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乡情】孙好武:娘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19 00:37:29

娘今年八十二岁了,精神依旧矍铄,晚辈们自然高兴有加。

打我记事起,娘就身体不好,隔三差五的常犯些毛病。但为了支撑这个家,带病坚持干活,成了惯例。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娘便成了一个坚强的人。娘的胆囊有问题,一不小心就犯毛病,症状像疟疾。说冷冻得要命,夏天盖两床被子也无济于事,说热热得要命,大汗淋漓。但娘总是一边干活一边打着寒颤,连说话都是牙齿打架的样子。这让我很难过……

上小学时,放了学一进家门,先喊娘,得了应许,方知娘在家,心里才踏实。然后径直奔向盛煎饼的垫子,手也不洗,先吃起来。那个时候,吃东西不讲究,一个煎饼一根咸菜条就打发了。我偶有个头疼脑热,娘总是给我做专门的病号饭,像下点面条、烙个小油饼、青菜加几滴油作馅捏几个水饺。现在看来是家常便饭,那时就是十足的病号饭了。实在是没有材料做病号饭了,就拿一个煎饼,里面捲上芝麻盐,用细线绳把底部扎好,防止奇缺的芝麻盐漏了,再把头部划嘴的乱翅咬掉,免得划伤我的嘴。吃了病号饭,我的病自然就好了一半。

那是上三年级时的一个早上,吃完早饭,正准备去上学,娘把我叫住,说:“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给你煮了两个鸡蛋,在厨屋大锅里扣着,你去偷着吃了,然后把鸡蛋皮扔掉,千万别让弟弟妹妹们看见。”娘的用意我心知肚明,那时家里穷,鸡蛋是不能尽情吃的。这事深深的铭刻在我的心底,至今无法忘怀,每每提及,两眼也总是湿润有余。不像现在的小孩,煮、炒、蒸变换着花样吃,还专门蒸蛋黄,说蛋清有过敏成分。

初、高中时期,农村生活困难。我上学要带饭,娘自己不舍得吃,也得给我调剂着吃。除了煎饼外,总要给我烙几个油火烧,里面加上葱花和细盐,既当饭又当菜。这是娘的发明,说我上学捞不着见个油花花(吃不到油)。那时吃面食是一种奢望,平日根本吃不到,只有过节、来客人、生病,才能吃到一点面食。除煎饼外,再加点面食,真是有过年一样的感觉。

失去父母的徐同学曾经告诉我,可怜天下父母心,趁现在父母双全,好好孝顺。当失去时,后悔就晚了。我至今把这句话牢记在心,所以周六回家探望父母,成了我固定之事。夏秋的每个周六,娘总是坐在大门口,翘首等我而归。万一有事未归,下周娘一定会问及缘由。2017年端午节假期有调休,周六照常上班。一时疏忽,竟忘了和娘提前说,中午时分,娘安排父亲给我打来电话,问我走到哪里了,午饭已经做好。我顿时如梦初醒,方知做了错事……

每当回家返城时,娘把家里自己种的蔬菜、水果留好装袋。分成四份,我、我妹、我孩子、我岳父,每家一袋。还再三叮嘱,这是自己种的,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同时,早早的在大门口选定好合适的位置,待我发动汽车,目送我远去,直至看不到为止……

有娘真好,有娘我们永远是孩子,永远长不大,也永远年轻。

有娘真好,娘是坚强的后盾,有了喜悦和苦恼,回家跟娘说说,得到的总是鼓励和拨开阴云的愉悦。

而我邻居家的叔就没这么幸运,童年的记忆里,叔总是在每年的清明节、七月十五中元节、春节等准时给他娘上坟,带上好多吃的、喝的,比其他人家带的祭品明显多。都是年纪一大把的人了,每次上坟都是嚎啕大哭一场,伤心极致,边哭边喊:“娘啊!快出来吃吧!现在不缺吃的了。”我只知道叔从小没了娘,却不知道为何这般伤心。问及家人,方知,叔的娘在四十年代初那个缺吃的年代,为了让孩子活下来,省下一口吃的给了孩子,把生的希望也留给了孩子,而自己却活活的饿死了。

听罢,我也就明白了为何“每次上坟都是嚎啕大哭一场”、“ 娘啊!快出来吃吧,现在不缺吃的了。”的深刻含义,呜呜……

写至此,我突然想起了多年前曾经看过的一部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词,让我们以此作为结束语吧!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投进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离开妈妈的怀抱,

幸福哪里找。

——2018.3.30(图片/网络)

《临朐》微刊征稿启事!(附:付酬机制)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