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闻名世界的建筑大师——保罗·鲁道夫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17 22:40:46


那些闻名世界的建筑大师

美国篇



上一期在做诺爵爷的文章的时候,了解到他在耶鲁大学曾经跟从学习过的老师保罗·鲁道夫,福斯特的研究生时期的学习几乎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而他本人也说过在耶鲁大学学习的时光保罗鲁道夫工作室的气氛充满了活力和竞争感。


了解鲁道夫的人可能会知道他著名的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院的设计,他那张剖面图可能是每个人心中的经典。不光如此,他还是一个无比痴迷画画的建筑师,一直画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甚至没有时间去建立自己的理论。通过了解他的创作经历,我们可以简要看到现代主义由盛而衰的投影。


一生都在画画的建筑师

成长经历


在保罗鲁道夫的童年时期,他早早决心投身建筑,六岁的时候就说长大了要设计漂亮的教堂。命运在一开始也很恩宠他,学生时代他是被看做天才的设计师,同是格罗皮乌斯的学生,他有一众大名鼎鼎的同学,比如菲利浦·约翰逊与贝聿铭。


1948年鲁道夫以学霸姿态赢得了价值10万美金的旅行奖学金,之后去欧洲旅行游学至1949年夏天。作为教师,诺曼·福斯特和理查德·罗杰斯都曾是鲁道夫的学生。


因此在我看来保罗鲁道夫的身上总是带着一种天才的自傲,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设计上的创造力,和他对建筑空间与细部的细致追求。他的钢笔画也被批评家说成是“最后的个人英雄主义”。可能在很多人看来,50年,不论项目大小坚持用同一种看起来很费劲的方式工作也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



创作生涯

纵观保罗·鲁道夫的整个创作生涯,可以比较明显的划分为五个创作阶段:

一是在佛罗里达萨拉索塔的湾区设计时期。这一时期的设计,走的是“国际式”路线。


在富人区海滨别墅的项目滋养下,鲁道夫对于空间架构、材料构造、气候应对方面,积累了不少规模不大、完成度相当高的创作实践。其中 1950 年与 Twitchell合作的 Cocoon House,又称 Healy Guest House喜力客舍,堪称为成名作。

在这样一栋简单的单层度假屋中,鲁道夫按“国际式”的方法将建筑台“浮”在地上,以短柱支撑,建筑屋顶采用钢缆悬挂,并用胶合夹板构筑屋顶,钢缆端部固定于平台大梁上,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的结构体系。建筑的围护结构和周边的景色结合,虚实变化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魅力。


鲁道夫在萨拉索塔的创作还涵盖了照相馆、学校、商店、海滨浴场等设施,这一时期是鲁道夫将学院知识与时间工程相结合的初期。



第二个创作时期,是鲁道夫在耶鲁大学担任建筑系主任的这段时期。


虽然很多建筑评论都将鲁道夫的创作归于粗野主义一类,但鲁道夫创作的多样性在耶鲁才得以真正体现。如果说鲁道夫在耶鲁的第一个作品 Greeley Memorial Laboratory,还有一些生疏和试探的话。那么他倾注全部心力,不断打磨的建筑学院与艺术馆项目,则是其创作手法和材料构造的第一个高峰。

从这张著名的剖面图中,可以认识到这个建筑的精髓在于立体城市的功能拼贴组合,而不仅仅是风格的粗野主义。


在这段时期里,鲁道夫把现代主义构成发挥到极致,利用他本能的形式感和娴熟的钢笔手绘,留下了一组精彩的作品:萨拉索塔高中、Milam住宅、Parcells住 宅、Temple Street停车场等。


尤其是鲁道夫出于个人恶趣味,还经常把大师名作予以翻译,转换成自己的风格语言加以呈现,比如 Tuskegee Institut教堂向朗香教堂的致敬、En-do Pharmaceutical实验室向约翰逊制蜡公司的致敬、以及后来的 Bass住宅向流水别墅的致敬。



鲁道夫的第三个创作时期,是在设计中不自觉应用模块化、单元化、甚至预制装配探索的时期,比较可惜的是鲁道夫个人对于推进产业化和进行理论总结兴趣阙如,这也导致了其在建筑史上的声名地位与其能力实践之间的差距。


在纽约下城高速公路及周边区域开发规划方案等项目中,这种聚落式、集群化的构成方式愈发明显,成为鲁道夫最鲜明的的个人风格特点。


第四个创作时期,是鲁道夫比较沉寂的时期,在70、80年代间的十年,随着现代主义的热潮骤然降温,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风头正劲。这段时期鲁道夫的作品,基本上是纽约上层精英圈内的豪装公寓和小型住宅,这些作品上时尚杂志的多,建筑杂志报道的少。


从不追逐潮流、坚持一条路走到黑的鲁道夫风格不再符合流行趋势,保罗·鲁道夫这个名字很快变得黯淡起来,他在美国的业务越来越少,项目越来越小以至于不得不转战亚洲市场。

鲁道夫的晚年,在亚洲四小龙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成功留下一系列彰显资本雄心的标志性作品,成为个人最后的辉煌。这一系列作品咋看仿佛能纳入日本新陈代谢派的创作体系,但仔细琢磨后还是其个人的风格发展使然。1980年设计,1987年建成的新加坡Colonnade Condominiums高层住宅项目,是这一时期的起点。通过在立柱“森林”中编织各种住宅单元(平层、跃层都有),鲁道夫创造出了炎热气候下的高层“平层别墅”,理念不可谓不新。


保罗鲁道夫可以代表一种类型的建筑师,他们把建筑师看做是一个严谨而又严肃的职业,他们不慕名利,只对盖房子本身这件事感到着迷。


作品分析


1969年樱桃山,宾夕格林住宅坐落在宾夕法尼西亚州东部一座绿意盎然的山上,住宅看上去像一艘运动中被阻止的却保持平衡姿势的太空飞船


这座建筑的设计理念证实了保罗·鲁道夫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至7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里采取的模块式、积木式设计方式的实验性工作。其理念就是采用一系列连续的完全预制的标准单元,通过复杂的组合方式创造出建筑,鲁道夫称这些单元为“20世纪的砖”。最初的设计中,格林住宅是一系列工厂预知的折叠式模块,然后完全在现场装置组合完成。但由于建设的延迟和预算的约束,在现场几乎完全演变为传统意义上的结构体系。


建筑内部,空间在完全开放的平面上流动,在一个看似严格模数化的几何形体内联通并渗透。五个天窗投射的光线更强调了模块式的尖锐的锋利的端部。






参考文献《一生画图匠不辞为道伕》

A

BOUT ARCHITECTURE

关于建筑

     我们似乎什么都有了,包括一切工业化的产品,尽量适应了“国际式”设计的需要。但我们极少人知道应怎样运用我们的财富。驾车进入曼哈顿,仿佛揭开了产品目录。结构方法把我们的灵活思想扼杀,机械设备又摧毁了我们的计划,把我们的建筑变得瑞士的奶酪一样。 ——保罗鲁道夫




真的不关注一波吗


往期热文

窥探人性化的维度——《人性化的城市》之旅(一)

那些闻名世界的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

生活设计家——楼梯下的负空间激活计划

#Hygge灰格作品集分享# NO.1  | 代尔夫特硕士



Hygge灰格私房课

Hygge-Art灰格设计为立志海外深造的准设计师,提供关于作品集制作专属私房课程。经过专业老师评估沟通,结合每个学员自身特点情况,制定独一无二的学习进阶方案。私房课内容涵盖作品深度设计、软件专业支持课程、线下面对面辅导、申请方案定制。优秀学生,Hygge灰格将推荐给欧洲知名的设计事务所实习,拓宽视野,设计能力全面进阶。


更多关于设计作品集制作及留学信息

尽在Hygge公众号:HyggeArt灰格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