的,和馅的,还有熬羊杂的,五六位高声大嗓门的女人,嘻嘻哈哈的调笑,让凌晨的清冷中多了太多的热闹。
 


但热闹是她们的。我在炕上辗转反侧,昨夜本该吃到的“翻身饼”,我的母亲却没有给我烙。这在当地意味着什么?结婚后要受夫家压一头。这样的迷信我可以不信,但我在乎的是母亲的态度,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给我这样的难堪?
 
热闹同样也不属于母亲。临明的时候,我听着母亲悉悉索索的声音过来了。黑暗中,母亲喑哑的声音响起:“起来吧,待会儿接你化妆的车要来了,趁这个时候吃个油糕垫垫,白天你就没时间吃了。”说罢,转身又走了。我只知道,我脸上湿了。
 
穿上衣服起身,一个姨姨端着糕碗和羊杂碗过来了,压低了声音和我说,“二女,听姨一句话,你妈也难受。不让你嫁,怕你难受,让你嫁,你的那个男人家里也确实是没家底···以后的日子,俩人好好过,兴旺起来了,也就没了今天的事儿了。”见我不抬头,姨姨叹了口气,“二女,给姨先把糕吃了,这是个讲究,吃糕吃糕节节高,别把有奔头的日子自己给压低了。”
 
门外,是姨姨们嘻嘻哈哈的撺掇着母亲给邻居们送糕的嘈杂,是母亲跨出院门时二踢脚的此起彼伏,是人们大声念叨的“高炮三声送油糕”、“隔壁送糕,一替一遭”的家常俚语。
 
门内,是满面泪痕的我,和着眼泪,吃下油糕。
  


4.  现在的糕,生动的幸福


那年,女儿刚出生,我和老公参加国家在编考试。女儿过百天的时候,风雪漫天,我们俩要去报名点照相,风刮的刀子似的。

等到过午回家,女儿饿的哇哇哭,我却着急怕自己身上的冷气没除干净,忍着眼泪看着女儿挥舞着小手。

母亲赶紧递给我一碗刚炸出的油糕,“先把热油糕吃了,你吃的热乎了,再给孩子喂奶,孩子也就相当于是吃了糕过了百岁。”我急急忙忙吃糕,吃得直打嗝,那顿百岁糕,噎的我呦!
 
没过几天,考试了!刚过三天,成绩下来了!我和老公同时得中!
 
去婆婆家里吃庆祝的油糕,一向寡言的公公得意地给我碗里夹了糕,唠叨地叙说着邻居的羡慕,“他们竟然问我,两个人毕业那么多年,还能同时考中?这得学习多好?还有人说,参加考试上千人,录取就那么几十人,这家子出了俩,啥运气这是?···”
 
去母亲家里吃庆祝的油糕,一向沉稳的大姐风雪中赶来,父母两人也是唠叨着说着高兴话。老公却不合时宜地要求吃“鸡蛋碰糕”!要知道,像这样的日子,那该是炸油糕炖肉才应景!
 
母亲赶紧给炒了鸡蛋,老公吃着油糕,又讲“古”,“你知道鸡蛋为啥要碰糕?那个时候的人穷,想吃顿鸡蛋蘸糕也难,全家人吃糕时,都只是夹起糕碰碰鸡蛋而已,糕都吃完了,鸡蛋还好好地···”


“现在还用碰?真正是鸡蛋泡糕好不好!吃你的鸡蛋泡油糕吧!”我嗔怪地说他,一家人大笑。女儿在小被窝里被吓醒,好奇地盯了我们一眼,哇哇大哭···

那年,我们俩终于将看中的一套房拿到手。两人兴奋地回到婆婆家里,孩子还正在炕桌上写着田字格里的铅笔字。

婆婆将刚出锅的油炸糕端上桌,孩子还跟奶奶急眼,嫌本子被挤到一边了。

公公将炖肉端上来,“别给爷爷着急啊,让你爸你妈给你在新房专设个房间,你就有了自己的书桌了,你奶奶的糕盘就再不用挤你的本子了。”看着爷孙俩探讨着新书桌,我的眼底不禁一热···
 
那年,我们俩终于将看中的一辆车买下来。老公小心翼翼开到母亲家楼下,母亲的油炸糕还在锅里炸着,已经心急地扔下夹糕的筷子,探出头来看我们的车。老公一进门,鼻子嗅嗅,“咦,啥东西糊了?”母亲哎呀一声,赶紧去关火···
 
那年,结婚纪念日,我悄悄地在酒店订了髓油馅炸糕,做了两个好菜,等着老公回来庆祝。


谁料,老公很晚才回来,进门还提着个黑袋子。见我沉着张脸,将黑袋子往我眼前一递。

“看看,这是啥好吃的?” 说完还诡谲地一笑。

打开一看,竟然是一束玫瑰!我心里很高兴,这个不懂浪漫的人也会送这个?

“我想啊,这么多年,每次都吃炸糕,不如今年咱们用炸糕加玫瑰来庆祝可好?”

我只记得,当时的我没出息地竟然鼻子一酸···


5.   尾声

 

眼前,依旧是母亲新房里的饭桌。

酒席上,姐夫正和父亲,聊新房聊的热火,一看端上来的是油炸糕,很习惯地瞅了我姐一眼。我姐一笑,不搭理,母亲说话了,“放心,知道你要吃素糕,给你备下了。”

父亲也呵呵笑着说,“多少年的老理了,‘糕泡一碗五疙瘩肉,三疙瘩肥来两疙瘩瘦’,一大早地就把炖肉给你预备下了。”姐夫也是哈哈一笑。



父亲转而对我老公说,“不偏不向,你爱吃个油糕就羊肉,给你炖的可是后腿肉呢。”老公也是满面笑容地将杯中酒端起,与几人一饮而尽!
 
姐姐一边吃糕,一边埋怨母亲,“您也真是的,和您说过多少回了,能不自己动手蒸糕就别动手了,这个活儿现在都有饭店。”
 
母亲也只是笑笑,“那时候总想着多会儿能再不干搋(chuai)糕的活儿,这会儿是总想着再多搋(chuai)几次糕,日子越来越好,吃糕吃糕节节高嘛。”
 
父母的笑脸,大家的欢声笑语,让我知道,童年时内心的敏感,年轻时含泪的隐忍,这么多年生活的奋斗,就像是一块素糕,一块油炸糕,佐糕吃的不管是酱油、菜汤、还是炖肉,甚或是只碰一碰的鸡蛋,其实就是在向我们昭示,生活永远在那里,酸甜苦辣其实都只是我们内心的希望在涌动! 


题外—— “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十里的荞面饿断腰。”

 

精彩没看够,请看作者的其他文章

《小说接龙究竟接的是什么?》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在下方留言互撩、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文章转载须经洋葱厨房授权!

本公号文章不得用于微信外任何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阳光城尚东湾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