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京南城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9-30 04:50:34

提起北京的南城,现在人们第一反应的是北京城区的南边,即丰台,房山,大兴一块儿。

但是北京的南城,对于一些北京人来说,却有着另一层意义。


那个北京“出了二环就是农村”的年代,老北京城似乎只有四个区--东城,西城,崇文和宣武。那个年代,东城和西城称之为北城;崇文与宣武称之为南城。有句老话叫做“宁要北城一张床,不要南城一间房”,我想您就应该很清楚这两个“城”之间的发展悬殊有多大。


2010年宣武与崇文正式并入西城与东城,“南城”一词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您走在北京街头,也还能够听到南城这一说法,但是这一说法,更多的指的是地理上北京的南边,再也不是那个曾经充满人情味儿的南城了。


很幸运,从出生我就被打上了南城人的烙印。

作为一个南城人,感觉从小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吃。什么南来顺的面茶,宝记的豆汁,黑窑厂街的糖油饼,南横街的小肠陈,磁器口的锦馨豆汁....咱南城孩子从小家大人就带着接触了,不为别的,这些都是南城的东西。就像我姥姥以前跟我说的那样“你会喝豆汁,只能证明你是个北京人;但是只有喝过宝记与锦芳的豆汁,才能证明你是一个南城人。”


作为一个南城人,打小学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逛。我家以前住在菜市口一带,所以什么牛街,法源寺,湖广会馆,天桥,天坛,宣武公园,陶然亭,米市胡同里的康有为故居,琉璃厂......。打我爸能把我放在自行车大梁上那天起,这些地方我就开始逛遍了。大人们说,这些地方都是南城的魂儿,南城的历史,没有这些它们,就不会有南城。


其实作为一个南城孩子,我最自豪的还是我们南城的胡同,俗话说“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赛牛毛。,我觉得这说的就是我们南城了。

”铁门胡同,奋章胡同,廊房头条,草场胡同”....无论你在南城的地方生活,总有这么一条胡同,陪伴你出生,长大,这里有你的故事,有你和发小成长的故事,你和那些老街坊的故事。


当然,作为历史气息浓郁的南城,有的胡同还有自己的故事,比如八大胡同蔡锷与小凤仙的香艳往事,校场口头条曾挤满了去菜市口围观戊戌六君子被行刑的吃瓜群众们,还有琉璃厂街记载着纪晓岚淘书买砚台的趣闻,花市大街曾经各种花店的招徕四方,安寓客商。


虽然说“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在曾经的一段时间我们南城是发展的慢了点儿,但是每一个南城孩子的家教和规矩却是和全北京一样的。什么“酒满敬人,茶满送人”;亲戚街坊之间“论辈儿不论岁儿”;家里来客人了“右都为尊”等等,这些老北京的讲究,规矩,我们所有南城孩子那懂起来也是一套套的。您可别问我们是怎么学会的,小时候为了记住这些规矩,不让吃晚饭,被打,耳朵磨出茧子熏陶出来的!


其实南城退出历史后,每一个南城人,最舍不得的,还是南城的那些人情味儿。那个时候南城的一个胡同有几十个门牌号,一个门牌号对应几十户住家;老街坊们夏天的晚上一起喝酒乘凉。谁家做饭少棵葱,缺个蒜,直接去老街坊家去借,一点也不客气;孩子们和自己的发小一起和北冰洋,吃袋儿淋,逮唧鸟,蜻蜓,后来这些孩子们长大了,胡同也没有了,但是这份发小情谊,却一直在每一个南城孩子的心里。


其实对于每一个来自不同区的南城孩子们,每个人关于南城,还有一些不一样的记忆。


宣武区瓷器们的牛B记忆

城南旧货市场--比起现在的淘宝好玩儿多了,没事儿净和父母一起来这里淘东西,毛雀虽小,五脏俱全。


清华池--南城爷们儿最聚齐儿的地方。


国华商场


宣武医院--第一次糖丸就是在这儿,后来还被家长带着去了后面的宣武公园玩儿。


师大附中--宣武区最好的中学,每次看见穿着北师大附中校服的,我都低着头走。


十五中--我的中学操场小,一有什么运动会老上这里举办,而且十五中,谁家孩子要是在这里上学,太牛了。


陶然亭--最有印象的就是大雪山。


北京工人俱乐部--学校组织看电影,表演节目,首选之地。


白广路电影院--第一次约会在这里,谁还没个青春啊


崇文区瓷器们的牛B记忆


崇文门菜市场--天福号柜台卖的那个大肘子可真香啊


红桥市场--元旦前夕,买贺卡来这里;后来旁边开了一个玩具城,简直对我就是天堂


搜秀--周末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这里了,对了,您还记得他的前身吗?叫做金伦大厦。


崇文文化馆--当年文艺青年的聚集地,还记得快板沙龙吗?


北京游乐园--承载了所有南城孩子童年的记忆。


以前,路上两个人见面,提到我来自南城,下一句一定是“呦,您是南城哪里的?宣武的还是崇文的?”

现在,路上两个人见面,提到我来自南城,下一句变成了这样“呦,您是南城哪里的?丰台的,房山的,还是大兴的”

原来,北京如今只有城南,再无南城!

PS:欢迎所有四九城的瓷器们关注咱“北京城的爷”公众号!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