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甜豆花 VS 北京豆腐脑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2-26 05:14:03

用 最 簡 單 的 食 材

做 最 美 味 的 食 物


後天,

就是 “六一” 兒童節了~

而你、我,

都已不在花季、雨季;

與 “我還是孩童” 的聯繫,

更是、

真的,

只能 “追憶”,

限於 “回憶”……

 

當 “我還是孩童” 時,

并沒意識到 “兒童節” 的珍貴,

年幼的記憶,

好像,

“兒童節” 只伴隨了十載……

 

當 “我還是孩童” 的這十載中,

最期盼的,

卻是每年的暑假~

因為,

能有大把的時間,

好好玩水,好好吃冰……

 

今年此時,

去年彼時,

回憶,

都一樣美好…..

所思之物,

卻,有點不同……

 

此時此刻,

我想到的是 “扁擔豆花”——

那個時候,

雖有冰品店,

最好的那口,

要屬穿梭在鄉間巷陌,

挑在扁擔上的豆花:



那時的炎夏午後,

來上一碗

濃香色白,

冰涼爽滑,

軟嫩綿密,

自帶甘甜的豆花,

已能讓頑皮好動的我,

驟凈三分心;



若是撒上一把糖,

心情更是樂開花,

老實乖坐,吃豆花;



要是再加些花生,

那我會……



總之,

入口即化的香甜豆花,

是記憶里很是美好的冰品甜點。


1.  關於豆花本

清代名醫王孟英,

在《隨息居飲食譜》中,

這樣記載:

豆腐,

以青、黃大豆,

清泉細磨,

生榨取漿,

入鍋點成后,

軟而活者勝。

點成不壓則尤軟,

為腐花,亦曰腐腦。

 

由此可見,

大豆的選擇和研磨,

豆漿的煮制和點成,

看似簡單,

都須謹慎。


2. 既“為腐花,亦曰腐腦”,

     則豆(腐)花=豆腐腦?

Eh~m~~~~~

這個問題,

很抱歉,

沒有找到標準答案。

只知道,

在北京吃的“豆腐腦”是咸的,

主要是當早餐吃,最好就著糖油餅吃;

全年都是吃熱的。


在台灣吃的“豆花”是甜的,

主要是當甜點吃,還能混著冰沙吃;

通常夏季冷食,冬季熱食。



兩者風味迥異,

但主體並沒有太大區別:

成分盡同,

都沒被壓製成豆腐,

且比豆腐細嫩香滑很多……

若定要細分,

我覺得,

由於溫度差異,

熱燙澆鹵的豆腐腦,口感更為軟嫰些,



較之,

作為冰品的甜豆花,口感顯得凝滑些。



3. 北京豆腐腦


其實,

豆腐腦在北京,

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是早晚都有供應的小吃品種。

據《故都食物百詠》記載:

“豆腐新鮮滷汁肥,

一甌雋味趁朝暉。

分明細嫩真同腦,

食罷居然鼓腹舊。”

也就是說,

豆腐腦的主體是細嫩,

靈魂是滷汁。



豆腐腦的咸就是指滷汁:

必須澆上那高湯熬製,

橙紅透亮,鮮香味濃的

“滷汁兒”!

豆腐腦有回、漢之分,

但都少不了口蘑、黃花菜、木耳,

漢人吃豬肉,

清真不吃豬,而吃羊;

在北京,

大多吃的還是清真的。



吃豆腐腦時,

也有講究:

要一勺一勺地蒯著吃;

為了,

腦,嫩而不散,

 滷,稠而不坨,

味,豐而不亂。

北京朋友告訴我,

早餐若是豆腐腦,

糖油餅可不能少~



外焦里酥的油餅,

糖衣嘎嘣嘎嘣脆,

餅心呼熱呼熱燙,



就著豆腐腦直接吃,

或是掰碎泡著吃,

都很美味,很滿足!


4. 台灣豆花


台灣冰品,

有個特點:

主體:簡樸,

但精益求精,

配料:多樣,

卻并無花哨。



台灣豆花,

也一樣,

簡簡單單,實實在在。



通常,

大多台灣人,

愛吃“冰豆花”,

(除了黃豆做的豆花,

也可以嘗試下黑豆做的豆花噢~)



常見的口味和配料有:

原味、花生、煉乳,

紅豆、綠豆、仙草,



以及各種圓:

地瓜、珍珠、芋頭、南瓜、紫薯等。



儘管配料的選擇很多,

不過我不貪心,

還是喜歡更純粹的味道,

比如濃郁的花生香~

或是香甜的紅豆味~

細細感受豆花在口中漸漸融化,

隨花生,香甜變得更為深沉;

伴紅豆,綿密顯得格外扎實。

……



豆腐本無味,甜咸各取之。

 

不過,炎夏,

冰鎮甜豆花,

真的,很是消暑解渴。



所以,

我決定,

今晚泡黃豆,

明早打豆漿,

用葡萄糖內脂點個豆花,

再煮點紅豆糖水……

自製“甜豆花”,

純淨、清甜地迎接“六一”,

“過節湊熱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願在這裡可以找到你願意閱讀的文字、觀看的影象、聆聽的音樂、以及能夠共鳴的內心自我。

請長按或掃二維碼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