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和它叫不醒的To B梦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25 14:44:50

帐号服务英伟达——芯片界的杨超越。

在极度商业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与企业的名字一定是分不开的。

每当我们想要盘点一下AI时代的幸运儿,“英伟达”绝对会自然而然地第一个出现。

原因可能是,它就像通讯时代的AT&T,计算机时代的Wintel,互联时代的google,和移动时代的苹果一样,在全球范围内统治着自己所在的产业,只要不犯错,就可以吃着技术和时代的红利顺顺当当地过上好几年。

前不久,靠GPU掘到了AI“第一桶金”的英伟达,也迎来了自己的第十个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即GPU技术峰会)。

这个起源于2009年加州圣何塞的技术会议,最初的重点是通过GPU解决计算挑战的潜力,十年之后的今天,英伟达重新找到了拥抱GPU的理由,以期更安稳地逗留在AI的怀抱。

今天,我们不妨通过GTC的技术蝶变,来了解一下英伟达这位“幸运鹅”的幕后推动力,以及我们每个人在这场技术浪潮中,可能拥有的位置。

透视GTC 2019:英伟达做起了TO B梦?

作为英伟达最重要的技术输出窗口,每年的GTC都会吸引数万人参加。众多想在AI风口有所斩获的弄潮儿们,都试图第一时间吸一口英伟达的“欧气”。GTC也不负众望,每年的新品都让AI开发者们化身“尖叫鸡”。

比如GTC 2015,NVIDIA发布了地球上最快最强大的单芯游戏卡GeForce GTX Titan X以及DRIVE PX自动驾驶汽车电脑。前者被游戏宅门奉为神话,后者让自动驾驶厂商欢欣鼓舞。

2016年的重头戏也是新卡和新架构,发布了两款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加速器Tesla P4&P40还加入了当时大火的VR。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英伟达正式宣称——“我们不再是一个半导体公司,而是一个 AI Computing Company。”

既然自诩为“AI领军者”,那么除了赚钱,自然也要为行业出点力。于是在接下来在2017年GTC大会,我们能看到英伟达开始将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开发者支持和生态建设上。当年,就发布了一款支持所有框架的可编程 AI 推理加速器NVIDIA TENSORRT3,以及全球首款自主机器处理器Xavier。

从这个时候开始,GTC的画风就有些变了。从性感的技术会议,变成了“生态孵化中心”和“带货专场”,也不过两年多的时间。

GTC 2018就被评为“缺乏创新”。观众们没能在这场峰会上看到万众期待的新硬件设备和革命性显卡,倒是“便宜大碗”的TESLA T4一再被强调,现场演示了TESLA T4容器化运行AI任务的多种效果,仿佛是一次“库存招商会”。还没几个月前在图形学会议SIGGRAPH上推出的“Turing(图灵)”架构和Quadro RTX专业显卡惊艳呢。

今年按照咱们中式思维,十周年这么重要的日子,怎么也得发布点逆天神器找回排面吧?结果“老铁,要卡么”的故事又一次上演了。在刚刚结束的GTC 2019,英伟达依然选择了“灭嗨”的产品矩阵——没有炫技,没有欢呼,只有稳定可靠便宜的企业级硬件。

核心的三款产品:“RTX SERVER”,实际上就是在一个8U的机箱内塞进了40张T4加速卡,针对大规模的图形渲染需求,甚至能够作为云游戏的云端处理节点。

“Data Science Server(数据科学服务器)”,采用了两套英特尔顶级平台带4张英伟达T4加速卡的结构,提供260TFlops的半浮点运算能力。

针对自动驾驶的全新虚拟运算平台“DRIVE CONSTELLATION(DRIVE 星座)”,一层是英伟达现有的自动驾驶运算平台,一层是有8张T4加速卡的机箱,是用来负责生成虚拟逼真环境的。

众所周知,TESLA家族中的“4”系列向来都是极为高效的企业级产品,具有比较强的性价比。显然,这就是个由T4构成的面向企业级应用的排列组合,个人粉丝们还是洗洗睡吧。

放弃C端拥抱B端,成了本届GTC的潜台词,也清晰地展示了英伟达的态度——不能变现的技术都是耍流氓。对此,我们很难简单粗暴地下一个结论,质疑它的创新能力。毕竟在技术的进化历程中,大企业的战略选择往往展现着当下的关键问题。

我们更想了解的是,英伟达真的到了不得不转型的节点吗?它的变化又会给这次AI技术浪潮带来哪些影响?

好风凭借力:从“游戏宅”到“AI霸主”的角色变幻

想要看懂英伟达的未来,或许有必要先梳理一下,它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简单起见,我们将英伟达的发展通过两个关键的时间转折点串联起来。一个是从游戏到AI的时来运转,这造就了它两年八倍的增长神话;第二个是从制造到产业的身份更迭,这决定了它未来的加速度。

转折一:从游戏到AI的弄潮儿

作为一家1993年成立的芯片公司,直到2012年前后漫长的一段时间里,英伟达最为人熟知的角色,还是游戏宅们的“钱包绞肉机”。

1993年,时任Coreware主管的黄延勋和来自太阳微电子的工程师克里斯·马拉考斯基,以及图形芯片设计师柯蒂斯·普里姆,一拍即合地认为,下一波计算的正确方向将是基于图形加速的。这种模式可以解决通用计算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其中,电子游戏是最具挑战性的计算问题,也是最有“钱”景的方向,于是只用了4万美元,英伟达就开张了。

此后,英伟达的GPU就一直在和Intel、AMD等老牌CPU暗搓搓地抢份额。直到1998年RIVA TNT的发布,高超的图形渲染能力一举奠定了英伟达在GPU领域的声誉。第二年,GeForce 256(Nv 10)在车载技术中的图像加速表现大大超过了市面上的所有产品,并开始拿下了大笔大笔的硬件订单。微软的Xbox游戏主机,更是直接打给了NVIDIA两亿美元的预付款。2004年,英伟达还协助索尼设计了PlayStation 3游戏控制台。

此后的数年里,英伟达收购了不少图形领域的公司,以加强自己在游戏渲染硬件上的优势。毫不夸张地说,这期间的英伟达只有两个对手,一个是它自己,能否不断让粉丝发出“鹅妹子嘤”的尖叫;一个是美国法律,2006年,英伟达就被美国司法部调查了关于可能反垄断GPU行业的违规行为。

不过尽管如此,英伟达的业绩增长依然是渐进式的。比起科技公司的指数型增长曲线,它表现得更像一个传统的制造公司。既然如此,那么它也必然要面临生产型企业的难题——故障率。

2008年,英伟达的收入出现了大幅衰减,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减少了有2亿美元之多。原因是其生产的移动芯片组和GPU显卡由于制造缺陷出现了极高的“异常故障率”。因此,它也成为苹果、戴尔、惠普等公司集体诉讼的对象。问题直到2010年才得以解决(英伟达向所有笔电用户补偿了修理和更换费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