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到艳时君艺精|花艳君《三上轿》唱段赏析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6-02 22:13:17

梗阳晋剧文化传播

听晋腔声歌 品梗阳细语


花到艳时君艺精


梗阳推荐

花艳君《三上轿》唱段赏析

晋剧《三上轿》片段


花艳君早期录音,并由其配像

花艳君是当今晋剧界造诣颇深的旦角悲剧演员。她所塑造的悲剧女性,正如她童年的身世一样凄苦悲凉:她出生哪里,姓什名谁,父是啥样,母为何人,迄今她也一无所知。当她五六岁时,便被人贩子从河北领到太原,卖给晋剧老艺人邱凤英做了养女,随即跟着养母和二舅邱树山学了戏。她生性乖巧,招人喜爱,7岁时曾有幸被丁果仙看中,领她到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为丁果仙灌制《芦花》唱片配演了英哥。她学艺之初,先习刀马武戏,9岁时首次登台演出的角色是《闹海》中的小哪吒。不久,因练功被舅父打伤了腿,即随玉兰旦、筱桂桃学唱青衣。12岁时,在太原鸣盛楼首演了《三娘教子》,受到了晋剧名流和戏迷的赞赏。之后,她便正式起用了一位老学究给起下的“花艳君”这个名字,挂牌唱戏。在她自谋生路之初,曾虔诚求教于刘少贞、高文翰、丁果仙等晋剧名师。几经高手指点,她主演的《清风亭》《南天门》《汾河湾》《牧羊卷》《女中孝》等剧目,日益精进,遂逐日成名,才华显露。

新中国成立之后,饱尝黄连苦水的戏曲艺人获得新生。当时花艳君正值青春年华,忆昔思今,精力倍增。她对新生的晋剧艺术事业,如醉如痴。她对《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红娘子》等新戏的排演,精益求精,废寝忘食。她趁去北京、上海参加演出学习班的学习良机,如饥似渴地向程砚秋、俞振飞等名家请教,向豫剧、越剧界的同行姐妹学艺。由于她孜孜以求,广征博采,在五十年代中期,她的演唱便趋于成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正是:炉火青处显真金,花到艳时君艺精。

花艳君的表演技能是比较全面的。她演唱的特点,就是敢于改进传统唱腔中以腔带字、吐字不清的缺陷,注重平仄四声,力求准确地表达词意,以字带腔、字正音清,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她尤长于塑造传统苦戏中,遭受欺凌压迫的妇女形象。她所扮演的孟姜女、李三娘、王春娥、敫桂英、秦香莲、崔秀英、刘兰芝等古代女性,无不情真意切,凄楚动人,在广大观众中产生着强烈地反响。在这批悲剧人物中,我最欣赏的是她在《三上轿》中扮演的崔秀英。

《三上轿》是花艳君的代表之作。建国初期,经郭少先等为其加工排导,蜚声晋阳。至今山西人民广播电台还不时播放着当时录制的《三上轿》唱段。六十年代后,她的《三上轿》已不多演出,我对她的这出戏很赞赏,就主要是从录音听戏中的感受。

《三上轿》是梆子名剧《假金牌》中的一场青衣重功戏。在晋剧、蒲剧、秦腔、豫剧及河北梆子中,历代都有名家擅演,流传甚广。这出戏是写的明朝万历年间的事:权相张居正之子张秉仁,依仗父势,横行乡里。书生李桐一时糊涂,竟求张秉仁为其进京应试打通关节。张秉仁欲霸李桐之妻崔秀英,正好借机毒死李桐,强逼崔秀英过府成亲。崔秀英上有公婆、下有幼子,重孝在身,而虎狼逼人。花轿临门,恶仆催逼,秀英无奈,哭别公婆、幼子、夫灵,怀揣利刃,含恨上轿,誓死杀贼。花艳君的精彩唱段,就是这段上轿之前“三别”的悲歌。“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此时此刻,崔秀英面对赴公堂鸣冤反受杖责的公爹,面对怀抱婴儿泪如雨下的婆母,听着迎亲鼓乐的喧闹,看着恶仆媒婆的冷脸,心碎了,泪干了,悲、愤、哀、怨,百感交集,满腔离恨犹如破堤奔涌的潮水冲破感情的闸门,洋洋70余言的大板乱弹,尽泻而出,感人泪下。

这板完整的大唱段,可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段通过崔秀英临别前的哭灵,表达了对被害亡夫的哀怨之情。自“崔秀英在小房把衣换了”的〔慢板〕起唱,直到“恨只恨张秉仁杀人的强盗”这个〔二性〕下句,前后36句唱词,袭用传统板式结构,先〔慢板〕,再〔夹板〕,再〔夹板垛板〕,再〔二性〕,随着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轻重缓急,交替施展。“崔秀英在小房把衣换了,好一似青钢剑把我的心剖。夫死后妻不能守灵坐草,直落得戴凤冠身穿上红袍”这四句〔慢板〕,一起唱她就打破了常规,运用高音域行腔,借以抒发崔秀英悲中含愤、愤中含恨的激情。脱去重孝反穿红衫的崔秀英,在家遭横祸的大悲之期,不仅不能为亡夫致哀,反而要改嫁于杀害丈夫的仇敌,这个极其典型的规定情境,已把这个悲剧人物推到了浪端。接下来的〔夹板〕“进灵堂抱起夫灵位”二句之后,及时转入〔夹板垛板〕,开始了大段的哀诉。花艳君通过训练有素的清晰歌喉,使崔秀英在亡夫灵前进行了揪心地回忆。丈夫如何认敌为友,如何误上贼船,如何遭贼毒害,一字一句向听众交代的清清楚楚。听了这一段,也就完全明白了《假金牌》前半本戏的前后梗概,更便于把人们牢牢引入剧情之中。这段〔垛板〕,听来容易实艰难。她为了丰富和加强这段唱的感染力,曾专门请教过常香玉,吸收过豫剧悲剧《大祭桩》的行腔色彩;也曾向越剧名家袁雪芬学习过,借鉴过她扮演祝英台的歌唱韵味。她吸收借鉴、筛选融合了兄弟剧种的声腔旋律,转益多师,百花成蜜,歌出肺腑,出辄动心。像“你不该用妻文让与贼瞧”、“回小房妻也曾实言相告,你怎说我妇人家絮絮叨叨”及“到头来只落得怨恨难消”等句,唱的新颖奇巧,但又无乖异之嫌。如果记下乐谱查对哪些旋律来自哪个剧种,肯定难以寻得。这就叫吸收溶化,这就是艺术家天衣无缝的剪裁妙处。〔垛板〕之后改唱〔二性〕,以较快的节奏倾吐苦衷:二爹娘年高迈何人养老,你的妻一盆花叶落蕊凋。你的儿未周岁尚在襁褓,是何人来栽培小小根苗……愈诉说,愈气愤,其情难抑,当唱至“恼起来将你这灵位摔碎了”时,运用了〔二性绕板〕,强烈地抒发了难以按压的伤痛,表达了对亡夫因善恶不察,失足招祸的悔恨。这时,守在一旁的二老公婆,悲由衷发,痛哭失声,又似利剑刺痛了崔秀英的心。花艳君在这里稍稍缓和了一下情绪,满怀深情地悼念亡夫:“轻轻放下夫灵位,细思细想也不该把你的错儿挑。却怎能埋怨你仁慈厚道,恨只恨张秉仁杀人的强盗!”冤有头,债有主,这个毒瘤就是张秉仁。一个普通的〔二性〕下句,对这一段唱作了巧妙的归结。

第二段基本上是用〔二性〕行腔,主要表达崔秀英上轿之前对公婆的劝慰。她向公婆拜别,嘱托公婆抚养娇儿,牢记仇敌,日后复仇。这里有一段传统唱词写的很好:你的儿好比一树桃,二爹娘担水把树浇。直浇得桃树枝叶儿繁茂,来了个贼子连根刨……花艳君在唱此段时,以〔二性引子〕〔夹板引子〕等变幻旋律,使之更加动听引人。当这段〔二性〕唱到“你媳妇我不是懦弱的妇道,你媳妇我暗藏一把钢刀。今夜晚我把贼性命害了,我要与咱一家人把仇来消”时,整个情绪达到了顶峰。崔秀英虽有刺贼决心,但却缺乏成功的把握。她视死如归,向公爹交代了后事:杀了贼你媳妇抹嗓上吊,灵魂儿与你儿相随相飘。你见了双旋风面前旋绕,那就是我夫妻来拜年高……崔秀英立志除贼殉节,死后也要追随夫灵归家探视。这类充满浪漫色调的剧诗,配以花艳君激越奔放的歌喉,充分揭示了崔秀英金子般闪光的心灵。每听至此,令人潸然泪下。这一部分唱段,没有变换板式,就在这个传统〔二性〕框架之内,花艳君纵横驰骋,运用了引子、落板、绕板、流板等不同方式分别处理,使这段十字格乱弹,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最后哭别娇儿与哀告邻里的唱段,是《三上轿》的余韵。画龙点睛,余音难消。“爹娘不要泪悲声,咱家冤仇似海深。假若爹娘哭坏了,何人抚养小娇生。十年报仇不为晚,到头指望这苗根”。上轿了,人走了……人们仍在想着,十几年之后到底能否报仇。

花老几十年来主要思谋这个“上轿”,已经成了众所周知的“上轿”专家,各个剧团排演这出戏都会请她。省晋剧院排此剧时,曲润海进行了改编,更少不了花艳君出谋划策,倾囊相授。使我最受感动的是1987年中央戏剧学院的一批外国留学生来太原实习时,我们在文化厅四楼会议室安排花艳君为他们讲课。花老给他们讲的正是《三上轿》。当讲到激情之处,手舞足蹈,现场示范,咚的一声跪倒在硬邦邦的水泥地板上……

晋剧《三上轿》花艳君演唱

唱词参考

忽听得谯楼上起了更

夫呀

崔凤英思前想后恨满胸

昨日里我夫妻镜前照影

今日里却成了孤雁单行

昨日里我夫妻鸳鸯鸾凤

今日里天涯地角不相逢

张秉仁狗贼子心存枭獍

害的咱举家人四散飘零

你魂灵紧随我莫远走动

咱夫妻今夜晚要杀仇人

忽听得门外脚步声

想必是来了贼秉仁

我这里与贼把命拼

原是丫鬟进房中

忽听得谯楼上鼓打二更

想起了小冤家疼烂娘心

半岁儿今夜里无奶食用

我的儿今夜晚怎样安宁

儿想娘只想得哭天哭地

娘想儿只想得乱箭穿心

哭一声小娇儿难得相逢

儿啊…… 儿啊……

忽然间又想起二老双亲

二爹娘今夜晚怎样入梦

必定是流尽泪咬碎牙根

你养儿为的是养老把终送

不料想倒落一场空

张秉仁狗贼子心肠毒狠

媳妇我要杀他讨贼的性命

(图)花艳君与胡嫦娥

花派传人胡嫦娥《三上轿》剧照欣赏

策划:梗阳

编辑:杨帆

                畅享晋风晋韵之美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