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学习习惯,比努力和聪明更重要!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3-03 23:36:41


三种优秀的学习习惯


常设小目标


        目标包括两类:一类是长期稳定的目标,短期内不会变化;一类是短期小目标,包括一分钟目标。

       这一类可变性很强,但对学习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却恰好是多数同学忽略的;

       有人曾经专门对大学生的三十多项品质进行统计,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对学习成绩几乎没有影响,而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只有一个品质——自控力。而“常设小目标”就是训练自控力的开始。比如,你要求自己每天回顾一道昨天的错题知识点;比如你习惯用右手,你可以有意识地用左手;你可以强迫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思维清晰,逻辑通畅……这种小目标不会让你收到多少知识量,却能不知不觉中让你的自控意识越来越强。


自我反省


       怎样才能拉开别人和你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犯错的态度。如果平时对错误持无所谓的态度,那么到考场上,这种“习气”只会让你更紧张,犯错几率当然就只增不减。要想在考场上犯错几率小,就得平时重视自我反省习惯的培养,对错误“严追猛打”。

       只有你视“平常”为“考场”,才能做到视“考场”为“平常”。



良好的“纠错三步骤”习惯


良好的纠错习惯应该包含“三步骤”:


1)就题论题,改正错题本身
       这是纠错的基本功课,但这只是开始,不是结束。而大多数同学认为到此结束,因此,笔记、错题本一大摞,但是同样的错误还是反复犯。那是因为纠错还缺下面两步。

2)就题论心,纠正自己的思考模式
       对同一类型的错误第二次犯错误时,就要提高警惕了,此时不要光是纠正解答过程,更要反观:自己是通过怎样的思考路径走上了这条错误之路的?比如有的同学为了求快,对题中条件常常也采取快读,结果审题不清,经常出现“唉,这道题本来不该错的啊”。

3)就题论师,模拟出题者心理
       前两步都完成了,还不能代表你对此题研究得透彻。你还可以跳出题目本身,脱离“学生”,进入出题者角色,去揣摩他的出题意图:考什么知识点?难点在哪里?常犯错误点在哪里?他是如何将这些点体现在题目中的?如果是你出题,你会怎样设置这些难点、陷阱?此时,一道题的来龙去脉都被你看得清清楚楚,下次要再犯错,恐怕很难。

       能管住自己,也就挡住了各种学习上的负面干扰,如此,那个“大目标”也才会更接地气,这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四种深度思考习惯


系统学习习惯


       现在各种高质量知识资源,如三、五分钟的微课程、各种在线课程,免费唾手可得,学习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很受同学们欢迎。但,很多努力上进的同学也因此产生了一种资讯焦虑,生怕错过好课程,于是见到好的都挤时间去学。但这样很容易让自己的知识系统变得零散、碎片,却前后不连贯,掌握不深入,反而浪费了这些零碎学习时间。

       所以,对这种零碎式的学习,一段时间之内,尽量不要同时学习多门课程。而是在进入零碎学习之前,先借助教材了解相应的学科系统,在心中有一个整体轮廓,要求自己一段时间内就集中学习一门学科或者一个主题相关的知识。并且每学一小段都将它嵌入到整体系统相应的位置上,这样长期累积,就能化零为整。

       这样的习惯在信息爆炸时代尤其重要。据说光是一个腾讯每天就要花费一亿元用以支持微信上的各种资讯传播和知识交流,可想而知,如果你现在不抓紧时间培养自己系统学习的习惯,以后不是被碎片知识拖着走就是被它淹没。

       免费时代,时间最贵,谁能应对碎片知识对时间的切割,谁就赢得了最“贵”的资源。


追根溯源习惯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习惯性地追根溯源,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似有源之水,常新;有本之木,常青。

      总结出相应的解题套路,做题时就用这些套路去套。如果你的套路足够多,的确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还不能举一反三。

       但,如果你学习各种公式、定理时,能够养成追根溯源的思维习惯,更注重公式来源而非公式本身、解题套路,最开始可能不适应,久而久之就能举一反三,学习效率反而倍增。


常识思维习惯


       什么是麻木?就是在做题的时候,思维过程是:首先判断“这道题学过”,然后开始检索记忆库类似的题目应该怎么做,是怎么讲解这种题的,就是不跟实际生活挂钩,只为解题而解题。于是,不管符不符合实际,都拿着记忆中的思路去套,结果往往得出一些看起来明显不靠谱的答案,但因为自己的解题过程、结算步骤经检查都没问题,因此对这个明显不靠谱的答案浑然不觉。

       所以,做题的同时还要养成一个习惯性的反问:“这科学吗?符合实际吗?”

       当你这样问的时候,你就会用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去分析这个答案是否靠谱。其实做选择题时,很多“不靠谱”的答案,只要你具备这种思考习惯就可以轻松排除掉,根本犯不着在草稿纸上绞尽脑汁地算计。

深度阅读习惯


       这个“阅读能力”不再是过去你能阅读多少字的文章,能读得多少知识,阅读速度有多快,而是你能通过阅读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要在阅读时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


保持动力十足的两个习惯


运动习惯


       为了赶学习,常把运动时间也节省下来“专注”于功课,但是可能坐下来不久就开始烦躁不安,虽然身体安在,但心神早飞,效率极低。这是错误地认为安静下来不动就是专注。

       实际上,你只有将身体里积蓄的能量释放出来,才可能安静得下来。早有科学研究说,多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能将身体四成的能量都释放出来。所以,你要明白唯有“动得够”,才“静得下”。

饮食习惯


       良好的营养也是保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一个重要条件。

       你不必像营养专家那样去讲究,但至少应该了解基本的营养常识:食物越接近原始状态,营养价值越高;食物加工越多,营养流失越多,就越垃圾。

        这里帮你列出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中国10大类垃圾食品: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

       看看上面有没有你经常吃的?管住自己的嘴,就守住了你身体的“青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