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3个习惯让体内湿气越来越重!中医教你祛湿秘诀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6-05 09:59:46

人民健康

一切为了人民健康

一切为了人民幸福

关注


生活方式不健康,湿邪就容易入侵。它无孔不入,而且从来不孤军作战,总要与体外的邪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


湿气遇寒成为寒湿,遇热则成为湿热,遇风则成为风湿。


如何判断我们身体里是否有湿?


看看是否收到身体发出的5个求救信号,就能做出判断: 


总觉得身体沉重,浑身不清爽,腿像灌了铅;


满面油光,毛孔粗大;


舌苔很厚;


大便黏腻,马桶总冲不干净;


总觉得身体沉重,浑身不清爽,腿像灌了铅;


以上这些信号都与湿邪的特点有关。湿性重浊,所以感受湿邪后,会觉得全身非常沉重,好像被什么东西捆住一样,不清爽。又因湿性趋下,容易侵犯人体下部,故双腿沉重尤为明显。湿性黏滞,停滞于大肠,则大便总是很黏腻。


湿邪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


人之所以会感受湿邪,跟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也就是后天修为毁坏了我们的体质。


三个习惯导致湿邪入侵


饮食结构不合理


病从口入,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了过多的高热量食品,比如洋快餐、油炸食品、含糖饮料、酗酒等,且三餐分配不合理,晚餐过于丰盛。 


体力活动少


体力活动明显不足,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坐着,上班坐在桌前,下班以车代步。 很多人常说“我一天到晚都很忙,哪有时间去锻炼”。殊不知,腾不出时间锻炼的人,早晚要腾出时间看病。 


疏离自然


人和大自然越来越疏离,尤其是夏天空调的使用,对我们的身体非常不利。 夏天出汗本是一个散湿的重要途径,可一进到空调房间,汗给收了,该出的汗出不来,该消耗的消耗不掉,身体里势必堆满了垃圾,堆满了湿邪。此外,有些年轻人觉得淋着雨漫步是件非常浪漫的事,不经意间湿邪也会入侵。 


中医教你如何祛湿


勤运动避免潮湿环境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毛以林建议,用以下方法除去身体浊重湿气,恢复神清气爽。


勤运动。少动、饮食不节制及压力大,造成湿留体内。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试试慢跑、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健身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运用芳香、发汗及苦温药材,也可去湿。运用植物香气来对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如南方人随身携有艾草蒲杀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门口挂把佩兰、石菖及艾叶,取下后用来沐浴,也可消毒杀菌。


避免潮湿的环境。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如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水分摄取要适量等。


健身时,切忌在春天早晚绕楼散步,这在多湿、多风的春季尤其不能犯忌。


体质较弱者更要注意,春天本来就多湿、多风,楼与楼之间的风更是强劲,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人体很容易受凉,引发血压波动而导致发生疾病,这对于平时运动不足的年轻人或是老年人,更是危害大。春天的健身运动,最好选择阳光明媚、室外少风处进行。


食疗去湿佳品


“肠胃系统事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毛以林表示,酒、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


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过食,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其寒凉性质。


祛除体内湿气,薏米红豆粥是佳品,既能当茶喝,又能当饭吃。


薏米,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红豆,在中药里称 “赤小豆”,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红色入心,它还有补心功用。


在熬薏米红豆粥时,不要加大米进去。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


红豆和薏米都是去湿的,本身不含湿,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除掉。


此外,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苦温的中药甘姜,也如同慢火,缓缓将体内水气逼散出来。


食疗防湿品还有:高粱、玉米、苡仁、扁豆、水芹、洋葱、冬瓜、马齿苋、鲫鱼、鲍鱼、田螺等。


这些除湿食物,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利水渗湿、清热利湿、通便解毒、滋阴柔肝的功效。


(来源:人民健康网综合自生命时报、健康时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