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漂泊十年青春(连载三十一章至三十二章)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06 23:41:15

第三十一章   持续报道

    《阳光周刊》记者姚海鹰的这篇《麦当劳废弃“毒油”流向何处?记者暗访惊爆黑幕》的报道一经刊出,就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新浪网、中华网等网络媒体纷纷转发,《楚天都市报》用了一个整版进行转载。

    报社内部更是高度重视,抽调了我,凯子,还有另外两人,专门组成了“麦当劳事件”报道组,配合姚海鹰做好持续跟进报道。

    我们兵分几路,奔赴湖北省环保局,湖北省卫生厅, 省卫生防疫站分头采访。

    湖北省环保局污染控制处张志祥科长向记者介绍说:"麦当劳店中,这种高温下重复使用过的废油,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苯类成份,已经根本不能食用,不仅人不能吃,动物牲畜也不能吃。"

  湖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管理局的李林富处长和孙斌科长,还找来专业科技书籍向记者介绍这种废油的危害性,书上写明:"植物油经高温煎或炸,生产制作某些油炸食品时,加热温度高,油脂反复使用,则发生高温氧化,这种氧化比常温时油脂酸败的自动氧化要剧烈得多;同时,食品中的水分会发生水解反应,致使颜色变深、粘度增加、持续起泡,这叫煎炸油劣变。这种劣变油的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基本全部破坏,而且经聚合作用会产生等大量有毒物质。"

  省卫生防疫站食品卫生管理处许四元科长介绍说:"吃这种油产生的毒副作用在医学上称为"蓄集中毒效应",它是慢慢在人的肌体中蓄积,使人慢慢中毒,不会一下子显出征兆,要较长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

     麦当劳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中。

     3月1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约见本报记者,就“麦当劳毒油事件”沟通了情况,并决定,立即组成工作专班进行调查处理。查处工作由武汉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办公室牵头,工商、环保、卫生等职能部门参加。

:对此事的查处要举一反三,趁势而上,要进行拉网式的大检查。对废油的处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尽快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章立制。坚决杜绝武汉市废油非法外流、污染环境、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现象。

    2002年3月13日,武汉麦当劳公司就餐厅发现“毒油”一事发表声明

  有关武汉部分媒体转载了《新经济报》刊登的有关个别餐厅废油处理不当的报道,现发表声明如下:

  感谢媒体对麦当劳的关注及监督。个别餐厅废油处理不当之事,绝非麦当劳公司规范性操作程序所导致,此事件是完全违背了我司操作规范的严格要求。对此事我司表示强烈的震惊!作为一家国际大型企业,我司一直非常重视产品的各个环节及规范操作流程。公司早就制定了回收废油的详细操作规范,并与武汉一枝花油脂化工有限公司签定了《废油回收协议》。我们所弃的废油,并没有以任何非正规渠道来进行售卖,而是个别餐厅经理违反公司操作规范,将废油当垃圾处理,结果被拾荒者利用于其他用途。这种作法严重违反了公司政策,我司已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

  我司将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麦当劳公司各项操作流程要求,在中国日益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的规范下,坚决杜绝废油流向市面。

  此致!

  武汉麦当劳餐饮食品有限公司

  二零零二年三月十三日


第三十二章  自曝内幕

   在我的多方努力下,终于找到了一名麦当劳员工,于是就有了这篇报道。      麦当劳员工自曝内幕

   采访手记:在记者的多方联系下,一位朋友告诉记者,他的同学曾在麦当劳工作过,记者当即与其取得了联系,没想到他很爽快地答应了记者的采访要求。3月19日下午5时,记者应邀来到了汉阳,与林先生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亲密接触。

    林先生:我在麦当劳干过两年

    见到林先生已是下午5:10分,比约定的时间超过了10分钟。林先生告诉记者,他其实早就来了,一直在旁边观望,林先生是一个很谨慎小心的人,在查验过记者的采访证件之后,明确地告诉记者,他已经看过了本报有关麦当劳的报道,觉得不够全面,自己在麦当劳做过两年,对麦当劳还是很有感情的,但一些具体问题,希望能够站出来说几句。

    林先生是在1997年民众乐园麦当劳招幕员工时录取进去的,和他同时招进去的一共有14人,除了11人离开外,其它三人现在都已经成了麦当劳的餐厅经理。林先生告诉了记者自己的麦当劳工作经历。

   “我是1997年初被招幕进麦当劳的,当时在民众乐园店,我还是一个普通的员工,在橱房、大堂、柜台都服务过。三个月之后,我被提升为麦当劳训练员,主要负责训练新员工,并在经理的指配下管理厂区、大堂、柜台等各个岗位的工作。97年底,佳丽广场麦当劳店开业,我做过第一批员工被调了过去。半年之后,我被提升为员工组长,属于麦当劳店最基层的管理人员,行使同餐厅经理同样的职权范围。1999年4月,我离开了麦当劳。

麦当劳:一个星期换一次油

    在麦当劳工作期间,我很长时间是在厂区工作,每月的基本工作时间是144个小时,加班由餐厅经理确定。麦当劳的员工有两种,一种是签合同的员工,另一种是临时员工,我是属于合同员工。

    通常在23点下班后,会有打烊员工继续加班直到凌晨2:30,有时候也会到早上6、7点。打烊员工在打扫完清洁后,会将废油放到一个方形的纸盒内,套上一个黑色的塑料袋,然后往里面放几块冰,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把油倒在里面,油很快就会凝固,晚上打烊后,有专门人员将其丢弃在垃圾桶内。

   在麦当劳,每个星期一称为“west”(丢弃)日,所有的废油和过期的半成品,都会在这一天进行集中清理,然后处理掉。

    星期一刚加入的油,晶莹剔透,可以透到锅底。在炸麦辣鸡翅、麦辣鸡腿的过程中,每天都会结成油泔,我们每天都会用专门的机器把油过滤一遍,然后把锅底清洗干净,再把油倒进去。

   在我工作过的佳丽麦当劳、民众乐园麦当劳、江汉路麦当劳都是每个星期换一次油,每个星期一将油丢弃。作为员工,我们一般只吃星期一、星期二的食品,因为这两天油是最干净的。

    一般滤油的程序是:先是滤薯条,然后是麦香鸡、麦乐鸡最后过滤的麦辣鸡翅,这样就不容易吃出窜味。滤油要用专门的滤油器,滤油器每天都是会清洗的。滤完后把油放在油槽里盖上盖子,第二天再用。

    麦当劳把废油丢进了垃圾堆

    在佳丽麦当劳、民众乐园麦当劳、江汉路麦当劳都是一个人收购废纸和垃圾,在厂区和后区有两个垃圾筒,有两个员工专门负责清理,个别时候会有收垃圾的人将废油丢边去。

    我在佳丽广场麦当劳工作期间就一直是这样,在佳丽广场后门停车场处有一个垃圾中运站,我们每次都是将废油丢入垃圾堆,我们就不管了。

   每个星期一晚上打烊,我们会拿一个大纸箱在里面放入冰块,然后将废油倒在里面,油很快就会结成块。每个星期会有两至三箱,几十磅重的废油,一般情况下都是由麦当劳员工丢到垃圾桶,也有时候是检垃圾的帮我们丢,收垃圾的人每天都是固定的时间来,并且通常还会请两到三个帮手。他们帮我们检垃圾,搬贷物,以交换的形式让他们将垃圾拉走,他们都是很怕我们,生怕我们不将垃圾给他们。

    我在麦当劳工作了两年,没有人告诉我们这废油有毒。作为麦当劳的管理售货员我也没有看见过有关麦当劳和别的企业签订过废油回收协议。至于收垃圾的将废油如何处理,我就不知道了,但我相信,废油有可能会流入个体餐馆。

我所接触的在麦当劳收垃圾的人,他们都很有钱,自己有手机,而且在老家还盖起了新房子。

    在麦当劳我看见过苍蝇、老鼠

    在佳丽广场麦当劳工作期间,曾经碰到一个顾客在汉堡里面吃出了一个苍蝇,顾客坚决要求赔偿,在店长的出面调解下,最后不了了之。照理说,麦当劳执行的是国际标准化管理,但我在操作间里还是看到了苍蝇,还有蟑螂,还有一次在贮藏室我发现了一只老鼠,把我吓了一跳!

    我们在星期一、二都 是非常按规定操作的,但在双休节假日却很不规范。有时候,一块面包掉在地上,会捡起来再用。

    在麦当劳各项规定都 是非常严格的,当班经理和执行经理必须每天对物品都有个数量统计,而且对west(丢弃)物的规定也非常严格,不能过多了超过这个范围,丢弃物太多,会对下个星期,下个月的采购有出入,对餐厅的经营会有影响,经理即使看见了也不会说什么。

   在佳丽广场来得麦当劳任职期间,我曾亲眼目睹一个员工不小心把一块刚刚运来的凝固的油掉在地上,出于工作原因,我让他立刻捡了起来,并丢进了油车。

薯条10分钟后还是卖给顾客

    每个员工在刚进入麦当劳时,都必须观看有关的麦当劳的教程录像,里面明确地规定了食品的保质期限。麦当劳规定薯条7分钟,麦辣鸡出锅30分钟之内,如果没有顾客购买,必须丢弃,但是这个规定在每个麦当劳里面都执行的不好。在我做过的佳丽、民众乐园、江汉路麦当劳店内经常是薯条已经过了十分钟,但还是卖给了顾客,这些食品吃是可以吃。麦当劳规定不能将食品随便丢弃。否则会无形增加运营成本。

    私下里,我们员工觉得油不新鲜,食品质量不好,就不吃了。员工每都有一餐工作餐,可以在麦当劳吃,也可以在外面吃,,在外面吃会有6元钱的补助,可以自己选择。一般在星期六、星期日我们都不会在里面吃,即使吃我们也会让操作间的员工给我们最新鲜的。

    麦当劳还有其它问题

    麦当劳规定:员工不论春夏秋冬必须统一穿着短袖,目的是为了避免交差感染,而麦当劳的经理却会经常穿着西服或毛衣出入操作间,这并不符合麦当劳的卫生规定。

    麦当劳还规定,生、熟食品不能混放,而经常会有新员工将生、熟食品放在一起,我在任职期间曾碰到好几例这样的事情。

由于工作需要,柜台员工在数完钱经后会直接调到厂区,一般都必须洗手。但每天都会看到员工搓脸、摸衣服,这样无形中也增加了细菌的交叉感染。

    记得当时我还在麦当劳江汉路店,当时的店长叫张店,第一副经理任进货经理,有一次进的货太多,一个星期没有用完,换过一顿骂了后第二天还是用了。

    后记:在采访过程中,林先生几次打断记者的提问,对记者说:“我对麦当劳还是有感情的,我只想客观公正地告诉你们事情经过,目的只希望麦当劳能够更好地成长!”并一再要求在文中不能用他的真名,记者答应了他的请求,毕竟他是真正地站在了消费者考虑的角度,说了几句公道话。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