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 那一抹来自田野的醇香,唤起了回忆里幸福的味道~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23 02:53:27


✲✲✲


(点击查看视频 拍摄 叶维娜 剪辑 叶维娜 配音 张璐科 视频文字 王瑜)


“5月的徽州,油菜籽成熟,它是当地食用油的制作原料,农民们的忙碌可以保证自家厨房一整年出产美味……”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温情脉脉的语调,缓缓地讲述菜籽油的故事,无数人的味蕾在刹那被唤醒。


菜籽油,由菜籽榨取而成,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使用广度上贯穿长江流域。


每年冬季,勤劳的农人在冬闲地里撒下菜籽。第二年清明时节,经历一个冬季的蛰伏,成片的油菜开出了绚丽的花朵,微风拂过,卷起层层金浪。5月,经过阳光和春雨的洗礼,油菜已经褪去鲜艳的外衣,果荚里藏着一颗颗溜圆饱满的菜籽。



丰收的时刻到了。把一捆捆黄熟的油菜摊在地上,不用费劲,一颗颗褐溜溜的小圆珠掉下来,打滚、碰撞、迸满整座院子……


油菜籽收割之后,散落在乡村的各家油坊就忙碌起来了。农民们或提或挑,将一袋袋油菜籽挑到油坊,依次排队榨油。随着机器的转动,清亮亮的菜籽油缓缓流出,菜油的醇香飘满整个村庄。



提着一桶桶新鲜的菜籽油回家烧火做饭,舀一勺菜籽油倒入热好的锅里,随着热烟腾腾升起,把切好的食材“嗞啦”一声全部倒进锅里,一瞬间,香味溢满厨房。


对于很多人来说,乡味,不仅是食物的味道,更是永恒的回味,就如那香气四溢的菜籽油,无论走得多远,只要回味起那一抹来自田野的醇香,心头便会升起遥远的牵挂。


油坊飘香,曾是很多人美丽的记忆。旧时打油作坊曾普遍存在于城镇和乡村,如今,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崛起,传统的榨油坊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听说在姜山镇宏洲村有一家小小的油坊,便欣然前往。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绕过弯弯绕绕的巷子,还未进门,已闻到那熟悉的菜籽油香。油坊不大,堆满了菜籽、柴火和老旧的工具,一如我们童年时期所见到的模样。



“要让菜籽变成菜籽油,需要经过炒籽、压榨、沉淀等多道工序,100斤菜籽只能榨33斤油。” 正是榨油时节,油坊主人周东华一边忙着,一边热情地介绍。


榨油,炒籽是第一步。“这个火候很关键,温度太高,菜籽变焦,榨出来的油没有香味,温度低了,菜籽炒不熟,榨不出好油。”周东华说,过去,炒菜籽得用大锅手工炒,耗费人力、工时成本较高,所以现在基本都改用了机械化的翻炒机,便捷省力,不过在加热方面,他还是偏爱原始的柴火,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更容易掌控火候。



大约过了20分钟,菜籽发出爆裂的响声,周东华从锅里快速地抓起一撮菜籽,放到机器边上,用小木板轻轻一压,只见圆滚滚的菜籽瞬间变成黄色的粉末。“熟了。”说着,周东华打开机器下方的闸门,溜圆饱满、乌光发亮的菜籽顺势而下,全部滑入箩筐里。




菜籽炒熟了,接着就是把它们倒进一旁的榨油机里,不到几秒钟,金黄色的菜籽油便从机器缓缓流出,浓稠而泛着泡沫。




与菜籽油同时从机器里“吐”出的,还有一片片薄薄的油渣。“这是菜籽饼。”周东华笑着告诉我们,现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愈加重视,有机农业越来越多,今年,已有来自台州、高桥、石碶的好几拨有机农场主人,向他订购菜籽饼。“菜籽饼不添加化学成分,营养元素齐全,是纯天然的有机肥,听说种出来的蔬菜水果特别香甜可口。”



将地上的菜籽饼扫到一边,新榨出的菜籽油也已接了满满一桶,不过这还不是成品油。周东华说,刚榨出的菜籽油,温度高,表面有泡沫,须得经过冷却、沉淀和过滤,等渣滓沉淀了,泡沫散去了,菜籽油才会变得澄清透明,细腻香柔。


初夏,田里的油菜已经收割完毕。一阵风吹来,一股浓郁的菜籽油香从姜山镇宏洲村的榨油坊里飘出,不多时,香味将萦绕整个村庄。


每年6、7月,是榨菜籽油的季节,远近的农民把自家种的油菜籽运到周东华的油坊里,沉寂许久的油坊又热闹起来。


今年58岁的周东华,从事榨油这项行当已有30个年头。每天凌晨3时30分,当整座城市还在睡梦中,周东华就起床了。简单地吃过早饭,沿着熟悉的路线来到榨油坊,用柴火把锅烧热,这是过去30年里,周东华日复一日的生活。



5时30分,灶里的柴火已经烧得通红,从云龙荻江村赶来的老主顾马春容也到了油坊,简单地打过招呼,榨油就开始了。


马春容和丈夫在姜山朝阳村承包了近2000亩土地。前些年,夫妻俩每年都会种50亩油菜,榨出来的菜籽油全部卖光,今年,夫妻俩放大胆,将油菜面积扩大到了 200亩。如今,菜籽油还没榨好,已经有不少客户预定了。


在油坊的空地上,叠满了马春容运来的菜籽,按照一天最多榨3000斤菜籽的效率计算,她得在这里等上三五天。对此,马春容并不着急,“传统榨菜籽油,每一道工序都要手工来完成,快不得。”马春容坐在小板凳上,静静看着周东华熟练地添柴、翻炒、倒菜籽。


“我从小就喜欢机械。”忙里偷闲,周东华讲起了自己的年少时光。15、16岁时,每次听说村里的拖拉机坏了,周东华总会第一时间跑过去,呆呆地看着师傅如何修理。修理师傅知道他喜欢机械,便把他带到了粮食加工厂,帮忙修机器。


长大后,周东华如愿以偿,在老家奉化溪口开起了粮食加工坊,上半年,榨菜籽油,下半年,扎年糕。研究机器构造,琢磨怎么把食物加工到口感最好;机器坏了,检查故障……30年里,周东华始终沉浸在对机械的热爱中,静静享受着老油坊里的慢时光。


“说实话,做这一行苦是肯定的,夏天,室外气温38℃,这里起码有45℃。”周东华拿起毛巾抹了抹脸上的汗水,“但是当看着实实在在的菜籽油不断从机器里流出来,心里说不出的满足”。



说话间,一位推着童车的年轻妈妈走进了油坊,饶有兴趣地询问菜籽油的购买方式。这位女士姓刘,住在隔壁村,早上带着孩子来此散步,走着走着,闻到一股熟悉的菜籽油香味,便一路问、一路找,费了好一阵功夫,才找到这家隐匿在巷子里的油坊。


“菜籽油的味道香,炒出来的菜好吃。”看到眼前一桶一桶黄亮的菜籽油,刘女士按捺不住开心,当场买了一桶菜籽油。


周东华说,虽然现在市场上食用油的种类很多,但是喜欢吃菜籽油的人还是不少。村民们把油菜籽拿过来,不用交加工费,只需把榨油后剩下的菜油饼给他即可,简单、自然。未来,他希望,一直把油坊开下去,这样,喜欢菜籽油的人可以吃上菜籽油,而他,也可以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



食用油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一道道美味佳肴,少不了一款好品质的食用油。尽管市场上的食用油已经琳琅满目,但说起菜籽油,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


印象中,每年当到了春末夏初时节,整个村里都弥漫着油香味儿,那是村民们在榨菜籽油。浓香的菜籽油味,从油坊一路飘出来,伴着轻柔的夏风,飘进千家万户。


小时候,从学校回到家里,首先闻到的是厨房里飘出的菜油香。晚饭时节,妈妈端出的炒青菜、煎带鱼,几乎每一样菜里,都有菜籽油的香味。那味道,至今让人回味。



菜籽油由油菜的果实榨取而成,含有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可以很好地被人体吸收,有利于健康。


相传,古人很早就发现了从油菜中榨油的秘密。在《天工开物》中,就有讲到芸苔子(今油菜籽)。南朝梁元帝萧绎《别诗二首》有“三月桃花含面脂,五月新油好煎泽”之句,五月新油当为五月前后收获的油菜压榨出来的植物油。


千百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生命不断迁徙,从乡村到城市。高楼林立的都市生活让我们逐渐远离自然,然而,那萦绕在舌尖上的味道,却时刻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网友说


@雪狐娃娃

依稀记得小时候,只要从油坊走过,都有一股香味迎面而来,到现在我都形容不出那是一种什么香,只觉得闻过了,就会想起妈妈做的可口饭菜。那时没有什么鱼肉,就吃吃菜园里的小菜,都特别的香,吃完了还是会忍不住再想吃点。长大了总是不明白,为什么那时的饭菜是那么的可口?为什么会忍不住吃了还想吃?是因为那时的条件不好吗?但是为什么现在大家生活都好了,却吃不出原来的有滋味了?直到现在才有一点点的明白,我们都生活在城市里,吃的油都是超市买的色拉油,当然早已吃不出那时的味道,吃不出那时的感觉。逢年过节的时候,回到农村的老家,吃上妈妈做的饭菜,依旧是那么香,还是原来的味道。


 @奚伟

外婆所给予的每一种爱,总是包裹着温暖与宠爱。每次放学,总是迫不及待地飞奔回家,只因那里有一份等待。曾经为我们精心烹制的佳肴,还有那熟悉的目光与唠叨……已成为我们生命里最宝贵的回忆。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曾经的美好随着时间的更迭,早已被深锁心底。偶尔嗅到那熟悉醇厚的幽香,才会轻轻扣动心扉,仿佛被拉回童年的记忆,弄堂里的饭香,是回家的路……


 @园园嘛嘛

婆婆是个勤快的老年人,她把沟边地头都开荒种上油菜,等到来年丰收小麦前菜籽就可以丰收了。每年,我们吃的油几乎都是婆婆自己种的菜籽压榨的油,那个油干净又有营养。


来源 | 鄞响客户端

编辑 | 娜娜


更多新闻

@宁波人,6月10日起,!

风物 | 这个老手艺你见过吗?——瓷片间的穿针引线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