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玉食•菁茅野稞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5-03 20:56:47

【随笔】

金鼎玉食•菁茅野稞

中国文学边缘化引爆了自由散漫诗体的勃兴

作者:刘文安


  新时代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一下子切入了传媒社会、微信时代。

  始肇于近几年美丽乡村建设的蓬勃发展,体验文化创意旅游的无穷魅力。我也进了寻觅乡愁微友群,基本上由一些老中青组成,大多历经了大集体的年月,在情感信仰中残存着一代人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尤其对乡土民情和农耕印记更多了份情思和张望。生命的鲜活也无时不在念旧怀想,从一些零星的物证里捡拾起对青春、对岁月的缅怀和追忆。

  惠风和畅,绿树红花,我们群友组团去了几个古老而美丽的村庄,一路寻觅一路歌,从静美田园、古槐老屋再到新农村。走在乡间小路上,纵情于青山绿水;在村落中走街串巷,留意于断壁残垣和废弃的老屋、以及散落草丛的碌碡和碎石残瓦……有的拍摄影像,有的吟诗作文,我就写了几首新诗寄寓心怀,我的诗作不拘于平仄韵律和起承转合,从文体上归于散文诗之列,有的说是属于唐朝以前的古诗体范畴,我也不在乎什么。不拘格律的诗作,应该是中国诗词边缘化、平民化的创作形式,我们姑且称之为自由散漫体吧。

  缘是乡愁与君同,漫卷宝都酒旗风。

  菁茅野稞有滋味,抒怀畅饮真性情。

  德艺双馨座上客,风云际会识凤龙。

  恭敬长天一杯酒,故园情思月明中。

  在诗句里我用了一个生疏的字眼“菁茅野稞”,在聚餐的时为了品味乡愁,吃到乡愁,大家绞尽脑汁,很较劲地点了小豆腐,青毛豆、熟玉米、落花生和荠菜之类的坡野之物,我遣词引用“菁茅野稞”,泛指时令菜蔬和坡野之物,在过去常常是对菜园里的白菜萝卜、扁豆茄子和韭菜辣椒,以及田野里野菜疙瘩的说法。那时候经济短缺,平日里粗粮淡饭,客人来了,却一点也不含糊,想着法子置办,说起来也有大人的辛酸,说出来也不怕笑话,有时候鸡蛋,油盐也有可能取借邻里街坊,充其量做个碗,韭菜煎鸡蛋啦,鹅蛋汆油炸果什么的,沉甸甸端上桌。常常向客人解释庄户人家“菁茅野稞”的将就着吃。有时也故作谦虚,甚为客套,明明有鸡有鱼的,也会说“菁茅野稞”的不成敬意。“菁茅野稞”就是对时令菜蔬和坡野绿菜的统称,有别于鸡鱼肉蛋的“荤硬”之菜,在现实意义上我却以为有着更加广阔的天地。走过曾有的繁世浮华,“菁茅野稞"为我们衍生出一份旷达和唯我的脱俗萦怀。至于平民化的诗作,也突破了词律平仄、押韵对仗的藩篱成了“菁茅野稞”,虽不荤硬,却也有着不加修饰,原生态的自然之气。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极其悠久的诗歌传统。《诗序》云:“诗者,志之所志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而“诗言志”就注定了它的社会作用。“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是用最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最丰富深远的内容,是一种最普遍的、也是最浪漫的艺术表现形式。古代的诗歌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初 ,渐渐完成了由乐府诗到古体诗再到近体诗的演进 ,其间齐梁诗人的重音韵 ,唐初诗人的重词语、 重对仗 ,是促使近体诗萌生的重要推动力。而演进的内容和结果 ,就是诗歌格律的日趋严密 ,并最终产生了标志唐诗鼎盛的七律和绝句。律诗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律诗,都要讲究对仗工整,做到起承转合,每一句需要平仄相反,字数相同,词性相近。单双句平仄相反,双单句需平仄相粘所谓平仄就是: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律诗的每一句都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由此,就把近体诗产生以前的没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诗称之为古体诗。古人在创作格律诗时,极大部分是严格按照平仄格律的正格进行创作的。格律诗在四种基本平仄谱式和三种基本拗救方式以外,所谓的拗救,这可以说是一种对审美更高意义上的追求。这种少量存在的不和谐,由于不对正格构成威胁,故反而形成了一种辩证意义上的缺陷美。还有出现了的平仄变体的特殊律诗体式,如丁卯体、顺风体、卷帘体等,对仗位置的变格有折腰体,偷春体等一些格律变体。后来又出现个平仄通用的九十同仄通用而字义不随平仄变化(新声为仄声),该字义可引申为通达无障碍。

  在唐代产生了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今体诗,宋代以后称为近体诗,包括全部的律诗和一部分绝句。中国现代格律诗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格律诗 ,指的是“五四”以来继承古典诗歌的格律传统 , 借鉴外国诗歌格律的长处 ,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和新诗特定的格律条件下 ,经80多年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 ,逐步发展起来并日趋成熟的一种新的格律诗。简而言之 ,就是不再按照旧体诗韵 ,而是按照白话口语的内在节奏来创作的新的格律诗。这里的“现代” 或“新” ,都是同“五四” 之前的格律诗相对而言的。何其芳也曾给中国现代格律诗下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 :“我们说的现代格律诗在格律上就只有这样一点要求:按照现代口语写得每行的顿数有规律 ,每顿所占的时间大致相等 ,并且有规律地押韵。”可以说这个界定是符合新诗语言 特点的。现代格律诗不能像古代的律、绝、词、曲那样严格地限定句数、字数、平仄、韵律等 ,而是要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 ,就其语言的节奏韵律和文字的整齐有序而言。新诗虽然不会被格律所束缚 ,但新诗却潜在地有着一种格律化要求。中国现代格律诗虽然不会定型为固定的格式 ,但它已经形成有几种较为成熟的体式 ,如格律体、半格律体 (包括新辞赋 体、新楼梯诗、新词曲体、 新民歌体)和民歌体等。

  不管怎么说,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诗经》把来自乡野的歌唱称为风,所谓“习习谷风,以阴以雨”,所谓“风雨凄凄,鸡鸣喈喈”“冬日烈烈,飘风发发”等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人间的歌声与天地的节律相应和,皆因风化成万物,决定着人间礼乐教化。《诗经》有风、雅、颂三体,雅和颂比较士大夫,就有些刻意、造作,唯有风才是大地的歌唱、民间的呼吸,悠悠苍天,言笑宴宴,远远超过雅颂,构成了文学的主体。如“十五国风”才是《诗经》里最美丽也是最重要的篇章。相比而言汉赋文采光华、词汇丰富、结构宏伟,但致命的缺点是一味歌颂帝王京都、游乐田猎、酒色求仙,迎合讨好统治者的好大喜功,不揭露社会真实面貌,不反映人民真实感情,铺夸的文风、艰涩的词句,冷僻的文字,按类罗列到几乎成为类书的程度,刘勰批评说“虽读千赋,愈惑体要”!因为赋“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就死去了。骈体文也是短命的。她对偶工稳,文字华美,对中国修辞艺术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不久就陷入了浮艳雕琢的沼泽而不能自拔。导致“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的后果。无论任何作品,当它不能感动读者震动社会的时候,也就是她走向衰亡的不祥之兆。因为旧诗词从语言到感情都远离老百姓呈现出衰败之象,所以五四运动领袖陈独秀,才振臂高呼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立抒情平实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艰涩的山林文学,建立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我以为近体诗在中国诗词中属于学术范畴,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出于严谨治学追求。我也致力于格律近体诗诗创作,志在传承中国传统的诗词文化和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我写诗就是七字八句,用来记事抒情,对平仄韵律,起承转合向来不懂,只是以潜意识里强调押韵,追求琅琅上口的基本特征,至于锤词炼句更是无从谈起,我始终没有放弃码字之乐。七八五十六个字,这样的篇幅让我写了好多年,写了好几百首,却没有几首像样的格律诗作,后来纠结于对格律的不得要领,便以散漫体说事,其实还是宽泛地融入诗词创作中,刻意追求诗歌意境和文字的凝炼。格律诗词历经千百年的发展,是一种高雅的文学形式,脱壳于格律的散漫体摆脱了格律的藩篱,也首当其冲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边缘化、平民化进程。

  伴随着大众文学和共享经济的全面深入,电子信息、大众传媒的广泛普及,媒介时代的文学观念开始向朴素、通俗、平民倾斜,文学表达从单极化的语言称霸向多极化的话语言说转变,传统不一定就是权威,严肃也不一定就是高尚。在这种话语言说多极化转变的刺激下,文学和文化审美对象、审美趣味发生大规模位移,快速地向世俗化、大众化靠拢。自由散漫体和网络传媒介体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边缘化,平民化进程。恩格斯说过“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现代诗歌的散漫体是一种大众文学,也是对近体诗的一场革命!在文学边缘化的今天脱频而出,惠及大众情怀。“风”来得正是时候,“菁茅野稞”解析文学的边缘化和平民化的形态,是绿色的、根植大地的原生态,也会成了中华汉语文学大众化和通俗化的美味精馔,钟鼎玉食。


  附录作者刘文安格律诗新作


  七律•风筝(新韵)

  春暖花开次第新,潍城郊野亦缤纷。

  扶风袅袅衷情长,凌空翩翩趣味深。

  鸿雁逍遥归故地,画鸢飘邈动春云。

  浮华抛却无杂念,一线纯真不染尘。


  七律•咏雪(新韵)

  恰似玉蝶当空舞,漫天寒彻翩然来。

  轻飏边塞梨花颂,徒惹谢家咏絮才。

  织就长天玲珑月,妆成大地玉瑶台。

  终为潇洒怀春意,落入梅林万点开。


  七律•咏松(新韵)

  蔚翠雄姿在险峰,一年四季树常青。

  晓迎云海千重浪,暮送青山万壑风。

  通地拔天凌翥梦,高山流水古琴声。

  探枝留影崖千丈,抒写华章淡月明。


  七律•立春(新韵)

  转过寒流大地凝,冰凌初裂暖回升。

  岁逐时序忙偷换,始发生机重相逢。

  云涌艳阳浮气暖,风驰碧霭露华轻。

  淑光明媚传春信,遥看梅花一树晴。


  七律•雨水(新韵)

  残雪消融洇大地,润泽草木始发生。

  荷塘绿水犹寒彻,杨柳新芽始翠青。

  远看迢迢山入黛,恍闻隐隐雁回声。

  开春欢喜杏花雨,风遣云烟漫碧空。


  七律•迎春花(新韵)

  暮冬残雪亦纷然,争艳霜天耐苦寒。

  脱颖腊梅争岁早,破冰金蕾送春还。

  黄馨烂漫枝头闹,翠蔓扶疏叶底喧。

  妩媚多姿花满树,芳心已许意绵绵。


  七律•题孤山(新韵)

  蔚翠雄姿揽邑胜,峰峦叠嶂入画屏。

  孤峰夕照食薇处,龙洞云开祀广灵。

  渺渺桂河云墨色,绵绵松谷碧涛声。

  焉知兴废昭贤庙,史载昌潍古景中。





  刘文安 从事电脑平面设计,报刊排版,网络建站和企业文化等。现为乡镇史志《鄌郚通览》主编,营陵书院网站站长。作品有散文随笔、文史撰稿、古体诗词和散文诗歌500多篇,代表作有《红梅傲雪图》《九曲河,母亲河!》等,作品散见于报刊和网络,曾获得过平面设计奖项和全国网络文学优秀奖,昌乐县作家协会会员,潍坊弥水文化学会会员。2012年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优秀农村文化人才”称号。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