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复位手法及体会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颈椎复位手法
  一.卧位成角定点复位法
  (一)人员:1人即可,不需助手
  (二)优点:
  1.患者平卧,心理平静,有安全感;
  2.颈部伸肌及屈肌均完全放松。(坐位时总有部分肌肉不能完全放松)
  3.由于床面限制,旋转角度最大不会超过45’,不易失手,不易导致医源性损伤。
  (三)程序:手力牵引一成角调节--旋转复位
  1.手力牵引
  方法:双手颌一枕牵引,持续数分钟。(利用患者体重作反牵引力) 
  目的:
  (1)颈肌属横纹肌(随意肌),特点是可随意支配而自由收缩,但易于疲劳。手力持续牵引之目的是使颈肌产生疲劳,以消除病理性痉挛,使其失去抵抗,以利颈椎复位。
  (2)持续牵引,使颈部两侧肌肉均保持在均衡的被动拉伸状态,整个颈椎各椎体犹如被“肌性小夹板”保护固定,小关节处于闭锁稳定状态,不致因复位手法而任意移位。
  2.成角调节:
  成角:
  上段(C1-2):略低头(0-15度)
  中段(C3-5):轻度屈颈(15-35度)
  (3)下段(C6_7):中度屈颈(35-50度)
  3.复位手法:   令患者轻轻自动侧向转头至最大限度。术者一手手掌托住枕部,拇指轻轻定位于患椎横突部(勿须用力按压或推顶!)另一手扶持下颌,双手协调调整屈颈度数, 使成角落于患椎(指下会感到受力支点),再将下颌继续向一侧轻巧用力,顿挫旋转,并向后上方轻轻提拉-下,即可闻及“咔嚓”声响(拇指下可同时有关节滑动 到位之感觉),复位即告成功。其余患椎可按同法逐--复位矫正。
  (四)机理:
  1.由于低头或屈颈,使相应颈椎节段曲折成角,该部颈肌松驰,失去拉伸力,相应椎体暂时失去保护而处于失稳状态,给该部手法复位创造了条件。(而其他不需复位之椎体仍在牵引保护之下,仍处于稳定状态)。
  2.根据患椎所处位置高低,由低头及屈颈之度数来决定成角落点部位,(椎体高位一低位,屈颈度数小一大),医者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选择。
  (五)体会:
  1.患者仰卧,平静放松,有安全感,能较好配合。
  2.颈肌放松,术者不需用过大暴力去克服因某些部位肌肉紧张而产生的抵抗,因而患者无痛苦。
  3.屈颈成角于患椎,目的是使该椎体各关节处于失稳状态,因而只需轻轻旋转/提拉,即可复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且能事半而功倍。
  4.其他体位下(如坐位),某些节段(如中段)复位较易成功,而某些节段
  (如枕一C1-2,C6-7—T1)则复位往往较难。若欲达完全复位,则常常需用较大力量,并需辅以拇指/食指等用力顶推患椎,患者既感疼痛不适,术者也易因用力过猛而失手,若旋转过度,则可造成损伤,安全系数相对较小。
  5.某些坐位复位手法,有时需使头颈部处于后仰状态,但若遇有颈椎间盘突出尤其是有脊髓一硬膜囊受压的患者,此种体位下再旋转颈椎,因椎体后缘剪力过大,常可造成重大意外,危险性较大。故应视为禁忌体位、禁忌手法。
  6.本法自始至终均使颈椎处于牵引状态下,有利于减轻神经根之压迫,操作中不会加重症状,比较安全。
  7.卧位成角定点复位法可根据需要自上而下,对任何--个(或--组)患椎进行准确定位,复位成功率高,患者-般无痛苦,也不易造成意外伤害。
  8.一般情况下,患侧在下,先行复位,然后健侧同法调整,以求两侧平衡。
  9.在进行手法复位时,应把颈椎当作一个整体来调整,而不应仅局限于某一两个椎体单纯进行复位。另外,整个脊柱也应该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应把眼光仅仅局限于颈椎、胸椎或腰椎某一局部节段来看待。
  (附:顺便介绍几种比较流行的手法供参考)
  二.拇指推压旋转复位法:(以棘突左偏为例)
  (一)体位:患者坐位,医者站立于患者身后,胸部抵住并固定患者背部,勿使其倾斜移动。   

(二)手法:医者左手拇指抵住左偏之棘突部位。其余四指向上扶住患者枕后头部,右手掌托住患者下颌部,令患者低头45‘,再将头向左侧倾斜45‘,此时 右手顺势将患者下颌部转向右侧,待头部转动至最大限度时,医者两手协调用力,右手向右上方以轻巧之力顿挫旋转提拉,左手拇指同时稍用力将左偏之棘突向对侧 推压,此时即可闻及复位声响,术毕。
  三.肘抱下颌旋转复位法:(以棘突左偏为例)
  (一)体位:患者坐位,医者站立于患者身后,胸部抵住患者背部,勿使倾斜。   

(二)手法:医者拇指抵住左偏之患椎棘突,然后令患者低头30’,医者右手肘部自患者前方托住其下颌,手掌伸向左耳后部抱住患者枕后部,并徐徐将患者下 颌转向右侧,当达到最大限度时,再以一轻巧之力继续向右上方顿挫提旋,左手拇指同时将左偏之棘突向对侧推压,此时即可闻复位声响,术毕。
  四.推头拉颈侧扳法
  体位: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一侧。
  手法:医者一手掌抱扶于患者对侧颈椎,另一手掌压住患者近侧耳颞部,
  两手协调用力,反向顿挫推-拉(提),闻及响声,复位成功。
  注意:此法对老幼体弱及骨质疏松者不宜采用。
  五.卧位摇正法:
  (一)体位:分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三种,根据患椎偏移方向,决定取何种卧姿。
  (二)手法:医者坐于床头,两手协调进行侧方或前、后方向摆动头颈部,完成复位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医者俱乐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强烈推荐:这里有普及经络穴位、针灸拔罐、中药经方,艾灸刮痧、推拿理疗、正骨整脊,解剖针刀,中医刺血埋线,浮针腕踝针,美容,皮肤病,疼痛等专业发布中医养生爱好者和专业医师喜欢看的精品文章。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