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他流浪到濮阳;5年后,他在濮阳人的帮助下回到山东老家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28 05:24:10


12月29日,濮阳,有霾,更有阳光。当天早上8点半,一辆民政救助车辆从濮阳市救助管理站悄然驶出,载着一位特殊的“乘客”,带着似箭的归心,奔向200余公里外的山东曲阜市。

这位“乘客”名叫杨洋,是一位聋哑人。2011年11月21日,流浪至濮阳的他被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发现并救助。因为杨洋不会说话,不会用标准的手语,写不出家庭住址,也表达不出有用的个人信息,市救助管理站就安排他在市康复医院进行康复训练,随后又将他安置在市福利院生活。5年来,市救助管理站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杨洋的家人。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努力,市救助管理站联合“宝贝回家”志愿者,终于替杨洋找到了远在山东的家。

回家路上,阳光洒在杨洋的脸上,映着他的笑容,诉说着无声的喜悦。



流浪:“发现他时,他身上有一串电话号码”

每逢雨、雪、大风、高温、严寒等恶劣天气时,除了白天的日常化巡街,市救助管理站的当班工作人员还会在晚上7点至第二天凌晨继续展开巡街工作,主动救助街头的流浪人员。而杨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救助的。

“当时天气转寒,正值深夜。我们发现他时,他穿得破破烂烂,正在垃圾箱里捡东西吃。”据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回忆,他们将杨洋带回站里,为他登记了档案,仔细与他进行了沟通,“杨洋是聋哑人,不会标准手语,又写不出几个字。我们获取不到他的名字、家庭住址,文在他左胳膊上的一串号码,0537—4923206,就是唯一的有用信息。”

工作人员当即拨打了电话,却只听到“已停机”的提示。找不到家人,杨洋只能先在市救助管理站的救助下留在濮阳,一住就是5年。



心结:“看到他撸起袖子的动作,我始终不死心”

5年间,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为了找到杨洋的家,孜孜不倦地尝试了各种方法。

因为杨洋身上有济宁市的区号,工作人员首先联系了山东的电信部门,而电信部门回复称,号码停机后,详细信息只能保留半年。所以除了这个号码可能归属于山东泗水县外,工作人员毫无收获。

之后,工作人员为杨洋请了专业的聋哑老师,却遭到了杨洋的抵触与不配合。他们又带着杨洋来到公安部门采集了DNA,输入到全国失踪人口信息库,可始终没有匹配的消息传来。他们也将杨洋的详细信息输入到民政部门的寻亲系统、全国救助寻亲网;甚至还在手机软件“今日头条”的帮助下,将杨洋的信息定向推送给了山东泗水县的用户,却都石沉大海。

一位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杨洋的寻亲工作,她始终“不死心”,“我们会定期去福利院看望被救助的人员。杨洋是个安静、不喜欢表达的人,但一见到我们,就主动撸起袖子,把号码展示给我们看。”杨洋渴望回家的举动让工作人员心酸,也更坚定了他们为杨洋寻亲的决心,“对流浪人员的救助,经常难在寻亲,难在沟通。聋哑人、有精神残疾的人,会用乱写、乱比划、只言片语传达信息,这就是我们能得到的‘唯一真理’。杨洋身上有号码,有‘真理’,怎么能找不到家呢?”



转机:“在宝贝回家志愿者的帮助下,最终锁定目标”

“偶然的机会,今年10月份我加入了一个‘全国民政救助站寻亲微信群’。群里有‘宝贝回家’的创始人张宝艳及其他志愿者。能不能联合民间的公益力量?犹豫之后,我找到一位名叫‘老鬼’的志愿者求助。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2月26日晚上,“老鬼”发来了一个身份证照片,“我一看就特兴奋,心想八九不离十了。

据了解,“宝贝回家寻子网”及“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是一支免费为失踪儿童寻亲的民间公益组织,现有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的22万名志愿者,“老鬼”就是其中的一员。接到求助后,“老鬼”将寻亲任务交给了山东的志愿者“凹凸曼考拉”跟进。“我总结了有用的信息,抓住了细节。”志愿者“凹凸曼考拉”说,尽管得知电话有可能是泗水县的,他还是根据经验扩大了范围,在济宁市区域发帖,“帖子整理好后,就在当地的QQ群、微信群里‘炸群’。由于特征比较明显,成功核对到了一个寻亲启事。”就这样,工作人员终于得知了杨洋的真实姓名,也知道了杨洋的具体家庭地址——山东省曲阜市东瓦村。




回家:“啊嘞嘞”的歌声

12月28日,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与杨洋父亲取得联系并确认身份后,带杨洋洗了澡,换了新衣裳,并给他比了个倒“V”字的手势。“杨洋的眼圈立马红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杨洋之前曾无数次比划过倒“V”手势,在他的世界里,那就代表着“家”。

12月29日,工作人员护送杨洋踏上了回家的路。杨洋看着窗外,笑着,喉咙里不时哼着“啊嘞嘞”似的歌声。进入济宁后,他更直起身子,扒着车窗,指指窗外的湖,向工作人员比划着抓鱼的动作。与平常相比,兴奋地判若两人。

当天下午3点,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济宁市第一救助管理站的协助下,。杨洋的父母早早等在这里,一见到杨洋下车,他们“呼啦”一下围了过来。杨洋的父亲激动地感谢着工作人员,杨洋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杨洋的弟弟则忙着跟久未见面的哥哥用手势交流着,而杨洋,则默默地抬起袖子擦了擦眼泪。

“杨洋很乖,不打人,不偷东西,就是喜欢跑着玩。2006年之后,他就经常跑丢,我在他身上文了当时家里的座机号码。2011年10月,我正在地里收大豆,一不注意,在地里玩的杨洋就不见了踪影。”杨洋的父亲说,家人不间断地去周边的城市寻找,也求助过电视台,座机被停机后,找到杨洋的希望似乎更渺茫了。杨洋的母亲说:“逢年过节心里就特别难受,街坊邻居也总问,杨洋回来了没?我以为没这个人了,可还是好心人多,让我们一家团聚,好好过新年。”

在拒绝了杨洋家人拿出的财物谢礼后,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又忍不住叮嘱起来,“可以教杨洋学会写名字、地址,也可以在他的衣服上挂有地址电话的小牌子。让杨洋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不吵他,不跟他急,多鼓励他,慢慢他就不会再往外跑了。”


对杨洋的救助结束了。这是市救助管理站在2016年的最后一次寻亲旅程,却远不是他们工作的终点。工作人员说:“2016年,我们共成功救助流浪人员3400余人次。2017年,我们会继续用实际行动帮助在濮阳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也希望更多的社会公益力量、爱心人士能加入我们。”(记者 张晓静)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