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8-24 01:27:41

作者简介:曾艳芳,湖南嘉禾人,年岁半百,还在追梦,自以为文字是内心的告白,是与世界沟通的窗户。

                

    (一)小孩盼过年

“小孩盼过年,大人愁过年。”这话听了多少年,说了多少年,在盼过年的年纪,没人会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到了愁过年的年纪,才知道,这话太实在了。

记忆中,儿时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大块的油炸肉,只有过年,才能“过人家”。“过人家”就能有好吃的吃,就可以穿漂亮衣服,还可以收到外婆和大姨小舅的红包,总之,过年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一段时光啊!

但是我儿时有关过年的记忆却不总是那么幸福。记得有一年的大年初一,天气晴朗,伙伴们在冬日的阳光下,三五成群地在晒谷坪里吹唢呐,那不过就是一个小杯子大小的竹筒,经过加工,在某个部位放了一片竹叶,孩子们对着某个小孔使劲吹,就吹出了嘹亮动听的声音。我知道,那个东西卖5分钱一个,大年三十那天一个外乡人来村里卖的,当时我就吵着要妈妈给我买一个,但没能如愿。这时,在这明媚的阳光下,邻里差不多大小的孩子们都在可着劲地吹,比赛着谁吹得最好最动听,只有我成了唯一的另类,心底的那种失落感无以言表,于是又向妈妈吵着要唢呐,不想被妈妈迎面扇了两个耳光,眼里直冒金星,于是哭得昏天黑地!哭着哭着竟然在屋后的石阶上睡着了。后来被邻居叫醒,邻居还批评妈妈大过年的,怎么就打孩子,让孩子在这样的地方睡觉……

那一年我大概四岁或者五岁的样子,反正还没有上学。

记忆中,过年时别人家的孩子都有新买的漂亮衣服,但我好像没买过。那时每个人家里都有好几个孩子,衣服都是大的穿了嫌小后给后面的弟弟妹妹接着穿。我是妹妹,理应接着穿姐姐已经嫌小穿不着的衣服。但是过年的时候起码可以穿没有打过补丁的衣服,可以穿那件平时舍不得穿,妈妈不让穿的衣服,这已经让我很高兴了。还有每年过年时,大年三十晚上都会有油炸肉、油炸豆腐和鱼。肉,起码可以每人吃一块,那是很大的一块呢;鱼也是,大家都可以吃到一到两块,豆腐却不限制块数的。那真的是幸福的时光啊!妈妈说,一年忙到头,也就是为了这一餐呢,吃吧,吃吧。可是,如果我们兄妹的筷子想要去夹大碗里的第二块肉,妈妈就会阻止了,说那要留到明天才能吃了,然后她会在装油炸肉的大碗里夹一块油炸豆腐放在我们的碗里,说“多吃块豆腐吧,肉里的油都附到豆腐上去了呢”。

小时候我有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既然大年初一才算是春节,才是新年的第一天,为什么大年初一早餐吃的,都是年三十晚上吃剩的饭菜?油炸肉是昨天晚上剩下的,油炸豆腐也是昨晚吃剩的,鱼肉其实已经吃完,剩下的鱼汤都成鱼冻了,连饭都是昨晚吃剩的冷饭,唯有包心白菜是大年初一才从楼顶取下来炒的……后来姐姐告诉我,那是年年有余的意思,还用手指着墙壁上贴着的鱼尾,说“年年有鱼”。“哦!”这时候我对于为什么每年大年初一我们家都吃冷饭冷菜还是似懂非懂。但对于为什么每年过年时家里杀鱼,鱼尾一定要贴在墙壁上,却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鱼”和“余”同音,是要祈祷来年不要再饿肚子,要年年有余啊!

记忆中,过年有意思的事情还有贴年画和对联。

每年过年,年三十晚上的晚饭都吃得特早。晚饭过后,妈妈洗碗筷,我、哥哥、姐姐三个人负责贴对联和年画。我们兄妹三个贴对联和年画也是有分工的。哥哥和姐姐先用面粉做浆糊,没有面粉的时候就干脆用冷饭代替浆糊,做好后用废纸沾上浆糊涂抹在对联的四周,然后哥哥叫我背凳子放在门口,摇一摇,看稳不稳,直到凳子不再摇晃了,稳妥了,才爬上去,先清理了门框上老的对联,再把新的对联比划着放上去。这时候就会有哪张是上联该贴右边哪张是下联给贴左边的问题,那是哥哥姐姐的学问,幼小的我还真不懂。比划好后哥哥会不断地问:没歪吧?没歪吧?得到我和姐姐肯定的答复后,才压实了,不让对联掉下来。然后看看哪里还没有服帖,叫姐姐将浆糊递过去,再涂抹一点,直到全部服帖了,才从凳子上下来,左看看右看看,觉得没有将上联和下联贴反,也没有贴歪,才满意,然后才去贴年画。也有不小心将上联和下联贴反的时候,这时候就得趁浆糊还没有干,小心翼翼地将已经贴好的对联拿下来,对调一下,重新贴好,那可是个精细的活,一不小心,将对联弄破了,那是会挨骂的。

贴年画也是一样,要先将墙上老旧的报纸、年画清理掉才能将新的报纸和年画往上贴。老旧的报纸和年画清理下来后,新的报纸和年画怎样贴,哪张贴在哪里,那可是有讲究的。比方说报纸,是要将整面墙壁全部覆盖的,而年画就因为家里买的少,只有那么几张,得要间隔着贴。所以报纸上有插画的地方就得想办法让它正好在年画的空隙里,这可以起到美化居室最大化的效果。所以哥哥姐姐在忙着比划哪张报纸贴哪的时候,我就只能在旁边递浆糊,或者等他们比划好了,直接将浆糊涂抹到墙壁上。

报纸贴好后就是贴年画。贴年画得先将像贴在墙壁上面正中间的位置,然后比划着左边贴开国大典那张年画,;下面一排则有在烈火中永生、炸碉堡、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等耳熟能详的有关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的年画。印象最深的是一张样板戏《红灯记》里李铁梅的剧照。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那时我的一个堂哥哥,老喜欢逗我玩,等把我逗哭了,就指着李铁梅的剧照说,你长大了,就会变成一个像她一样的人。其时我并不知道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却在听他这样说了后就不再哭了,改而盯着李铁梅的剧照看,觉得她身上的红花衣服好漂亮,头上的红头绳也漂亮,而她的大辫子好神奇……

再来说说压岁钱的事。

儿时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记忆中妈妈从来没有给过压岁钱。所谓压岁钱,那是“过人家”走亲戚的时候,外婆、阿姨等至亲的人才会从自己的牙缝里挤一点出来,在我们去给他们拜年的时候给的,也就一毛两毛钱。能够给个四毛、五毛钱的亲戚,那就是最有钱最大方的亲戚了。亲戚们给的压岁钱,在回家的路上就交给妈妈了,否则在阿姨的儿女们来我们家的时候,妈妈哪拿得出钱给她们的儿女打发压岁钱呢?至于说外婆给的压岁钱,那也得交给妈妈保管,为我们凑学费啊,要不然,一开学,学费到哪里去找呢?同村的亲戚,只有堂嫂会给我们压岁钱,她是偌大一个家族里,唯一一个善良慈祥、富有同情心、唯一一个我儿时认可的“自家人”。

儿时的压岁钱,没有红包袋子装,只是把角票折叠好了,在纸票的中间部分套点红纸就可以了。也有不拘礼节的,直接把一毛两毛的纸币在前来走亲戚拜年的大人小孩要回家时塞进小孩子的口袋,就算给了压岁钱了,孩子们也知道,不管有没有红纸套着,都是过年大人给的压岁钱呢。

那确实是孩子们眼里最幸福的时光,孩子们哪有不天天盼着过年的道理呢?即使再不幸的童年,有这样幸福的时光滋润幼小的心灵,那也是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二)大人愁过年

 小时候一放寒假,小把戏们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好久才过年,那种盼望,喜形于色。每每这时,大人们就会在旁边呵斥:你们高兴什么,烦都烦死了,还过年过年的,今年可没钱给你们买新衣服。孩子们听到这样的呵斥,知道并没有什么恶意,吐吐舌头跑开,自己玩去了。

每每这时,几个大人便也就着过年的话题发起了感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过年该置办些什么年货,得花多少钱,想什么办法筹钱过年。东家说自己家里有十兜包心白菜,留五兜给来过年,另外五兜卖掉可以买点板油;西家说,我家唯一的老母鸡下了10几个蛋没舍得吃,拿到县城区卖了,也可以换两斤油炸豆腐回来。多数人家里寄希望于埋在地里的甘蔗。最后他们异口同声地感叹:管他呢,反正再怎么也是过来不是过去!

嘉禾酒文化悠久而丰富,民间有爱酒的人“怪酒不怪菜”的说法。记忆中,每年到了12月大人们就开始做给来过年的水酒,好等到冬至这天下水。每个人家里都盘算着自己家有多少亲戚,得做多少酒才够过年招待客人。他们三五成群坐着聊天的时候,也会互相介绍经验,说一斗米该下多少斤水,酒才好喝。有个很有经验的伯伯就说,一斗米16斤,那就下16斤水啊,一斤米一斤水的冬至酒,神仙都说好喝。妈妈就说了, 我家没那么多糯米,一斤米一斤水,根本不够,一斗米起码得下20斤水。去年下了25斤水,酒是薄了,不过那个谁谁家里,一斗米都下了三十斤水,那酒根本就不好喝,喝酒就像喝水了。下20斤的话,应该还是可以的吧。妈妈说这话的时候,好像没什么底气的样子。那伯伯就说,糯米少的话,那就一斗米下20斤水吧,实在不行,那就还下25斤,你去年做的不是冬至酒,下25斤水酒可能差点,今年做冬至酒,多几斤水也关系不大,这年头,谁家的年都不好过呢。

那一年,妈妈在蒸糯米饭的时候,我守在灶火旁边,就想等着糯米饭蒸好后妈妈可以捞一碗出来给我吃。可是没有,妈妈始终没有像往年一样在蒸糯米饭做酒时给我吃一碗糯米饭,而是糯米饭一蒸好,就请邻居伯娘帮忙抬下来,用冷水浇在滚烫滚烫的糯米饭上。我失望透顶得快哭了,嘟噜着嘴。伯娘见了,就问:“没让你家芳子吃碗糯米饭吗?一年到头也没顿饱饭吃,装点出来给她吃吧?”“饭都没得吃,哪来糯米饭吃啊?本来就没多少糯米,再装点出来,就更没酒喝了。”“酒多点少点也没关系啊,你家亲戚也不多。”“亲戚是不多,有得一个怪酒不怪菜的亲戚,就够我受的了!”

原来,头一年过年,正月里小姨丈来给我家拜年,因为喝的酒薄,妈妈也没劝他多喝,小姨丈生气了,不顾天黑路远,死倔着走了20多里山路回家去了。因为是摸着黑生气跑回去的,家里人问为什么天黑了也不到我家睡,他就向亲戚朋友和邻里诉说,说到我家拜年,连酒也没得喝,怪妈妈小里小气!妈妈是个死要面子的人,哪里听得这话,发誓今年要做缸好酒,灌醉小姨丈。

这年正月,小姨丈带着他的儿子来我家拜年了。快到吃饭的时候,妈妈要我去叫远房的堂哥来我家吃饭。席间,堂哥不断敬酒,边喝酒边聊天,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堂哥说,“小姨丈哪,我六叔也就是你姐夫,其实只比我大两岁,要是他还在啊,今天你姐姐就不会让我来敬你酒了。你姐夫的酒量那可是牛啊,他也喜欢喝酒,没想到他那么年轻就走了,让你姐姐一个女人家带三个孩子确实难呢,你今后想喝酒就找我,我陪你喝,我们喝他个一醉方休!”他们越喝越起劲,真的喝了个一醉方休。

喝醉了酒的小姨丈被扶到哥哥的床上睡了。过了没多久就吐了一地,妈妈邹着眉头打扫,然后安排他的儿子和哥哥也上床睡了。谁知半夜哥哥一个人起来跑到我们的床上来了。原本就不宽敞的床,睡了妈妈、姐姐和我三个人,已经嫌窄了,哥哥又挤上来,被子根本没办法盖。妈妈要哥哥回自己床上去睡,哥哥说:“那个小姨丈喝醉了酒,一直拖被子,呼噜也震天响,我根本盖不到被子。我不回去。”那晚我们一家四口睁着眼直到天亮,谁也睡不着。

这以后每年小姨丈来拜年,妈妈都会要这位堂哥来敬酒,且说好了,喝醉酒后,小姨丈就得睡在这位堂哥家里,小姨丈的儿子就在家里和哥哥一起睡。堂哥和小姨丈倒是高兴,酒逢知己千杯少,每次都做到了一醉方休。

小姨丈喜欢喝酒,对菜却没有什么要求,是嘉禾人说的“怪酒不怪菜”的典型。喝醉酒后,小姨丈不骂人,也不打人,多数时候闷头睡觉,有时候也怕冷,就坐在灶火边烤火。这时候,妈妈就叫哥哥削甘蔗给小姨丈吃,说是吃甘蔗可以醒酒。这甘蔗是每年特地留着,等小姨丈来拜年的时候才削的。只有这时候削的甘蔗才是家里最好的甘蔗,这样小姨丈吃到了好甘蔗,心里高兴,妈妈脸上有光,而这些最好的甘蔗的尾巴就可以留着,给来做来年种植甘蔗的种子用,真是一举两得。

说起甘蔗,那可是那年月我们村里村民们唯一的经济作物,是唯一可以在年底换来年货的没被割掉的资本主义尾巴。

我们村坐落在钟水河畔,河边是千百年来河水冲击沉淀下来的泥沙,这可是种植甘蔗上好的田地。我们村里人种植的甘蔗是青皮的甘蔗,每到秋冬季节,河边甘蔗林郁郁葱葱,在蒙蒙细雨的日子里,那在雨中静默的甘蔗林,倒映在河水里,是一幅多么壮美的水墨画啊!

冬天打过霜以后,就开始收割甘蔗了。收割以后的甘蔗,一般都是就近埋进甘蔗地里,用沙土盖好后,待到快到年关的几天才去集市上卖,因为离年关越近,卖的价钱就越高。一年四季,农民可没有东西可卖,鸡鸭都成了资本主义尾巴,不准养了,只有这自留地里的甘蔗是合法的,可以到年关时挑到集市上卖掉换点年货回来。

为了多卖几根甘蔗,多换回点年货,种植甘蔗的村民们自己是舍不得吃的。记得小时候收割甘蔗的季节,我们兄妹会一起到地里去给妈妈帮忙,这样,那些又小又丑的甘蔗,我们就可以直接在地里就削掉吃了它,免得拿回家了。而那些高大挺拔的甘蔗,我们是舍不得吃的,妈妈也不准我们吃,那可是我们一年的收成,是要先埋进地里,等快过年的时候卖了钱给来买年货的呀,只有卖了甘蔗,我们家才有钱买肉买鱼。妈妈早就计划好了,甘蔗不能挑到县城卖,县城卖不上好价钱,只有挑到龙潭、麦市去卖,那里每根甘蔗比在县城卖高好几分钱呢。

可是卖甘蔗是个极其辛苦的差事,因为甘蔗很长,而妈妈个子矮小,如果捆甘蔗的时候捆得不好,在到集市的漫长的山路上,甘蔗捆随时有可能散架或者倒转起来,让挑甘蔗的人寸步难行,还会影响旁边的路人。好不容易将甘蔗挑到集市上了,卖的时候如果不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人多嘴杂的集市,你挑了一担甘蔗去卖,结果可能只收到一捆甘蔗的钱,哥哥在读初中的时候被妈妈逼着去卖过一次甘蔗,原本想着多一个人看着,免得被集市上的大人小孩趁乱多拿甘蔗,没想到哥哥挑的那担甘蔗因为没拿捏好哥哥的身高,没捆好,到了路上直打转,哥哥恨不得将甘蔗丢掉跑回来。硬着头皮挑到集市上后,两个肩膀都磨出了水泡,回来后伤心地偷哭了好几回,说以后打死也不挑甘蔗去卖了。

现在想起来,当年大人们愁过年,是因为手中没钱没粮,心里闹得慌。一年到头,忍饥挨饿,年关时候,还得考虑如何招待亲朋好友,那是怎样的无奈,怎样的煎熬啊!而如今人们生活富裕了,孩子们盼过年的心是一样的,可是大人们还在愁过年。他们如今愁的是春节几天假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旅游好?春运时候,一票难求,汽车站、火车站人山人海,寸步难行,想出去看看也不容易啊!还有那些大龄男女们,平时忙着工作,把自己的婚姻大事耽误了,可是追求婚姻质量的他们,不想将就,不想为了“人言可畏”结婚生子,也不想在春节全家团圆的日子,被大家追问什么时候结婚的问题,他们是最不想过年的一群人。至于说我自己,我也不喜欢过年。早先是因为我的父亲就是在我还不满两岁的那年春节去世的,所以每到春节,我就会陷入一种无尽的哀思,禁不住感怀身世,悲从中来。后来这种感觉渐渐淡了,还是不喜欢过年,是因为我不喜欢年俗里那些个请客送礼的规矩,亲戚朋友,互相帮忙互相照应都是应该的,为什么一定要在春节的时候你请我吃饭我请你吃饭,以这种形式联络感情维系亲情呢?联络感情维系亲情还有很多别的方式啊!我喜欢那种感觉,就是“有事联系,没事各忙各的”,大家给各自多一点自由,多一点空间,多好啊,圣人不是说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吗?

但是不喜欢归不喜欢,有些事情即使你不喜欢也得硬着头皮去做。而正是这种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的感觉,才是我最不喜欢的。

所以我也愁过年。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