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学堂】如何通过觉察孩子身体的信号,来给予合适的食物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0-02 00:09:16



大多数家长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不是靠家长想出来的,靠的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悟和认知。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的大量灌入,现代人很难做到这种“感知”。如何才能做到“觉”?首先要求家长的心要静而大多数人无法做到静:单位忙,路上忙,回家也忙……心不能够静,就不会有这种“觉”。

在父辈养育我们的那个年代,物质不富有,没有太多食物可供选择,但父母至少都知道:吃什么东西会拉肚子或不消化,或者睡不好觉;不能让孩子挨饿,也不能吃撑了……这是人的“本能”。本能来源于自身的静,不静时的一味给予,未必是孩子真正的需要,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


身体信号



一位家长带3岁孩子来看感冒,症状是流清涕、低烧。孩子在2016年11月份切除了扁桃体,到2017年1月正好是2个月时间。我一再强调:“是孩子吃的方面出现问题了。”家长仔细回忆也想不出问题所在。

再继续询问,孩子水果吃的多不多?

家长答,水果吃的不多,每天就给孩子吃俩火龙果。

爱不爱吃油炸食物?

爱吃抹蜂蜜烤的鸡翅。

这孩子就是“吃”引起的问题。

一定不是孩子刚刚出现问题就直接去割掉扁桃体,早期一定出现诸多迹象,也就是“信号”,当身体不适时,会发出信号,如鼻塞、打喷嚏、发烧、咳嗽、荨麻疹、湿疹、腹泻等等。如果把这些信号看作是病症病名,会永远被兜在治病的圈子里出不来。

首先应知道这些是“身体信号”,当家长心静时,就可以“觉”到,无外乎就是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孩子生病早期,身体一定会发出信号。如果家长及早发现并处理,孩子至少不会被割掉扁桃体。



即便割掉扁桃体,张嘴一看嗓子,仍然很红,很快又出现鼻塞打喷嚏,鼻塞的信号持续一段时间,有可能会继续发展成腺样体肥大,最终切完这里再切那里,问题不但永远解决不了,而且可能会一直发展。

家长又说,孩子大便干燥,不吃水果怕孩子上火。

孩子今年3岁,吃了2年水果,请家长思考总结一下:2年水果从没断过,解决了上火问题了吗?大便仍旧是干,那么为什么还要执着地认为水果可以解决上火问题,为什么不主动分析一下呢?

家长表示听明白了,临走时担心地问一句:不给吃水果,孩子会不会上火?事实证明,吃了两年水果并没有解决上火的问题,但家长却还是担心。


能不能吃肉蛋奶,取决于孩子的形气神



中医把人看作立体,“天人地”,人站中间,整体看,人并不是单一的“形”。

“形”是肉眼看到、感知到的肌肉、骨骼、血管、细胞等,这些有形的是现代医学研究的范畴。

中医除去研究有形的以外,还研究无形的,比如“气”。活人和死人的区别:死人的“”没有缺少,缺的是“”,除了“”以外,还要有“神”。另外一种情况,没有“神”,只有“气”“形”——植物人。“精、气、神”是中医立体地认识人的法宝。

家长在关注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形、气、神”,三方面缺一不可。

首先“形”应从整体上看,也叫“形质”,每个人不同。

如果比喻成容器,有的像“大木桶”,很粗大很厚。有的像“玻璃瓶”,很小、而且薄薄的。

形和形有区别,有薄有厚。形质厚的“大木桶”可以装很多东西而且不会被撑坏;而“玻璃瓶”装一点就满了,再多就碎了。所以不要看别人吃三个香蕉,“玻璃瓶”可能一口都不能吃,这就是体质上的差异。


基因决定我们以五谷为主




一直说辨体质,首先从“”上看,“”由基因决定,西方国家的人种和中国人是有区别的,基因决定中国人是黄皮肤,我们出生后能吃的第一顿饭就是五谷。中国人智慧地选择了最好消化、最具营养的谷物的种子。植物中最有营养价值的就是植物的种子,我们吃的小麦、玉米、小米随便种在地上就能生根发芽。

我们把这些称为“主食”,以五谷为主,其他肉类、水果、蔬菜是辅助,所以叫“副食”。现在我们大人吃饭时有人提倡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粮食——这是主副颠倒。


喝不喝牛奶



牛奶对于西方国家的孩子没有问题,但对于我们,只有小部分时间适宜。“小部分”是指哺乳期内还可以,超过哺乳期,就基本不吸收了。可总有一种观念说,喝牛奶健康,不管多大岁数都要喝。

喝没有问题,前提是先看形质,“大木桶”形能够转化没有问题,如果不能转化,尽量不要喝。

东西的好坏取决于适不适合自己,并不是哪个专家或健康节目说好就去吃。虽然我不反对营养平衡和数字指标,但这些都是机械的,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人。

很多人并不考虑所谓的“好东西”吃到自己身体里舒不舒服,早上强制自己喝奶,喝完就胃胀腹泻,还坚持喝。孩子也是如此,给孩子喝牛奶是为了和妈妈母乳补给搭配。大多数孩子饮食过剩,特别容易积食,因为孩子消不了、化不了。过去的年代,买东西需要票,有票也不见得能买到。而现代社会可供选择进入人体的食物种类过于丰富,家长因为喜欢孩子,爱孩子,所以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给孩子的食物在数量和种类上都非常多,最终造成孩子中焦脾胃壅滞,气机不能调畅。

中医讲“六腑之气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真正发生作用的是“降”,气机通畅往下行。如果气到中焦被堵,会向上返,从而出现没有食欲、上逆、恶心等诸多症状。饮食过后壅积,食物还没向下排,再继续往胃里添,就犹如一个锅炉不断地续煤,而不清理烧完的灰,火会不断往上熏。火性炎上,会熏蒸五脏中最稚嫩的肺脏。中医讲“肺为娇脏”,随后出现:感冒、咳嗽、鼻炎,还有湿疹、荨麻疹等。为什么很多孩子湿疹难治?家长说已经控制了饮食,但是中焦已经壅堵,时机迟了,气机无法通达。


食物的寒热温平在人体内起的作用




中医对食物的认识,除去食物“有形”的成分外,更关注“无形”的。比如食物一方面有维生素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另一方面是 “食物的气”。

 “气”是什么?气是中医所说的“寒热温平”属性。任何食物都是有其属性的,或寒、或热、或温、或平。营养学不关注“寒热温平”属性,它主要研究食物含有的成分,以及吃进去会带来什么结果。

食物被人体吸收的条件

人体要想吸收食物,需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中焦脾胃的运化功能健全;

第二,吃进去的饮食属性与身体合拍。

假设虚寒的阳虚体质,特点是喜热,恶寒,得温则舒。热了舒服,很多人喝水要喝热水才能舒服,喝温水都不能适应,稍凉一些,立刻不舒服。这样的身体状态,如果不注重饮食的气,只是关注是否有营养而去食用,一定会引起身体诸多不适。比如海参营养虽然很高,但其性微寒,所以虚寒体质的人吃了十有八九不会太舒服。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