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吝啬鬼的内心秘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18 01:21:16

选自历史有魏道

微信号:lishiywd

文/魏新 历史学者,央视《百家讲坛》最年轻主讲人


说在前面:现在一些人打着八项规定的旗号,以节俭之名做吝啬之事,实际上节俭和吝啬完全是两回事。究竟怎样才算吝啬?以及如何约束吝啬鬼?本期与您聊聊古代吝啬鬼的趣闻,与您一起解剖吝啬鬼的内心秘密。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大家知道这两年,,厉行节俭。我们说这个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当然,对很多大酒店来说,也是一个打击,生意差了,过去天天人满为患,再贵也有人吃,现在就不行了,所以也有人抱怨,说这样不利于发展。


在这里我特别想说一句,就应该这样,过去公款吃喝实在是太厉害了。一顿饭八九千,甚至一两万,这么高的消费大家吃得依然很坦然,为什么?公款嘛,又不是自己掏腰包。


上次我去北京,有一家我们山东著名的酒店,过去一顿饭少说也得七八千,现在你猜怎么着?一个人二十块钱就能吃饱,海鲜面九块钱一碗,花蛤十二一盘,比大排档还要实惠,并且还有外卖窗口。我觉得餐饮业的这种转变,真的是非常好,也进一步印证了八项规定确实管用,得民心。


不过呢,不管再好的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总会产生变异。比方说有的单位,本来过节的时候给大家发个福利,八月十五发点月饼,过年了发点年货什么的,但是一说八项规定,不能发了,要节俭嘛。


其实这不是节俭,是吝啬,或者说故意以节俭之名行吝啬之事。前一段时间大家就热议:“不能反职工福利”,过去腐败也是极个别领导的事,大吃大喝一般职工也没机会去,很多职工本来工资就不高,好不容易过节领点福利,你还给反没了,这是有些别有用心的领导在赤裸裸地拉仇恨,拉大家对八项规定的仇恨。


所以,我们要分清节俭和吝啬之间的关系,二者完全是两回事。


什么是吝啬呢?我先给大家讲这么一个故事。有两口子,过日子很小气,还爱占小便宜,是远近闻名的吝啬鬼。有一天,妻子去赶集,走到肉摊这个地方,想吃肉又舍不得买,就站在那里装作挑肉,将几块肉拿起来放下,还左右手颠倒一番,最后也没买,沾了两手油就走了。回家之后呢,连忙把手洗了,然后用这洗手的水和面烙成油饼。


到晚上丈夫干活回来,吃饭的时候觉得今天这饼比平常香,就问妻子怎么回事。妻子很得意,就在丈夫面前邀功,讲了自己赶集蹭猪油的经过,说:你看我多会过日子,多亏我想出洗手和面这个办法,我们今天才有猪油吃。


丈夫一听,不仅没有像预料中的那样把她夸奖一番,反而勃然大怒,哐,一脚把妻子踹到了地上,并气呼呼地说:你个蠢婆娘,这也叫会过日子?你要是把今天的洗手水倒进井里,咱家不是一年就都有猪油吃了吗!


故事有可能是编的,但历史上像这么吝啬的人和事,却真是不少。


古代的吝啬人中比较有名的一位,是西晋的王戎,他还是俺们山东老乡,老家是琅琊,也就是今天临沂地区的。他吝啬的事迹,可以说比较经典,《世说新语》中有专门记载吝啬鬼的一卷叫做,总共写了9个故事,其中有4个都是关于王戎的。


第一个,上来就直接说,王戎这人很吝啬,他的侄子结婚,他只送了一件薄薄的单衣,而且过后又要回去了。【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


第二个,王戎后来当上司徒,既贵又富,房屋、仆役、良田等财产一大堆,整个洛阳城里都没有人能和他相比。这样一来,家里的契约、帐簿什么的也很多,他因此养成了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常常和妻子在夜里点着蜡烛摆开筹码来计算,算算每天收了多少租子、挣了多少钱,并以此为乐。【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礁之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


第三个,王戎家有一棵李子树是良种,结的果子又大又甜,他一个也舍不得吃,都摘了去卖,可卖李子的时候呢,又怕别人会用吃剩的李子核种出同样品种优良的李子树来,于是王戎总是先把李核用锥子钻破再卖。【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第四个,王戎的女婿曾向王戎借了几万钱,欠钱的时候,女儿每次回娘家,王戎就给她摆脸色看,等到女儿女婿赶快把钱还上,王戎这才变得和颜悦色。【王戎女适裴 ,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


这几则故事很简单,但它们透露出来的信息却不简单:钻破李子核、催女儿还钱,说明王戎不仅对别人吝啬,对亲戚也吝啬;侄子结婚送礼和自己数钱玩,说明他不仅对家人吝啬,对自己也吝啬。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却一方面官运亨通,他出身名门,从最早的黄门侍郎,到太守、刺史、礼部尚书,一路做到了尚书令、大司徒;另一方面,王戎在历史上的名声还不差,因为他是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这样“高大全”的形象,明显和吝啬鬼的形象反差很大,令人感叹。你说他那么有钱有势又有权,还那么小气,或许这样的人只能用两个字来解释:天性。


其实像王戎这样的吝啬,还算好的,没出什么大事。有的人却因为吝啬丢了性命,甚至有时候还有亡国的危险。


东晋有个人叫周札,做到了大将军,周氏一门也因为他有五人封侯,权势很显赫。时间一长,得到了另一位将军王敦的猜忌,于是王敦联合别人攻打周札。周札驻地在会稽,等他得到消息的时候,对方已经兵临城下,当时在周札的库房中,存有一批打造精良的兵器,手下都劝他赶紧拿出来装备士兵,用来应战。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周札平常贪财吝啬也就罢了,到这时竟然舍不得那些新武器,而是将劣质兵器分发给士兵。官兵们见周札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依然如此吝啬,也就没有了为他卖命的决心,结果在敌军的冲击下溃不成军,周札战败,被杀。


比周札更雷人的是南朝梁废帝萧纪,萧纪是梁武帝的第八个儿子,梁武帝死后在四川称帝。,何况拥有富庶的四川,应该很豪爽大方才对,可萧纪不是这样。


据历史记载,萧纪本人从小勤学好问,颇有雄才大略,本来文治武功都还说得过去,应该能在魏晋南北朝那个乱世成就一番霸业,但就是因为有吝啬的毛病,搞得身死国灭。


这是怎么个情况呢?原来萧纪当时率军南下攻打他的哥哥梁元帝萧绎,为了鼓舞士气,萧纪就制了1斤重的金饼1万个,银饼5万个,激励将士们卖命征战,立功者赏以金饼银饼,但是一路上,将士们打了几次胜仗,萧纪都因为爱惜钱财未予赏赐,失信于官兵,最后兵败如山倒,自己也在乱军中被杀。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梁元帝后来夺了萧纪的姓,开除族籍,让他改姓“饕餮”,也算符合了他贪婪吝啬的本性。


其实吝啬鬼并不是中国独有的,西方也有。欧洲文学史上就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俄国有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有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


中国的文学作品中除了《世说新语》的记载,也有《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明人笔记中的迂公等。这些吝啬鬼,或迂腐或凶狠,或多疑或狡黠,或愚蠢或短视,但归根结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贪婪”。


对于这种贪婪,我们中国人向来是十分排斥的。《礼记•大学》中说: “百乘之家,不蓄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一个国家,宁肯要“盗臣”也就是强盗,也不能有“聚敛之臣”也就是贪污受贿的贪婪之臣, 为什么呢?盗臣是外贼,聚敛之臣是内贼,外贼只是损害了财物,而内贼却是伤害的道义,一个国家,当然不能以财产为最高追求,而是要维持正当的道义,才能存之久远。


节俭和贪婪没有任何关系,节俭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吝啬则是由贪婪导致的。但是大家也知道,贪婪其实是人的本性,所有人的生下来就是贪婪的,而能够控制住这种贪婪的欲望的,只有道德和制度,往往我们只是把贪婪放到道德层面上去约束,但这对君子来说是可以的,对小人来说是无效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所以,能够约束所有人的,只有制度。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说,能出个什么制度,就让吝啬鬼消失吗?这个可能没有,但是,如果你的吝啬对别人造成伤害,这是可以用制度去约束,或者说用制度往一个更好的方向去促进的。


想了解更多关于历史的趣闻趣事,可以关注历史有魏道(微信号:lishiywd)查看更多。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