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15部华夏美食纪录片,相信你的口水一定忍不住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26 02:56:33

一部《舌尖3》引来那么多口水,这就是单恋一枝花的痛苦,放眼美食节目,天下何处无芳草,这里精选了几部吃货纪录片,留给大家下饭用。


1、 中国之食文化 


这部名为《中国之食文化》的系列纪录片,是 1985 年由日本龟甲万株式会社策划的。龟甲万是日本一家有 360 年历史的酱油厂,它和丰田、索尼一样是日本著名企业。

据了解,当时这部纪录片主要是放在日本飞往中国的飞机上播放的,旨在让前来中国游玩的游客更了解中国人的生活。



整个纪录片一共有 5 集,分别介绍了北京江南广州四川的饮食以及中式料理的烹饪技艺。纪录片中,既有各地的代表平民菜式,又有国宴菜,全聚德、东来顺、烤肉宛、丰泽园等老字号也纷纷亮相。



1


京 味 儿

平民之味,宫廷之味



北京篇主要记录了北京普通市民的特色早餐、奢华的宫廷菜还有北京的特色烤鸭和涮羊肉


焦圈儿

油条

介绍完普通民众的日常早点,便转入介绍奢华的宫廷菜


燕窝全席

除了鱼翅、海参这些海上干货代表,视频中还展示了当时陆上珍品—— 熊掌

以及老佛爷最爱的糕点——豌豆黄、云豆卷。

介绍北京,当然还少不了烤鸭


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最好的一面,据了解,这些惬意吃喝的客人其实都是当时全聚德店里的员工



拍完烤鸭,摄制组来到了北京最好吃的东来顺羊肉店



2


江 南

鱼米之乡的名菜


「鱼米之乡」的物种丰富多样性,在这一集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清晨开始出售新鲜捕捞的渔获,一筐筐的刀鱼、鮰鱼、鳜鱼……满满的丰收喜悦。



在介绍淮扬菜时,纪录片将镜头投向了始于乾隆年间的正宗的苏帮菜馆——苏州松鹤楼



3


广 州


说到吃的,就不得不提到广东!在这一集中,你可以见到很多已经在餐桌上见不到的生物……如果害怕请谨慎点开这集……



在介绍完生物多样性的广州市场后,摄制组一转画风,开始拍摄广州的清新早茶。


清淡爽口的鱼片粥



3


川 菜

天府之国百菜百味


说到川菜,大家的印象应该都是辣辣辣辣辣辣,但是这部纪录片里居然没有提到四川火锅!!!


纪录片的开头从四川的地貌、气候开始介绍四川丰富的调料口味。



记述了市民日常常用的酱料咸菜等的购买习惯。



本集更有介绍了豆腐的制作过程,以及多样的豆腐品种、水煮牛肉、棒棒鸡、回锅肉等菜的做法。



5


技 艺

厨房所见,味之秘诀


最后一集是对中国菜肴技艺的总结


中国是一个对「食文化」特别重视的国家。受道家的影响,「医食同源」的观念也根深蒂固。



即便这部纪录片距离如今已经三十多年,低饱和和偏色的画面,直白的旁白,依然能够让人隔着屏幕感觉到香气!


我想对于一个普通吃货来说,能下饭的才是真正的美食节目。


2、寻味顺德


豆瓣评分8.9,这是一部比肩《舌尖》前两部的纪录片。


 

其实哥第一次看这部片也觉着画风熟悉,果不其然,该片的导演、顾问、配音都是《舌尖》系列出身,综合比较,它继承了《舌尖》的优点,就差一首BGM了。


 

据说顺德能够以食物为密码,让自己区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对于这个说法,哥是服的,顺德的美食在四季里流转,看得人心旷神怡。凤眼果焖鸡,猪杂粥,桑拿鱼,桑果炒鸡丁,天麻炖鱼头,豉汁打边炉、双皮奶……简直就是一部美食的A片。



看南方系美食的纪录片,总会给人开脑洞的感觉,一条鱼原来有那么多种做法,鱼、鸡肉与腊肉混合成一道菜。



一碗粥也能做出百种花样。



片中也有人物故事,好在食中有人生但不会抢戏,也正因如此,里面的人生也更温馨,看完哥能记住开大排档的阿姨,尤其里面那位包头共回忆儿时说的,躺在楼顶睡觉,鹭鸟刷刷飞过像流星。



3、水果传


上面都是餐桌上的硬货,该来点清新爽口的食物了。


 

一部豆瓣评分8.7的水果纪录片,总共六集,每一集都是让人食指大动口舌生津的美味,画面都是果汁四溅的诱惑力。


 

这里,有台湾邹族人从几十米高的大树上采摘下来的爱玉果。


  

对它的采摘,简直就是采集者与大树的较量,但回报也值得这份付出。爱玉果直接吃味道一般,但要是做成爱玉冰,老少皆宜,看着就爽嫩可口。


 

来自黄土高原的柿子,去皮、挂晒,再由西北风带走水分,揉捏果肉,使柿子软化脱涩,放入缸中发酵,葡萄糖和果糖形成一层诱人的白霜。


  

在东北的呼伦贝尔草原,鄂温克的族人在大兴安岭的黑土和寒冷气候中采集野生蓝莓,借助火和糖的作用得到果胶,收获冰天雪地的美味。


 

在日本酸酸的梅子成了少女对家的记忆。


 

每到收获的季节,贤惠的母亲带着可爱的孩子制作梅子酒,瓶罐中加入梅子和冰糖,倒入烧酒,经过时间的转化,美酒由此而成。



水果在一次次变身中,升华成加倍的甜与香。六集节目,从变身、异族、滋味、旅行、诱惑六个方面聊水果,叫的出名叫不上名的水果一款接一款。


(问:以上三种水果是什么?)


这绝对是好看、好吃、好玩的纪录片,友情提醒,观看时请保持房间明亮,并与屏幕保持一定距离,在手能碰到的范围内备好水果,以免“观后可能魂不守舍,有口干舌燥之渴望”。



4、小海鲜



作为美食类纪录片,别的纪录片都是让人看得馋、流口水。但《小海鲜》却让观众看得想哭。



讨小海,烹小鲜。


所有的气力,情意,坚守,以及聚散悲欢,终于化成桌案上的,一粥一饭。



对的上一个“小”字,总共只有两集,第一集叫“讨小海”,第二集名“烹小鲜”,介绍浙江三门沿海人的一粥一饭。



注意上面的海报,该片的制作团队也来自《舌尖2》,拍摄手法、配音、配乐、脚本故事都继承了《舌尖》前几部的优良传统,主线踏踏实实介绍好吃的。清蒸海鲈鱼、姜片黄酒蒸青蟹、花雕醉青蟹……



一碗海鲜面搭配小白虾花蛤,面条爽滑,浇头精彩。


 

蟹上灶,生姜去寒,黄酒去腥,一只肥蟹能顶一桌好菜……黄酒浸泡一小时,下锅蒸煮,蟹膏如鸭蛋黄,色泽红亮,丰盈油润。

啧啧啧,真乃小海鲜饱口福,百食不厌。


 

制作团队既然延自《舌尖》,当然也少不了人文关怀,只是这部片子温情却不刻意煽情。第一集有介绍藤壶采集人,他们在海岸岩石上,趁着白浪滔天的涨落瞬间,收割上面的藤壶,画面惊险,无需多言就知其中不易。


赶海人的气力,情意,坚守,就在这一盘盘的小海鲜当中。


5、舌尖上的新年


《舌尖上的新年》,是由《舌尖上的中国》原班人马打造的电影。


一部很有“年味儿”的纪录片。



片里从年前到除夕夜再到元宵节,拍遍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关于美食的习俗。


看过的观众都表示自己受到了暴击。


看这部片会对你造成暴击的有:重庆腊肉,豆酱 鲶鱼冻白米饭,手把肉,布里特包子,松皮扣,糖瓜,发糕,糕角,海鳗,星鳗,十八酿,三色蛋,红鲟米糕,香港盆菜,烧鹅……



港真,我还是第一次看文字看饿了。


但只有文字怎么够?不上图怎么看美食?


前方高能,非战斗人员请立即撤离!


萝卜酿▼

糕角▼

古井烧鹅

蒜苗腊肉

蒸星鳗鲞▼

九大簋▼


咦,为什么屏幕有点模糊。


原来,是你的口水滴下来了。



6、老广的味道


介绍广东美食的节目,已经拍了三季,广东人能吃、会吃的优良作风,在本片中有淋漓尽致的展示。


 

在《老广的味道》里,广东人吃的就是一个“上山下海,鲜在当下”。因为追求新鲜,所以格外生猛。前一秒还是欢快轻松的垂钓现场,转身就在给鱼放血了。


 

据说鱼要及时放血,才能保证生鱼片的新鲜,否则血液产生的酸性物质会破坏鱼肉的鲜度。



一群广东人三更半夜出去吃夜宵,也是血淋淋的生肉一堆。



节目对食物变化的描述细致入微,简直喷出香味。“铁网在炭火上烤的通红,各种海鲜准备就绪,嫩滑的鲍鱼在炉上,扭动丰腴肥美的身躯,由白嫩变的焦黄,喷清酒,待其快熟时抹上黄油,滋滋的响声,伴着深海的鲜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除了海鲜,广东的吃货还有山中的美味,上山采竹笋,披荆斩棘,谁也别想拦住我。


 

石缝里还能抠一点野草野味。


 

再有空闲就带着儿子下溪抓小鱼,看看周边有没有福建人。



还有,印象最深的是广东人对食物的关爱。一位大姐养了800多条鳄鱼,悉心关爱细致周到,当成孩子一般照顾,就连弱小的也要保证它能吃饱。


  

温情中带着感动,美好的人性得以升华,转身,这位大姐端出了一锅川贝枇杷鳄鱼汤。



7、新疆味道


这是一部有十多个民族近八十种美食的纪录片。


 

在新疆,街边的羊肉抓饭非常好吃,哥对此是可以打保票的,米饭焖着羊肉,肥而不腻还有点甜。不止好吃,而且花样繁多,甚至每个县每个村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整体而言,大锅抓饭要比小锅的好吃。



新疆烤全羊、烤羊肉串、米肠子、手抓羊肉……看这部片子,香味是可以飘出屏幕的。


 

你不得不服,多民族融合的地方,东西就是好吃。


8、台湾食堂



《台湾食堂》是以食材为主轴,譬如讲白米,讲黄豆,讲萝卜,讲人们怎么从大自然中收获,怎么去运用这些食材。记录的都是真人真事,里面的主角都是寻常人家,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也不是媒体宠儿,他们是美食的创造者,是“台湾食堂”的当家掌柜。


第一集《原味Amis 狂野台味》里介绍了两家创新阿美料理餐厅,其中一个就是“陶瓮百合春天风味餐厅”。




阿美族料理很“原生态”,他们不会放很多调味料,原味最重要。摄像大叔很不客气的评论说:阿美民族就是吃草的民族。

 


第十六集,记得金针排骨汤里,金针的浓浓香气吗?如果你跑一趟花莲的六十石山和赤科山,就会发现,这里满山都是漂亮的金针花。





第十七集,《客家三宝》讲的是客家菜。当地人都说,家有三宝:菜脯香,福菜巧,桔酱沾肉不得了。


说客家菜前简单介绍一下客家人,据说客家人本来是中原的贵族,来到台湾的时候等于是逃难。

 

第一个菜脯,就是萝卜干。萝卜好,萝卜叶可以吃,萝卜根可以吃,全身上下都可以做成料理。 

虽然食材很普通,做其实起来很费工。先是萝卜叶,腌制萝卜叶前,要把它简单晾干,再用手工搓揉,揉倒叶子变得深绿。这样才马马虎虎完成了一半。


至于要做菜脯的萝卜,选出细长一点的,一层萝卜一层盐地放进大缸里腌一个星期。




第二个福菜又叫长年菜,做起来比腌萝卜还麻烦。先要把采收来的芥菜用盐腌制成酸菜,然后暴晒成半干状态,再入瓮发酵三个月。




大家知道吗腌咸菜的时候,如果没有小朋友就不好吃吗?别想歪了,不是要从小朋友身上剜下一块肉,是要请小朋友去踩腌菜。


当地人的童年都有这段记忆:菜福菜。大人把孩子们的脚洗干净。他们就在上面一直跑,踩到半透明的时候翻过来、再踩。一踩就是大半天,常常到半夜三更才踩完。




如果有同学看到这里发誓再也不吃咸菜了,湾哥感到很抱歉。“踩咸菜”是一条普遍真理,湾哥不是故意要打碎你的世界观。


现在知道咸菜香为什么喷喷了吧?

 

食物和人一样各有“天性”,善于待物的人,连米糠也可以变成美味。这让不会做菜的湾哥很惭愧,需要看几集《台湾食堂》温暖一下胃。


9、味道云南



豆瓣评分:8.2。没有做作的变速镜头,也不会矫饰煽情。胜在材料丰富做法简朴。


简单地讲述饮食和饮食背后的故事。岁月更迭,生活艰辛,能唤醒记忆的食物,尝来叫人心酸。



10、原味



看完大鱼大肉,来点清新的。


《原味》,是一部美食微纪录片。第一季一共5集,每集25分钟左右。



别看是“微纪录片”,但影片的团队十分高大上。


导演任长箴,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导演之一。



主演欧阳应霁,是一位有着漫画家、美食家、文字创作者等多重身份的跨界人士。


欧阳应霁曾在书中提到“慢食运动”,正是“慢食”的概念影响了任长箴对《舌尖1》的创作。



《原味》拍的,是食物本身的味道。


不少观众看完都给出了五颗星的好评。



影片的画面,十分清新、好看。


桃▼

萝卜▼

白菜▼


隔着屏幕,似乎都能闻到泥土和露水的味道。


在这些主创心里,那些当地的、应季的、新鲜的食物,才是生活原本的样子。



11、走遍中国:食在八方



介绍了八大菜系的特点及其一些代表菜品,平铺直述,但还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12、日出之食



一日之计在于晨,作为大吃货民族,中国人早餐的花样当然不能少。《日出之食》第一季,就分别从北京、陕西、湖北、云南四个省份讲述当地的早餐文化,看最美的日出,吃最地道的中国早餐。



北京豆汁、炒肝、羊肉烧饼,陕西的肉夹馍、臊子面、水盆羊肉,武汉的热干面、油饼包烧麦、鲜鱼糊汤粉,云南的小锅米线、破酥粑粑、饵丝等等,花样多到数不过来。从今天开始,好好吃早餐。



13、川菜的品格



说起川菜,不由自主就想流口水。


不少人都说,看遍美食纪录片,看这一部时是最虐的。


因为——


太馋了。



纪录片一共分6集,各有精彩。


以味为本(咸味等食物本味)、热情奔放(各式辣椒)、天然质朴(豆腐)、出身布衣(冒菜串串等家常菜,这集最好看)、包容创新(各色菜系的融合)、乐在其中(名菜制作)。



下面这几张图,可能会让你心痒难耐。


火锅▼

串串香▼

冷锅串串▼


14、舌尖上的重庆


影片用平民的视角将重庆美食一一展示,配上重庆风格旁白,一切都显得那么重庆。



15、上海之味




里面介绍了13种美食哦,竟然还有吃货小怪漏掉的哦!

快来看看,歪果仁在魔都喜欢吃哪些上海菜吧!


小笼包


大闸蟹

大肠面

金山嘴渔村咸鱼


臭豆腐

白斩鸡


节目最后一站,他们去到了上海本地人家里,去品尝真正地道的上海家常菜——白斩鸡。



在最后回归到温情,小公举看到这里,也想马上奔回家,吃一顿妈妈做的菜~


— END —

所发布的文字及图片、视频除原创外,均来自网络。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